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反声。本义:拉,引)
(2) 拉;引;拨动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扳罾(拉罾网捕鱼);扳倒(用力拧转使之倒翻;翻倒);扳闸
(4) 扭转;背转
帝谓能丰己,故扳公议立之。——《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5) 又如:扳回一局棋;扳本(方言。翻本)
(6) 论争;辩驳 。如:扳驳(辩驳);扳理;有理不怕别人扳
英文翻译
pull; drag; right itself
方言集汇
◎ 粤语:paan1
◎ 客家话:[陆丰腔] ban1 [梅县腔] ban1 [宝安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东莞腔] ban3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ban3 [海陆丰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 客家话:[陆丰腔] ban1 [梅县腔] ban1 [宝安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东莞腔] ban3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ban3 [海陆丰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七刪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班 | 布還 | 幫 | 刪開 | 平聲 | 刪 | 開口二等 | 山 | 刪 | pan | pran/pean |
详细解释
zēng
名词
(1) (形声。从糸(
),曾声。本义: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2) 同本义
缯,帛也。——《说文》
杂帛曰缯。——《三苍》
瘗缯。——《礼记·礼运》
赤绨缘缯。——《汉书·匈奴传》。注:“缯者帛之总名。”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滑稽列传》
灌婴, 睢阳贩缯者也。——《汉书·灌婴传》
(3) 又如:缯服(丝织的衣服);缯絮(丝絮。也指丝絮作成的棉衣);缯纩(丝布与丝棉絮的合称);缯帛(丝绸之统称);缯布(缯帛布疋)
(4) 通“矰”。古代射鸟用的箭
治其缯缴。——《战国策·楚策四》
好弋者先具缴与缯。——《淮南子·说山》
缯缴充蹊。——《三国志·袁绍传注》
(5) 又如:缯缴(即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6) 古国名 。姒姓,相传为夏禹后裔
(7) 姓
(8) 另见
zèng
动词
(1) 绑;扎
缯丝为弦。——《新增格古要论·制琴法》
(2) 另见
英文翻译
silk fabric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a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