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报

chāo bào [ chao bao]
繁体 抄報
注音 ㄔㄠ ㄅㄠ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抄报 chāobào

(1) 旧时官府发行的报章,通报诏会、奏章以及升迁等人事变动的情况

report

词语解释

  1. 朝廷的官报。

    《红楼梦》第七五回:“昨日听见你老爷説:看见抄报上, 甄 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

  2. 抄录呈报。

引证解释

⒈ 朝廷的官报。

《红楼梦》第七五回:“昨日听见你老爷説:看见抄报上, 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

⒉ 抄录呈报。

抄报的网络释义

抄报

  • 抄报,在古代是一种传报于古代各级衙署内部的参考消息。明清抄报的“新闻检查”大权,已经由中书、枢密提升到皇帝本人,什么消息“概行发钞,与众阅看”、“俾众其知之”,什么消息“不应抄传”或“非奉旨,邸报不许抄传”,都由皇帝决定。
  • 抄报造句

    是的,我们六年级的同学设计的手抄报同样精彩。
    海伦是我所看过最美丽的广州亚运英语手抄报。
    李: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做介绍。
    展板上贴有同学们制作的手抄报,内容包括介绍知识的“求知报”、“探索家报”,愉悦身心的“情趣报”、“幽默报”,以及宣扬时代精神的“雷锋报”。
    金秋的岁月,丰收的季候,愿我最朴拙的笑颜陪同你,深深的祝福你国庆节手抄报,国庆节快欢愉乐,事业光辉腾达!
    我的手抄报做得一团糟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要认真对待呀!"听后的我涨红了脸。
    暑假内,我做了两幅手抄报,一副是涉及读书的,还有一副是环保的,一起头我是执迷不悟,翻来覆去。
    我为了手抄报做的能得到老师的赞扬,我一丝不苟的做,绝不敷衍。
    老师布置手抄报,有的同学随便做一张敷衍老师,老师做事可认真啦,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学们,来!帮忙一下,把这手抄报贴上去。
    若是我说那份手抄报用了一天时间,你别不信。
    后来我自己做第二期手抄报,也被表扬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手抄报做得一塌糊涂,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且要讲究方法,才能做好。"。
    金秋的岁月,丰收的季节,愿我最真诚的笑容伴随你,深深的祝福你国庆节手抄报,国庆节快快乐乐,事业辉煌腾达!!!
    浏阳国税多项措施提高税控收款机准期抄报率。
    文本框:单词图片手抄报是对本单元的总结也是复习,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本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与记忆。
    一句话,我们应养成迎亚运英语手抄报时间的好习惯。
    今天公司有很多公文需要抄报。
    首先,请看手抄报评比活动的相关情况。

    汉字详情

    chāo [chao]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ITT
    五行:
    仓颉: QFH
    四角: 590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2) 同本义

    (3) 掠取,抢掠 。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夺(抢劫掠夺);抄掠(搜劫他人财物)

    (4) 抄写 。如:抄集(抄录编集);抄白(抄本;副本)

    (5) 搜查并没收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

    (7) 从侧面绕过去 。如:抄击(绕道击敌);抄近(走近路)

    (8)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如:抄手;抄着腰(叉着腰)

    (9) 顺手牵羊拿走 。如: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10) 迅速拿起 。如:抄起一把锹就走了

    名词

    匙子;小勺

    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英文翻译

    copy, confiscate,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u1 [梅县腔] cau1 [沙头角腔] cau1 [客英字典] cau1 [台湾四县腔] c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1 cau4 [陆丰腔] cau1 [宝安腔] cau1 [东莞腔] cau1
    ◎ 潮州话:c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交平聲開口二等chrau/chauʧʰau
    bào [bao]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LE
    四角: 57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 。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 同本义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3)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5) 报答,报酬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

    (7) 报告,答复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9) 祭祀 。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

    (10) 报复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

    (12) 详细申报 。如:报税;报关

    (13) 批复 。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

    (14) 通“赴”( )。奔赴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报应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

    名词

    (1) 报纸 。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

    (2) 文字报道或墙报 。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

    (3) 刊物 。如:学报;科学通报

    (4) 电报 。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

    (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情报;警报

    英文翻译

    report, tell, an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3
    ◎ 潮州话:bo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