抵押

dǐ yā [ di ya]
注音 ㄉ一ˇ 一ㄚ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抵押 dǐyā

(1) 债务人把自己的财产押给债权人,作为清偿债务的保证

抵押放款
mortgage

词语解释

  1. 书法中执笔的指法。上以食指约束、下以小指辅助无名指承托笔管。

    晋 成公绥 《隶书体》:“操笔假墨,抵押毫芒。”

  2. 以财产作为偿债的保证。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上》:“闻 英 商匯丰银行……虽有华商股份,不与华商往来,即有殷实 华 商股票,亦不抵押。”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 孙先生 在 上海 的住房,也曾作过两次抵押,借若干款项作为军费。” 曹禺 《日出》第二幕:“哦,他还问我现在银行所有的房地产是不是都已经抵押出去了。”

  3. 借指人质。

    续范亭 《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你把六十岁的老父亲送给 袁世凯 做抵押,决心向 袁世凯 称臣。”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二:“ 宋蚒 在村里是乡长,不说抢一个寡妇作抵押,当奴隶,就是把村上大姑娘抢回家当偏房,谁又能反对呢!”

引证解释

⒈ 书法中执笔的指法。上以食指约束、下以小指辅助无名指承托笔管。

晋成公绥《隶书体》:“操笔假墨,抵押毫芒。”

⒉ 以财产作为偿债的保证。

郑观应《盛世危言·银行上》:“闻英商匯丰银行……虽有华商股份,不与华商往来,即有殷实华商股票,亦不抵押。”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上海的住房,也曾作过两次抵押,借若干款项作为军费。”
曹禺《日出》第二幕:“哦,他还问我现在银行所有的房地产是不是都已经抵押出去了。”

⒊ 借指人质。

续范亭《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你把六十岁的老父亲送给袁世凯做抵押,决心向袁世凯称臣。”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二:“宋蚒在村里是乡长,不说抢一个寡妇作抵押,当奴隶,就是把村上大姑娘抢回家当偏房,谁又能反对呢!”

抵押的国语词典

以财物、不动产等质押给债权人,以做为偿还债务的保证。

如:「为了向银行贷款,这栋房子只好抵押出去了。」

抵押的网络释义

抵押

  • 抵押,是指抵押人和债权人以书面形式订立约定,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 抵押的翻译

    英语: to provide (an asset)​ as security for a loan, to put up collateral
    德语: Hypothek
    法语: hypothèque

    抵押造句

    贷款结清后,借款人应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银行出具的贷款结清凭证领回由银行收押的法律凭证和有关证明文件,并持贷款结清凭证到原抵押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注销手续。
    匈牙利和拉脱维亚的一些铤而走险的屋主抵押借了日元。
    我喜欢漂亮的帽子和衣物,但我不能为此而抵押将来。
    信用记录下降,如果实在还不上,银行可能会拍你所抵押的物件,以后也不能再从银行里贷款了。
    你说的找担保人本身房产都是处于抵押状态的,到时候银行把你担保人的征信一打出来就晓得了,也不可能成功的。你就直接跟银行的客户经理联系,然后说加担保。
    应该说房子的产权是属于你了,但是产权马上要抵押给银行了。你是向银行借款,还没有做抵押登记,买卖流程还没有走完。卖家还没拿到钱,你们的合同关系还没有完结。
    他以房屋作抵押贷了一笔巨款。
    我还了抵押借款,如释重负。
    在银行贷款,如果没有抵押,就必须有人担保。
    有的,不过你现在加不上去吧,因为房产证在银行抵押,不给你办的。等还清贷款后,拿出房产证后可以加。
    相对说来,我有许多事可做。然而,不知为什么,我仍然感到手头缺钱,因为我要偿还抵押贷款。
    他们将取消我们赎回抵押品的权利。
    金湧博发做的是有足值抵押的投资,看得到的真实抵押物、小贷联盟提供的无限连带责任担保,更具安全性的保障,使得用户对金湧博发投资服务平台青睐有加。
    作为船舶抵押权人,银行保护自身利益的主要手段是保护船舶抵押权不受侵害。
    为了改变抵押权实现成本过高的现象,我国应当建立抵押权实现之非诉程序完善我国抵押权实现途径。
    另有些人将孤儿从母怀中抢去,剥去穷人的衣服作抵押。
    抵押权人是否有权解除设在抵押房屋上的承租关系?
    但他指出,这些人忽略了风险抵押房地产。
    加强土地产权登记和地价管理,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管理和划拨土地使用权入市管理。
    空空如也的公寓大楼或许在福罗里达,为这些公寓提供资金的抵押合同在华尔街改头换面,而首当其冲受到次贷危机冲击的却是欧洲的银行。

    汉字详情

    [d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QAY
    五行:
    仓颉: QHPM
    四角: 520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氐( )声。本义:挤,推)

    (2) 同本义

    抵,挤也。——《说文》

    抵,推也。——《广雅》

    抵,距也。——《汉书·梁怀王揖传》注

    (3) 又如:抵掎(排挤攻击);抵斥(排斥);抵排(排斥;抵触)

    (4) 抵赖,拒不承认事实

    延年抵曰。——《汉书·田延年传》。注:“拒讳也。”

    (5) 又如:抵讳(抵赖;不认账);抵谰(抵赖,拒不承认)

    (6) 抵挡。抵抗,挡住压力 。如:抵配(拼;豁出去);抵冒(抗拒冒犯);抵拦(抗拒;抵挡)

    (7) 触犯 。如:抵牾(矛盾;抵触);抵死(冒死,触犯死罪,竭力,坚持);抵犯(触犯)

    (8) 抵偿

    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帝纪》

    (9) 又如:抵充(抵偿充当);抵补(抵充补足)

    (10) 诋毁 。如:抵诃(诋毁呵斥)

    (11) 抵达

    抵九原。——《史记·始皇纪》

    抵营室。——《史记·天官书》

    抵山谷中。——《汉书·李陵传》

    乘虚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12) 又如:抵任(到任);抵官(到职);日内抵京

    (13) 相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 杜甫《春望》

    (14) 又如:价抵连城

    (15) 碰 。如:抵足(脚对脚而睡;形容很亲近);抵掌(拍击着手掌,表示亲近)

    (16) 支撑 。如:用手抵着下巴颏儿;抵当(支撑;抵押;补偿)

    (17) 扔,掷

    抵,掷也。——《后汉书·献穆曹后纪》注

    (18) 又如:抵掷(投掷)

    (19) 欺诈

    抵,欺也。——《后汉书·刘隆传》注

    (20) 又如:抵换(掉换。以假换真或以次换好);抵盗(从自己家或主人家向外偷东西)

    (21) 抨击 。如:抵隙(抨击缺点)

    (22) 指责 。如:抵瑕(指责缺点);抵摘(指责)

    动词

    (1) 用角顶,相触

    牴,触也。从牛,氐声。字亦作觝。——《说文》

    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汉书·武帝纪》

    触崖觝隈。——稽康《琴赋》

    (2) 又如:抵触(冒犯,顶撞)

    英文翻译

    resist, oppose; deny; off-set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i3 (du2)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3 [陆丰腔] di3 [客英字典] di3 [东莞腔] di3 [梅县腔] dai1 dai3 di3 din3 [沙头角腔] di3 [宝安腔] di3 | dai3 [海陆丰腔] di3 (du2)
    ◎ 潮州话:d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ieitex/tej
    [ya]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LH
    五行:
    仓颉: QWL
    四角: 560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甲声。本义:签署,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记号,以做凭信)

    (2) 同本义

    随即押一纸公文。——《水浒全传》

    (3) 又如:押了花字(押花);押合同(签订合同);押榜(在官府文告上签字);押敕(签署诏令);押文字(签字);押字(签字);押署(签名;画押)

    (4) 抵押,典当

    暂且押四百两银子。——《红楼梦》

    (5) 又如:押月(租赁房屋时先付给房东两个月租金,其中一个月的租金作为预付);押地(旧时作为抵押品的田地);押款(商业用语。以货物或有价证券等做抵押向银行或钱庄借款);押期(抵押期限);押价(典当或抵押的价格);押保(押出交保)

    (6) 拘禁,关押 。如:押番(专司捕盗衙役);押司(宋时协助地方官办理案牍、官司等事的属吏);拘押(拘禁;关押)

    (7) 押送

    押正旦带枷上。——《窦娥冤》

    (8) 又如:押水(水路运输的押运人);押发(押送)

    (9) 下注 。如:押注(押上赌注);押宝(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10) 陪伴 。如:押燕(押宴);押伴(陪伴客使);押宴(陪伴宾客,主持宴会)

    (11) 执掌

    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新唐书·百官志》

    (12) 又如:押寨夫人(压寨夫人);押班(百官朝会时位在班列之首的官员)

    (13) 通“压”。挤压

    初生子,便以石押其头使扁。——《晋书·东夷·辰韩传》

    名词

    作为凭信而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符号 。如:阿Q画了押就给毙了

    英文翻译

    mortgage, pledge; deposit; to pawn; to arrest, detain, guard

    方言集汇

    ◎ 粤语:aap3 aa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ab5 [台湾四县腔] ap7 [客英字典] ap7 [陆丰腔] ap7 [梅县腔] ap7 [宝安腔] ap7 [东莞腔] ap7 [海陆丰腔] ap7
    ◎ 潮州话:ah4(ah), ap4 [澄海]a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烏甲入聲開口二等qrap/eapʔ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