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吭

è háng [ e hang]
注音 ㄜˋ ㄏㄤˊ

词语释义

气逆于喉。 自缢。 喻控制要害部位。

词语解释

  1. 气逆于喉。

    宋 陆游 《南唐书·刘仁赡传》:“ 世宗 復亲征…… 朱元 、 朱仁裕 、 孙璘 皆降 周 , 仁赡 闻之,扼吭愤叹。”

  2. 自缢。

    清 钮琇 《觚賸·碧血》:“﹝ 黄陶庵 先生﹞乙酉,城破,投笔慷慨,扼吭而死。”

  3. 喻控制要害部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合谮》:“怪得鯫生多倒颠,须知扼吭制人先。”《明史·朱燮元传》:“且内激 藺州 必死之鬭,外挑 水西 扼吭之嫌,兵端一开,未易猝止,非国家久远计。”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扼吭破竹,夺隘拔毛,步匝稳固,轻鋭健豪。”

引证解释

⒈ 气逆于喉。

宋陆游《南唐书·刘仁赡传》:“世宗復亲征…… 朱元、朱仁裕、孙璘皆降周,仁赡闻之,扼吭愤叹。”

⒉ 自缢。

清钮琇《觚賸·碧血》:“﹝黄陶庵先生﹞乙酉,城破,投笔慷慨,扼吭而死。”

⒊ 喻控制要害部位。

明叶宪祖《鸾鎞记·合谮》:“怪得鯫生多倒颠,须知扼吭制人先。”
《明史·朱燮元传》:“且内激藺州必死之鬭,外挑水西扼吭之嫌,兵端一开,未易猝止,非国家久远计。”
太平天囯洪秀全《御制千字诏》:“扼吭破竹,夺隘拔毛,步匝稳固,轻鋭健豪。”

扼吭的国语词典

气逆于喉。

扼吭的网络释义

扼吭

  • 扼吭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è háng,意思是气逆于喉,自缢,喻控制要害部位。
  • 汉字详情

    è [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DBN
    五行:
    仓颉: QMSU
    四角: 51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厄声。本义:抓住;掐住)

    (2) 同本义

    搤,捉也。——《说文》

    力扼虎,射命中。——《汉书·李陵传》

    搤其喉而不得进。——《后汉书·荀彧传》

    不搤其亢。——《汉书·娄敬传》

    搤熊罴。——《汉书·扬雄传》

    搤,持也。——《广雅·释诂三》

    (3) 又如:扼虎(用双手掐住猛虎);扼吭拊背(本指控制咽喉。引申为扼制要冲之意);扼襟(握持衣服的襟领。引申为控制要害,掌握要领);扼臂(手臂)

    (4) 扼守;据守 。如:扼险(控制要害);扼据(控制);

    (5) 阻碍,堵住

    因而搤之可也。——《庄子》。又如:扼昧(暗中加害);扼塞(阻塞);扼隘(堵住要隘);扼吭(气逆于喉)

    英文翻译

    grasp, clutch; choke, strangle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aak1 ak1
    ◎ 客家话:[梅县腔] ak7 nak8 nak7 [海陆丰腔] ak7 [客英字典] ak7 [东莞腔] ngak7 [客语拼音字汇] ag5 [台湾四县腔] ak7 [沙头角腔] ak7 [宝安腔] ak7
    ◎ 潮州话: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革麥開入聲開口二等qrek/aekʔæk
    háng,kēng [hang,keng]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YMN
    五行:
    仓颉: RYHN
    四角: 60017

    详细解释

    háng

    名词

    (1) 鸟的喉咙,泛指喉咙;咽喉 。如:吭咽(咽喉。比喻交通要道);吭首(咽喉与头。比喻要害之地);吭嗌(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地方)

    (2) 另见 kēng

    kēng

    动词

    (1) 出声 。如:他一声不吭

    (2) 另见 háng

    英文翻译

    throat

    方言集汇

    ◎ 粤语:haang1 h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g2 kong5 [台湾四县腔] hong2 kong5 [客英字典] hong2 kong5 [宝安腔] hong2 (kong5) [客语拼音字汇] kong4 [海陆丰腔] hong2 k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ɣɑŋghang/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