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头痛哭

bào tóu tòng kū [ bao tou tong ku]
繁体 抱頭痛哭
注音 ㄅㄠˋ ㄊㄡˊ ㄊㄨㄥˋ ㄎㄨ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成语用法

抱头痛哭连动式;作谓语;形容十分伤心。

抱头痛哭的国语词典

形容因极度悲伤或喜悦而相抱大哭。《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也作「抱头大哭」。

抱头痛哭的网络释义

抱头痛哭

  • 抱头痛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o tóu tòng kū,意思是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 抱头痛哭的翻译

    日语: 互いに抱き合って慟哭(どうこく)する

    抱头痛哭造句

    一下子感受到了悲伤的气氛,同窗,情侣,大家都在忙着抱头痛哭。满是动人的故事和未了的情缘。
    大家都抱头痛哭告别,他却不辞而别。
    这对夫妻经十年离散,今天得以破镜重圆,不禁悲喜交集,抱头痛哭。
    这下班里又开锅了,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有的甚至哭了,这是什么状况呀,在这样下去,全班的人都要抱头痛哭了,要真这样下去那可怎么收场呀。
    村长突然抱头痛哭了出来,“那可是我们村唯一的公鸡!没有它就没有鸡的繁衍,没有鸡的繁衍我们怎么让后辈吃到新鲜可口的鸡蛋!你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啊!”。
    大厅里乱作一团,有抱头痛哭的、划着十字祈祷的、还有一些人干脆向大厅被炸塌一半的出口跑去……
    某猥琐男抱头痛哭“啊!老子不要大黄瓜啊!老子不爱菊花……”。
    吴为却并不追赶,目送他们离开,狗儿已经冲上前去,扶起大丫,将她身上绳索解开,兄妹二人抱头痛哭。
    他的泪实在太感染我了,我们像两个无助的孩子一样抱头痛哭,我拼命的咆哮,嘶吼,发泄胸中挤压的恐惧与不安。
    林泉抱头痛哭,为什么,世界不同语言不通吗。
    年轻的你是否曾一个人在雨夜冰冷的大街上抱头痛哭,一颗颤抖的心,你没闹明白鼻头怎么酸得如此深入灵魂,眼泪为什么如此不争气。
    高小姐也随后走了出来,见到玄藏和父母,悲喜交集,母女抱头痛哭一场。
    开始回忆起那个被自己狠狠浪费过的夏天,散伙饭上的抱头痛哭,和那个夏天愿意陪伴在你身边的人。那些愿意每天跟你无忌惮的聊天的人,那些一边说作业自己做一边又把作业给你抄的人,那些一个喝酒喝到挂唱歌唱到哑的人。
    女同学们与她抱头痛哭,我们这些坚强的男子汉个个背转身去,不让泪水夺眶而出。
    没有加薪,没有升职,连年终奖金都被取消了,打算借酒浇愁一回。有人带了瓶酒来,大家一看那酒的名字,眼泪就都扑簌簌地往下掉开了,还有人顿时抱头痛哭了一场。那酒的名字叫——老白干。
    男孩不愿扔掉榛子,手又不能拿出来,忽然抱头痛哭,伤心地表示自己的失望。
    更多的鲜卑人则是待在原地相互之间抱头痛哭,哭声在营地之中连成一片。
    郭开没有回答,抱头痛哭,眼泪鼻濞直下,哭得天愁地惨。
    抱着扫帚的优优蹲坐在地上抱头痛哭,这过得是什么日子啊?
    一通喊叫后,她抱头痛哭,却发不出半点声响,三个字在她心中回荡,残酷的现实中的场景如电影般在她脑海中闪现回放……

    汉字详情

    bào [bao]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Q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PRU
    四角: 57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2) 同本义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遂相与一抱而别。——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犹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抱石(怀石。指投水而死);抱嫁(苏州风俗。女子出嫁时由阿舅抱上花轿);抱冰(比喻刻苦自励)

    (4) 捧着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之下。——《韩非子·和氏》

    (5) 又如:抱璞(春秋楚人卞和发现一块玉璞,献给楚灰王、武王,两次都被认为是顽石,并刖去双足。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又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命人剖璞,果系美玉,称和氏璧)

    (6) 环绕

    清江一曲抱村流。——唐· 杜甫《江村》

    陵峦抱江城。——李白《见会公谈陵阳山水》

    (7) 又如:清溪抱村

    (8) 怀藏,心里存有

    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周礼·大史》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清· 袁枚《祭妹文》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明· 宗臣《报刘一丈先生书》

    (9) 又如:抱学(心怀学问);抱敌对态度;抱才(怀才);抱志(胸怀大志);抱思(怀念);抱恩(怀念恩惠)

    (10) 通“保”。保护,爱护

    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

    (11) 持守;奉 。如:抱真(保持真性);抱节(坚守节操);抱德(持守德性)

    (12) 背负;带着 。如:抱疹(抱疾,抱恙,有病在身)

    (13) 生育

    亦既抱子。——《诗·大雅·抑》

    (14) 又如:抱出笼(本指刚出笼的小鸡,喻不老练、不在行的人);抱子(生子)

    (15) 领养孩子 。如:抱了别人一个孩子;抱领(领养)

    (16) 孵

    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伏鸡曰抱其卵。——《方言》

    (17) 又如:抱小鸡儿;抱空窝(老母鸡孵没蛋的窝)

    (18) 〈方〉∶ 大小合适 。如:这件衣服抱身儿;这双鞋抱脚

    名词

    怀,胸怀

    念离(离别)独伤抱。——唐· 韦应物《寒食日寄诸弟》

    量词

    表示两臂合围的量,—抱之大或一抱之多 。如:这棵树有一抱粗;两抱草

    英文翻译

    embrace, hold in arms, enfold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pou5
    ◎ 客家话:[宝安腔] pau3 [客语拼音字汇] pau1 po1 [陆丰腔] bau1 pau5 [梅县腔] pau5 [海陆丰腔] pau6 [客英字典] pau5 [沙头角腔] pau5 [东莞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 潮州话:po6 pao6(phŏ phă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浩上聲開口一等bʰɑubaux/bav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tòng [tong]
    部首: 513
    笔画: 12
    五笔: UCEK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NIB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疒,甬声。疒( 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2) 同本义

    痛,病也。——《说文》

    坎为耳痛。——《易·说卦》

    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身体痛。——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病痛恐惧。

    身自疾痛。

    (3) 又如: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痛苦,残酷);痛疾(病痛);痛脚(疼痛的脚);痛煞(疼痛之甚);痛痹(病名。中医指以疼痛剧烈为主症的痹症);痛痒(疼痛,发痒)

    (4) 痛恨

    自痛负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叹息痛恨。——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痛入骨髓(形容痛恨到极点);深恶痛绝(极端痛恨、厌恶);痛绝(痛恨到极点)

    (6) 痛惜;怜惜;叹惜

    苦痛之。——《吕氏春秋·博志》

    哀痛未尽,思慕未忘。——《荀子·礼论》

    (7) 又如∶痛惋(谓极其怅恨而惋惜)

    (8) 损削;损伤。如:痛创(难受的创伤);痛毒(使痛苦;毒害);痛处(指隐痛所在)

    (9) 痛爱,怜爱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孟郊《古兴》

    (10) 又如:痛爱(怜爱;疼爱;关切喜爱);痛热(疼爱亲热)

    (11) 尽力;竭力。如:痛贬(极力贬低);痛诋(竭力诋毁、辱骂);痛毁(竭力诋毁)

    形容词

    (1) 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疾痛惨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痛定思痛。——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痛何如哉?

    (2) 又如:痛毒(痛苦之甚);痛疾(痛苦);痛恼(痛苦烦恼);痛伤(痛苦忧伤);痛挠(痛苦难受)

    (3) 悲痛;悲伤

    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既痛逝者。

    (4) 又如:痛切(悲痛哀切);痛心拔脑,痛心疾首(形容悲痛到极点);痛怛(哀痛悲伤);痛咽(悲伤哀泣貌);痛恻(悲痛哀伤);痛惭(悲痛惭愧);痛绝(悲痛到极点);痛伤(悲痛伤心)

    (5) 痛切,沉痛恳切。如:痛楚(沉痛)

    (6) 痛快;尽兴

    登城痛饮。——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痛醉(尽情地饮酒至醉);痛肠(犹衷肠;衷情);痛谈(尽情地交谈)

    (8) 严酷;严厉。如:痛斥(严厉斥责);痛比(严厉地斥责);痛坐(严厉定罪);痛法(严厉的刑法);痛治(严厉地惩处);痛绳(严厉地制裁);痛惩(严厉地惩戒);痛断(严厉判决);痛诮(严厉责备)

    副词

    (1) 极;甚;尽情 。如:痛口(极口。口不停声的样子);痛杖(狠狠地杖击);痛决(犹痛打);痛砭(狠狠地用石针扎皮肉治病);痛辱(极大的耻辱);痛杀(尽力冲杀或围歼;狠狠地击杀)

    (2) 彻底地。如:痛毁(彻底毁坏);痛歼(彻底歼灭);痛矫(彻底矫正);痛涤前非(彻底涤除以前所犯的错误);痛悔(彻底悔恨)

    (3) 深切地。如:痛疾(深切地憎恨);痛警(深切地警戒)

    英文翻译

    pain, ache; sorry, sad; bi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3
    ◎ 客家话:[陆丰腔] tung5 [客英字典] tung5 [台湾四县腔] tung5 [东莞腔] tung5 [海陆丰腔] tung5 [宝安腔] tung5 [沙头角腔] tung5 [梅县腔] tung5 [客语拼音字汇] tu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一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貢東一去聲開口一等tʰuŋthungh/thunq
    [ku]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KKDU
    五行:
    仓颉: RRIK
    四角: 66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 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2) 同本义(有声有泪)

    哭,哀声也。——《说文》

    哭声震天动地。——张博《五人墓碑记》

    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

    (3) 又如:哭哭嘶嘶(边哭边喊);哭唠叨(方言。边哭边诉说);哭踊(哭泣踊跳。为古代丧礼的一种仪节);哭临(到现场啼哭。古代帝王的丧事,往往集众举哀叫哭临)

    (4)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则哭以厌之。——《汉书·王莽传》。注:“哭 者所以告哀也。”

    (5) 又如:哭先祖

    (6) 歌

    昔雍门子以哭见于 孟尝君。——《淮南子·览冥训》

    英文翻译

    weep, cry, wail

    方言集汇

    ◎ 粤语:h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uk7 [陆丰腔] kuk7 [梅县腔] kuk7 [宝安腔] kuk7 [客英字典] kwuk7 [东莞腔] kuk7 [客语拼音字汇] kug5 [海陆丰腔] kuk7 [台湾四县腔] kuk7
    ◎ 潮州话:kog4 kao3(khok k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空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kʰukkhuk/q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