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披坚执锐
(1) 穿上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指全副武装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成语辨析
坚;不能写作“竖”。
成语用法
披坚执锐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引唐刘长卿《请赴行营表》:“披坚执鋭,虽未经於戎行;制胜伐谋,亦尝习於事业。”
明王玉峰《焚香记·藩篱》:“战陈军旅,此武夫之常;披坚执鋭,乃臣子之分。”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提镇抚标,名食粮而身倚市,出应伍而归刺绣,尚望其披坚执鋭乎?”
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电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者》:“一旦有事,则披坚执鋭,冒矢石,当前敌。”
披坚执锐的国语词典
身穿铠甲,手执锋利的武器。《三国演义.第七二回》:「彰曰:『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也作「被坚执锐」。
披坚执锐的网络释义
披坚执锐
披坚执锐的翻译
披坚执锐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披,从旁持曰披。——《说文》
设披周也。——《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
执披。——《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
执披者旁四人。——《仪礼·士丧礼》
设披。——《仪礼·既夕礼》
动词
(1) 分开;裂开
而披其地。——《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
又披其邑。——《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
不折必披。——《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如:竹竿披了;披磔(开割);披砍(撇开);披榛(砍去丛生之草木)
(3) 打开;开发
披,张也。——《广雅》
披重攘以诞兮。——嵇良《琴赋》。注:“开也。”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披卷(开卷阅读);披帙(打开卷帙);披对(开诚相对);披肝胆(表示以真诚相见);披展(披诚展拜,拜见);披情(剖露情怀);披示(揭示,显示);披决(劈剖);披荆(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
(5) 拨开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披究(拨开观赏);披草(拨开荒草);披抉(拨开挑剔);披视(拨开来看);披云雾(拨开云雾得见青天);披拨(犹推开)
(7) 覆盖或搭衣于肩
孰居无事而披拂是。——《庄子·天运》。释文:“风貌。”
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唐· 李朝威《柳毅传》
夜披衣坐。——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披甲(穿着铠甲);披帛(妇女服饰名。相当于近代婚嫁庆功的披红);披肩(覆于肩上;旧时妇女的服饰);披红(红帛披身);披毛戴角(指变牛变马);披发跣足(披散头发,赤着脚);披坚持锐(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披房(披屋。正屋后的平房);披子(即披屋);披檐(正屋屋檐下搭建的附属建筑物);披厦(一种房屋结构,房檐突出,檐下可避风雨)
(9) 翻开;翻阅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唐· 韩愈《进学解》
(10) 又如:披味(翻阅玩味);披书(翻阅文书);披图(展阅图籍、图画等);披诵(展卷诵读);披簿(翻阅簿籍);披检(翻阅查检);披涉(翻阅涉猎);披索(翻阅求索);披书(开卷,读书);披省(披览);披文(披阅文章);披核(披阅考校);披绎(披阅寻绎);披寻(披阅寻讨);披较(披阅考较);披校(批校)
(11) 披靡
汉军皆披靡。——《史记·项羽本纪》。正义:“言精体低垂。”
(12) 又如:披却(犹披靡);披退(披靡退却);披易(披靡辟易);披荡(犹披靡);披攘(披靡)
(13) 披露; 陈述 。如: 披心(披露真心);披拂(披露拂动);披心腹(披露真诚);披陈(表白;陈述);披述(陈述);披诉(陈诉)
(14) 分析;辨析 。如:披析(分析);披究(分析研究);披迷(剖析迷惑);披拣(辨析选择);披剔(辨析挑选;剔除,除去);披削(批改、删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i1 [海陆丰腔] pi1 pia1 [客语拼音字汇] pi1 pia1 [宝安腔] pi1 [客英字典] pi1 [陆丰腔] pi6 bi3 [东莞腔] pi1 [台湾四县腔] pi1 pia1
◎ 潮州话:p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鈹 | 敷羈 | 滂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B | pʰĭe | phie/phye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臤(
),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2)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坚,刚也。——《说文》
坚,坚土也。——《广雅》
四为壤五,为坚三。——《九章算术·穿地》
铠甲不坚。——《韩非子·五蠹》
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战国策·燕策》
非不坚利。——《孟子·公孙丑下》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砚冰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坚瓠(坚厚而实心的葫芦。不可剖以盛物,因喻无用的东西);坚冰(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坚顽(极其坚硬);坚确(坚硬);坚滑(坚硬滑溜);坚润(坚硬而润泽)
(4) 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
坚,强也。——《广雅》
坚穷廉直。——《吕氏春秋·审分》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韩非子·难势》
坚闭门而不出。——《庄子·天运》
(5) 又如:坚巧(牢固而精巧);坚城(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坚勚(结实);坚壁(坚固的墙壁或营垒;坚守壁垒)
(6) 饱满
其谷不坚。——《吕氏春秋·贵信》
(7) 又如:坚成(结实;成熟)
(8) 坚定;意志、主张不动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坚凝(坚定;坚强;紧凑简练);坚确(心志坚定;土质坚固);坚劲(强而有力;意志坚强不变);坚心(坚定的心志)
(10) 牢靠,稳定
坚致为上。——《淮南子·时则》。注:“功,牢也。”
(11) 又如:坚心(一心);坚附(安定,牢固附着);坚卧(按兵不动)
(12) 固执
二曰行辟而坚。——《荀子·宥坐》
小敌之坚。(坚,硬拼。)——《孙子·谋攻》
(13) 又如:坚意(执意,决心);坚卧(坚不出仕,隐居);坚秉(坚持);坚僻(固执怪僻)
名词
(1) 坚固的东西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2) 要塞,堡垒 。如:攻坚
动词
加固,使坚固 。如:坚精(固精壮阳);坚白(坚守贞节);坚营(加固营垒)
副词
坚持;固执 。如:坚卧烟霞(隐居的意思);坚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en1 gien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2) 同本义
执,捕罪人也。——《说文》
而妻妾执。——《礼记·檀弓》。注:“拘也。”
使执连尹。——《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
遂袭虞,灭之,执 虞公。——《左传·僖公五年》
被执至南门。——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执命(讨命;索命);执讯(捉命并加以审问);执囚(拘捕囚禁);执问(拘留讯问);执狱(治狱;审判案件)
(4) 拿;持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
执君之乘车。——《礼记·少仪》。注:“执辔也。”
执竞武王。——《诗·周颂·执竞》。笺:“执,持也。”
执束帛。——《礼记·曾子问》
献琛执贽。——《文选·张衡·东京赋》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执叶伺蝉。——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居左者手执蒲葵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
东坡右手执卷端。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执圭端拱(双手拿圭拱捧于胸前);执鞭弭(为人驾驭车马,充当保镖);执锐(手持兵器);执桴(拿起鼓槌);执拂(手执拂尘);执玉(手捧玉器);执杖(手持丧棒);执圭(以手持圭)
(7) 操持;执行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汉书·叔孙通传》
(8) 又如:执作(操作;劳作);执役(服役人员;工作人员);执料(操持,照料);执威(施行刑罚);执务(操持,担任);执职(从事某专职;服役)
(9) 主持;掌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执狱牢者无病。——《淮南子·说山训》
(10) 又如:执专阃外(执掌镇守国家边关的权力);执正(主持公道);执炊(掌管炊事,做饭);执把(把持;掌管;拿着);执事人(主管具体事务的人)
(11) 掌握;控制
公子执辔愈恭。(执辔:握着驭马的缰绳。)——《史记·魏公子列传》
(12) 又如:执服(慑服,因畏惧而服从);执持(握持,控制,掌握);执权(掌握权柄)
(13) 固执;坚持
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荀子·儒效》
(14) 又如:执迷不化(固执己见,不知变通);执泥一见(固执一义,不知通权变达);执告(执意求告);执违(执意违抗);各执己见;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掌握根本之道)
(15) 取得
是皆不足以执信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16) 判断
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也。——《礼记·乐记》
(17) 又如:执狱(审判案子)
(18) 堵塞
子玉使 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19) 结下,结成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国语·越语上》
(20) 又如:执怨(结怨,抱急);执仇(结仇)
(21) 对待
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荀子》
名词
(1) 至交,好友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杜甫《赠卫八处士》
(2) 凭单 。如:执凭文帖(有官府印信的公文);执结(具结证明);执证(凭证);回执;收执
(3) 姓
介词
相当于“用”、“凭”
执古可以御今,证今可以知古。——《云笈七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兑声。本义:芒)
(2) 同本义
锐,芒也。——《说文》。段玉裁注:“芒者,草耑也。”
(3) 精锐的军队或士卒
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 秦数不利。——《战国策》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资治通鉴》
(4) 锐气,勇往直前的气势
武夫奋略,战士讲锐。——蔡邕《释诲》
(5) 力量,劲 。如:养精蓄锐
(6) 锐利的兵器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史记》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7) 姓
形容词
(1) 锋利
锐,利也。——《广雅》
锐喙决吻。——《周礼·考工记》
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荀子·赋》
柔而不刚,锐而不挫。——《淮南子·时则训》
(2) 又如:锐兵(犀利的兵器);锐锋(利刃);锐居(锐利,锋利);锐喙(尖利的嘴巴)
(3) 精明 。如:锐密(敏锐而周密);锐达(敏锐而通达)
(4) 精锐
秦特出锐师取地而 韩随之。——《韩非子·存韩》
(5) 又如:锐旅(精锐部队);锐士(精锐的兵士);锐卒(精锐的士卒);锐师(精锐的军队);锐器(精良锐利的兵器);锐骑(精锐勇猛的骑兵)
(6) 物体下大上小 。如:锐头(尖脑袋);锐标(尖端,尖顶);锐上(尖形的额头);锐顶(头额隆起。比喻才华出众)
(7) 勇猛;急速
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8) 又如:锐悍(勇猛强悍);锐将(勇猛善战的将领);锐景(迅疾的身影);锐进(迅速进军);锐很(猛烈而倔强);锐果(快速而果敢)
(9) 急切
夫进取之情锐,而安民之誉迟,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在位所不惮。——陆机《五等诸侯论》
(10) 坚定,坚决
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汉书·礼乐志》
(11) 又如:锐意;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