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务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隋 唐 官名。
《隋书·百官志下》:“废诸司员外郎,而每增置一曹郎,各为二员……寻又每减一郎,置承务郎一人,同员外之职。”后以“承务”为地主富豪的通称。《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乃遣人密访之,果 邢知县 之弟,号为四承务者。”
引证解释
⒈ 隋唐官名。
引《隋书·百官志下》:“废诸司员外郎,而每增置一曹郎,各为二员……寻又每减一郎,置承务郎一人,同员外之职。”
后以“承务”为地主富豪的通称。 《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乃遣人密访之,果邢知县之弟,号为四承务者。”
承务的国语词典
本为隋唐及宋时承务郎之官名,后借为富豪子弟或技艺人的称呼。
承务的网络释义
承务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2) 手握;用手掌支撑
承,奉也。受也。——《说文》
女承筐无实。——《易·归妹》。虞注:“自下受上称承。”
承筐是将。——《诗·小雅·鹿鸣》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承印(捧印);承萼(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承盘(托盘)
(4) 继承
朱明未承夜兮。——《楚辞·招魂》。注:“续也。”
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承袭(继承);承家(承继家业);承授(承继传受)
(6) 接受;承受
若不足而不承。——《庄子·大宗师》
士于大夫承贺。——《礼记·王藻》
(7) 又如:承派(接受委派);承教(谦词。接受教诲);承做(接受加工);承命(受命)
(8) 奉承 。如:承附(奉承附和);承旨(逢迎意旨);承志(迎合意旨;继承大志)
(9) 承担,担负;担当 。如:承造(负责建造);承局(包办各项事务的人;衙门中的差人)
(10) 秉承 。如:承制(奉旨);承荷(秉承);承运(秉受天命)
(11) 招认 。如:承招(认罪招供);承抵(认罪抵命);承伏(认罪)
(12) 侍奉 。如:承欢(承色。侍奉父母,使之高兴);承应(侍候,伺候;妓女、艺人应宫庭或官府之召表演侍奉)
名词
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 。如:石承;轴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n2 [沙头角腔] sin2 [客英字典] shin2 [陆丰腔] shin3 [梅县腔] shin2 [海陆丰腔] shin2 [宝安腔] s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东莞腔] s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承 | 署陵 | 常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ʑĭəŋ | zjing/zjo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務(
)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2) 同本义
非务相反也。——《吕氏春秋·察今》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战国策·秦策一》
务耕织。——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务能(竭力);务精(极力求精;精益求精);务穑(务农);务法(致力于法治);务本(专心致力于根本);务外(谓研究学问,只致力于表面,不求深入);务纯(致力于深钻细研,以达炉火纯青);务本(致力于根本);务于东(在东方致力作战)
(4) 操劳 。如:务时(谓及时耕作,不误农时)
(5) 谋求
不务文字奇。——白居易《寄唐生》
(6) 追求
务采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7) 又如:贪多务得
(8) 热;焐 。如:务脚(焐脚;暖脚)
名词
(1) 事业;事务
必因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汉· 晁错《论贵粟疏》
方今之务。
军中多务。——《资治通鉴·汉纪》
卿言多务
(2) 又如:公务;私务;家务;税务;国务;校务
(3) 紧要的事情 。如:务头(词曲中最动人的地方)
(4) 工作 。如:务外(在外游荡,不干正事)
(5) 职业
以剥削贫民为务。——谭嗣同《仁学》
(6) 古代官署名。多为掌管贸易和税收的机构
有言汝州地可为稻田者,因用其言,置务掌之,号稻田务。——《宋史·食货志上二》
(7) 宋、元时的酒店
村务里嗑酒去。——汤显祖《牡丹亭》
副词
(1) 一定;务必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孟子·告天下》
来日吾出战,务要生擒黄忠。——《三国演义》
陈言之务去。——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而务去之。
(2) 又如:务能(尽量;尽其所能);务请出席;务使大家明白这一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u6 (b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