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舰

hù wèi jiàn [ hu wei jian]
繁体 護衛艦
注音 ㄏㄨˋ ㄨㄟˋ ㄐ一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以火炮和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以担任航行警戒和基地巡逻等护航任务为主的轻型军舰。

词语解释

  1. 以火炮和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以担任航行警戒和基地巡逻等护航任务为主的轻型军舰。

引证解释

⒈ 以火炮和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以担任航行警戒和基地巡逻等护航任务为主的轻型军舰。

护卫舰的国语词典

一种有武力装备的军舰,大多担任巡逻、护航、警戒等任务。

护卫舰的网络释义

护卫舰

  • 护卫舰(英文名称:Frigate )是以导弹、舰炮、深水炸弹及反潜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轻型水面战斗舰艇。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察及登陆支援作战任务以及提供无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
  • 护卫舰是以反舰/防空导弹、中小口径舰炮、水中武器(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反潜火箭弹等)为主要武器的中小型战斗舰艇。它可以执行护航、反潜、防空、侦察、警戒巡逻、布雷、支援登陆和保障陆军濒海翼侧等作战任务,曾被称为护航舰或护航驱逐舰。在现代海军编队中,护卫舰是在吨位和火力上仅次于驱逐舰的水面作战舰只,但由于其吨位较小,自持力较驱逐舰为弱,远洋作战能力逊于驱逐舰。
  • 护卫舰和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一样,也是一个传统的海军舰种,是当代世界各国建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参战机会最多的一种中型水面舰艇。护卫舰代表:维斯比级巡逻舰、濒海战斗舰、057型护卫舰。
  • 护卫舰造句

    航母需要配备舰载飞机和护航舰艇,包括舰载战斗机、预警机、反潜直升机、搜救直升机、制导导弹驱逐舰、护卫舰和补给舰等。
    俞国庆和技术人员一起,大胆突破原有“规范”,在新型护卫舰“主炮对海实弹射击试验”中,将虚拟靶改为实靶,将固定靶改为活动靶。
    韩方部署了驱逐舰、护卫舰和反潜艇飞机。
    中国船队在赤瓜礁进行填海,多艘军舰护卫,越军礁堡,我国在南沙赤瓜礁进行大规模填海,执行护卫任务的绵阳号导弹护卫舰,赤瓜礁在南海的地理位置。
    中国现代级战舰隐身护卫舰春节在东海巡逻。
    关于这次攻击,英国方面没有公布官方资料,在关于马岛战争的书籍《福克兰岛空战》中这样写道乌雷塔和艾萨克攻击的是护卫舰“复仇者”号(。
    作为技术人员,吴晓光之前曾担任军贸护卫舰、护卫艇的总设计师,并主持过高速导弹攻击艇、导弹快艇等舰艇的研制工作。
    第十三突击战队旗舰,旅海级护卫舰雪风。
    该级舰是世界一流的轻型导弹护卫舰,其舰壳设计新颖,上层建筑、桅杆、前甲板由玻璃钢制成,并含有雷达吸波材料,大大增强了隐形性能。
    澳大利亚国防部近日宣布,最新一艘、同时也是最后一艘“安扎克”级护卫舰--“佩斯”号已于日前正式交付澳皇家海军。
    澳大利亚海军“安扎克”级护卫舰。
    护卫舰和驱逐舰与空中力量相互结合头一次强有力地保护护航舰队不受狼群的威胁,战争的走势开始发生改变了。
    这种驾驶渔轮护渔的任务,自己在部队不知道干过多少次,居然给陈海阳这个护卫舰出身的人抢了去。
    英国:提供台风和旋风式战斗机,侦察机,“威斯敏斯特”号和“坎伯兰”号护卫舰;潜艇。
    舰载机与护航的驱护舰,护卫舰,潜艇组成了以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共同建立了大纵深、多层次、火力集中的攻防体系。
    日本问题专家林泉忠表示,日本在下周四的日本战败日前为日本二战后最大规模护卫舰举行下水礼,将令中韩警觉及担心,令各方关系继续冰封。
    乌克兰技术装备最佳军舰之一“捷尔诺波尔”护卫舰。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安扎克级护卫舰目前已经开始接受全面的升级改进,提高它们的综合防御和攻击能力。
    日本村雨级“夕立”号护卫舰。
    我们常打比方说,爸爸的大儿子是核潜艇,二儿子是驱逐舰、护卫舰,三儿子是飞机、坦克,我们子女排在最后面。

    汉字详情

    [h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YN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IS
    四角: 530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蒦( huó)声。本义:保卫;保护)

    (2) 同本义

    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欲护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从我杀贼护家室。——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贯铁絙护之。

    (3) 又如:护队(行军所设防卫的军队);护藏(保护经藏);护梁(城楼上作护卫用的横梁);护镜(护心镜。衣甲上用以防护前心和后心的铜镜)

    (4) 爱护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护书(收放文书用的长方形木匣子);护头(小孩子不肯剃头发);护槽(马吃草时,人难接近)

    (6) 袒护;包庇

    谨护其失。——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护庇(袒护;包庇);护相容隐(庇护容忍);护失(袒护自己的过错)

    (8) 监视;监督

    护,救视也。——《说文》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车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史记》

    (9) 救助

    高祖为布衣时, 何数以吏事护 高祖。——《史记·萧相国世家》

    (10) 总领

    乐毅于是并护 赵、 楚、 韩、 魏、 燕之兵以伐 齐,破之 济西。——《史记·乐毅传》

    英文翻译

    protect, guard, defend, shelter

    方言集汇

    ◎ 粤语:wu6

    宋本广韵

    wèi [wei]
    部首: 215
    笔画: 3
    五笔: B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LM
    四角: 17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2) 同本义

    卫,宿卫也。——《说文》

    卫护也。——《玉篇》

    以卫王宫。——《战国策·赵策》

    备一夕之卫。——《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卫籍(军籍);守卫(防守保卫);自卫(保卫自己);捍卫(保卫);卫守(保卫防守);卫助(保卫协助);卫足(比喻自全或自卫);卫侍(保卫侍奉);卫社(保卫国家);保家卫国;卫卒(护卫的兵卒);卫养(保护安抚);卫从(护卫侍从);卫蔽(卫护遮掩)

    (4) 防护使之不受危险 。如:卫奉(守护侍奉)

    (5) 谋求

    有货,以卫身也。——《国语·鲁语下》

    名词

    (1) 卫士,保镖 。如:卫帮(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2) 担任卫护、防守之职的人

    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 吕、 却之难。——《左传》

    (3) 周代京师以外的行政区域之一

    过了半年,松潘卫边外生番与内地民人互市,因买卖不公,彼此吵闹起来。——《儒林外史》

    (4) 驴的别称

    南中丞卓,吴楚游学十余年,衣布缕,乘牝卫,薄游 上蔡。——《云溪友议》

    (5) 箭羽

    楚熊渠子出,见寝石,以为伏虎,将弓射之,矢没其卫。——《论衡·儒增》

    (6) 卫生的简称 。如:环卫部门

    (7) 古国名 。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徙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君,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

    之晋过 卫。——《吕氏春秋·慎行论》

    宋、 卫、 中山。—— 汉· 贾谊《过秦论》

    (8) 边陲,边远的地方

    侯卫之班,藩服之职。——《文选》

    (9) 水名 。源出河北省灵寿县东北,南流至县东南,合滹沱河

    恒、 卫既从,大陆既作。——《书·禹贡》

    (10) 肢体

    四卫变强。——《吕氏春秋》

    (11) 姓。如:卫青(汉武帝时的大将军,在讨匈战争中,屡立战功);卫夫人(晋卫恒从女,李矩妻,也称“李夫人”。善书法。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为她所传授)

    英文翻译

    guard, protect, defend

    方言集汇

    ◎ 粤语:wai6

    宋本广韵

    jiàn [jian]
    部首: 622
    笔画: 10
    五笔: TE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YBHU
    四角: 27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舟,监声。本义:大型的战船)

    (2) 同本义

    舰,版屋舟。——《玉篇》

    舰,御敌船

    舳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文选·陆机·辨亡论下》

    方连船舰。——《资治通鉴》

    十舰最著前。

    北舰十余里。——宋· 文天祥《 后序》

    (3) 又如:巡洋舰;驱逐舰;航空母舰;舰户(船舰的门户)

    (4) 任何大型的航海的船只 。如:主力舰;旗舰;军舰

    (5) 用桨、橹、帆或动力推进的有甲板或没有甲板的军用小船 。如:炮舰

    英文翻译

    war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laam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