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衿

fǔ jīn [ fu jin]
繁体 撫衿
注音 ㄈㄨˇ ㄐ一ㄣ

词语释义

亦作'抚衿'。 抚摸衣襟。表示感叹。

词语解释

  1. 见“ 抚襟 ”。

引证解释

⒈ 见“抚襟”。

汉字详情

[f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FQN
五行:
仓颉: QMKU
四角: 51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2) 同本义

撫,安也。——《说文》

抚而泣之。——《国语·晋语八》

左右抚矢而乘之。——《仪礼·乡射礼》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 鲁直背。——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抚弄(抚摩);抚心(用手抚摸胸口。表示安抚);抚拭(抚摩拂拭);抚背(抚摩脊背。表示安慰、关切等)

(4) 用手按着

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抚剑(按剑);抚臆(以手按胸);抚手(拍手)

(6) 通“拊”。拍或轻击

抚,敷也,敷手以拍之也。——《释名·释姿容》

权抚掌欢笑。——《三国志·鲁肃传》

(7) 又如:抚掌(拍手);抚胸(以手捶胸。表示悲痛);抚案(用手指按着节拍)

(8) 安抚;安慰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设备使抚 表众。——《资治通鉴》

(9) 又如:抚驭(安抚控制);抚理(安抚治理);抚辑(安抚慰问);抚柔(安抚怀柔)

(10) 弹拨 。如:抚桐(弹琴);抚弄(拨弄;弹奏);抚弦(拨弄琴弦)

(11) 照料使健全生长;养育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12) 又如:抚字(抚养;抚肩);抚孤(抚养、救济孤儿);抚畜(抚养);抚稚(抚养儿女)

(13) 占有

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礼记》

(14) 通“幠”( )。掩;盖

神与化游,以扶四方。——《淮南子·原道》

(15) 又如:抚世(盖世)

名词

(1) 官名。巡抚的简称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輙表贺。——《明史·海瑞传》

(2) 又如:抚军(巡抚的别称);抚台(巡抚的别称);抚署(巡抚公著);抚院、学院(巡抚衙门和学院衙门。清巡抚,省级最高行政长官)

(3) 古州名 。汉豫章郡地,陈置抚州。在今江西省临川县治

英文翻译

pat, console, comfort; pacify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u3

宋本广韵

jīn [jin]
部首: 525
笔画: 9
五笔: PUW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OIN
四角: 3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今声。本义:古代衣服的交领)

(2) 同本义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落衿袖间。——《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青衿(青领);衿喉(衣领和咽喉。比喻险要之地);衿褵(衿襘。施衿结褵。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4) 衣下两旁掩裳际处 。如:衿带(衣带。比喻形势险要之地);衿肘(衣襟与袖子);衿袖(衿与袖相连,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

(5) 胸怀 。如:衿曲(心怀,衷曲);衿抱(怀抱);衿契(情意相投的朋友)

(6) 专指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郑风》。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7) 秀才

合城绅衿都来吊唁。——《儒林外史》

动词

(1) 结上带子,以带束衣

皆衿甲面缚。——《左传》

(2) 又如:衿甲(穿着盔甲)

英文翻译

collar or lapel of gar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am1 k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m1 gim 1 [宝安腔] kim1 gim1 [台湾四县腔] kim1 gim 1 [客英字典] kim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梅县腔] k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kĭĕmkim/k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