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旗放炮

chě qí fàng pào [ che qi fang pao]
注音 ㄔㄜˇ ㄑ一ˊ ㄈㄤˋ ㄆㄠ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公开张扬。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来考工厂,考不上怎样回下堡村蛤蟆滩呢?”

成语用法

扯旗放炮作谓语、宾语;指制造声势。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公开张扬。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来考工厂,考不上怎样回下堡村蛤蟆滩呢?”
李準《李双双小传·不能走那条路》:“不用扯旗放炮的,不要弄得谁也知道了。”

扯旗放炮的网络释义

扯旗放炮

  • 扯旗放炮,近代成语。作谓语、宾语;指制造声势
  • 近 义 词:大张旗鼓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来考工厂,考不上怎样回下堡村蛤蟆滩呢?”
  • 成语例子:不用扯旗放炮的,不要弄得谁也知道了。★李准《李双双小传·不能走那条路》
  • 扯旗放炮造句

    马林回到故乡靠山屯匆匆忙忙扯旗放炮地要休了秋菊是有原因的。
    境内出了造反大案,两个人一则以惧一则以喜,惧的是责任,不说自己本身案由,单是龚三瞎子在自己任内扯旗放炮,至少也要“摘去顶戴,留任立功以观后效”。
    你们成天兴师动众,扯旗放炮,捉地下党,逮八路军、新四军,可知道那人净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吗?
    像老弯这样连片三亩,扯旗放炮地种庄稼,没谁敢。
    就是平邑的事,就算没有官府衙门欺压良善激起公愤,正月十五闹元宵也准备扯旗放炮大干一场。

    汉字详情

    chě [ch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HG
    五行:
    仓颉: QYLM
    四角: 51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奢声。扯是“撦”的俗字。本义:撕裂)

    (2) 拉,牵引 。如:扯车(拉车);扯拉(牵扯;牵涉);扯曳(拽拉,揪扯);扯扯拽拽(拉拉扯扯。用手拉扯);扯蓬拉纤(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

    (3) 撕 。如:扯裂(撕碎;拉断);把信扯得粉碎;扯下假面具;扯破(撕破)

    (4) 零买 。如:扯二尺布

    (5) 拔起 。如:扯毛;扯秧

    (6) 谈话,多指漫无边际的谈话 。如:闲扯;扯家常;东拉西扯;扯个没完;扯蛋(胡扯)

    英文翻译

    rip up, tear down; raise; haul

    方言集汇

    ◎ 粤语:ce2
    ◎ 客家话:[梅县腔] cha1 cha3 [海陆丰腔] cha3 che1 [客英字典] cha3 [宝安腔] ca3 [客语拼音字汇] ca3 [台湾四县腔] ca3 ce1 [东莞腔] ca3
    ◎ 潮州话:cê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昌者麻三開上聲開口三等tɕʰĭachjax/tcaa
    [qi]
    部首: 409
    笔画: 14
    五笔: YTA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TC
    四角: 0828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3)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4) 表识,标志 。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5) 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如:旗丁(满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为官者);旗校(旗军的校官)

    (6)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7) 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寿于旗翼。——《荀子·富国》

    动词

    号令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吕氏春秋·谕大》

    英文翻译

    banner, flag, streamer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陆丰腔] ki3 [海陆丰腔] ki2
    ◎ 潮州话: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渠之平聲開口三等gi/gio
    fàng [fang]
    部首: 409
    笔画: 8
    五笔: Y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K
    四角: 08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2) 同本义

    放,逐也。——《说文》

    见伯夷之放迹。——《楚辞·悲回风》

    卿大夫外淫者放。——刘向《列女传》

    放驩兜于 崇山。——《虞书》

    放弑其君则残之。——《周礼·大司马》

    放其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放其大臣 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齐策》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4) 又如:流放(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方去);放伐(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君);放徒(放野。放逐于野);放远(远逐);放废(放逐罢黜);放迁(放逐)

    (5) 舍弃;废置

    放,弃也。——《小尔雅》

    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书·康诰》

    (6) 又如:放丢(扔,丢放);放绝(废弃);放蔑(废弃蔑视)

    (7) 解除约束;释放

    昔毛宝放龟而得渡。—— 马中锡《中山狼传》

    休放往来人闲走。——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把俘虏放回去;放赦(宽赦;赦免);放脱(放走);放免(放赦。释放,赦免);放遣(释放;遣散);放释(释放)

    (9) 免去;免除

    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职,则放官收。——《韩非子·八经》

    (10) 又如:放良(官府或主人放免奴婢脱籍,使之成平民);放官(免职);放退(免职,退职);放税(免税)

    (11) 放纵,恣纵

    无使放悖。——《吕氏春秋·审分》

    益增其放。——《绝交书》。注:“放荡。”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放弛(放纵);放玩(纵情游玩);放傲(放纵自傲);放醉(纵情醉酒);放横(恣意蛮横);放浊(放纵邪行);放怀(纵意,放纵情怀)

    (13) 做;干 。如:放歹(干坏事,作恶);放短(做手脚);放线(做眼线;当坐探)

    (14) 发放

    月钱放过了不曾?——《红楼梦》

    (15) 又如:放赏(发放赏钱);放高利贷;放官吏债(宋代富家将银钱放与候补京官使用,待京官得到实缺时,可得加倍利息)

    (16) 搁置;放下

    放,置也。——《广雅》

    无放饭。——《礼记·曲礼》

    隐居放言。——《论语》。包注:“置也。”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7) 又如:放着(放置,搁置);放桌子(摆餐具);放顿(安放);放仗(放下兵器)

    (18) 委任;外放(旧指京官调任外地)

    既而胡即放 宁夏知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放缺(委任官职;做官)

    (20) 从圈栏或禁闭中释放出来

    放牛于桃林之野。——《伪武成》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且放白鹿山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 又如:放牛;放羊拾柴(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冀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22) 要求对方采取某种态度 。如:放尊重些;放明白些

    (23) 放映,放送 。如:放电影;放幻灯片

    (24) 扩展,加大 。如:腰身放肥一点;裤腿再放一寸

    (25) 使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或状态,不加处理 。如:鲜肉不能放太久;这个问题得放几天再说

    (26) 搁进去,加进去 。如:先给锅里放点水;汤里放点盐

    (27) 为达到某种状态迅速控制速度、态度等 。如:汽车的速度放慢了;做事放谨慎点;放低声音

    (28) 开放 。如:花开花放;心花怒放;百花齐放

    (29) 舒展 。如:放眉;放体

    (30) 通“方”。并船

    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荀子·子道》

    (31) 又如: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32) 发射;放射;发出

    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3) 又如:有的放矢;放电;放光

    (34) 点燃 如:放爆竹;放焰火

    (35) 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学习或工作 如:放寒假;放学

    (36) 通“妨”( fáng)。阻碍

    不利作土工之事,放农焉。——《管子·度地》

    (37) 通“仿”( fǎng)

    (38) 模拟

    宾之礼事,放上而动,咨也。——《国语·周语下》

    有放而不致也。——《礼记·礼器》

    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论衡·自纪》

    (39) 又如:放物(模拟事物);放效(模拟仿效)

    (40) 相似

    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庄子·天地》

    副词

    通“方”。正当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管子·小问》

    英文翻译

    put, release, free, libe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3
    ◎ 客家话:[宝安腔] fong5 [东莞腔] fong5 [陆丰腔] piong5 fong5 [梅县腔] fong5 biong5 [海陆丰腔] fong5 piong5 [客英字典] fong5 piong5 [台湾四县腔] fong5 p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biong4 fong4 [沙头角腔] fong5 b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分网陽合上聲合口三等pyangx/pvankpĭwaŋ
    páo,bāo,pào [pao,bao]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OQNN
    五行:
    仓颉: FPRU
    四角: 97812

    详细解释

    bāo

    动词

    (1) 一种烹调方法

    (2) 用锅等在旺火上急炒 。如:炮羊肉

    (3) 中药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高温铁锅里急炒,使其焦黄爆裂。如:炮姜

    (4)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 。如: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

    (5) 另见 páo;pào

    páo

    名词

    (1) (形声。从火,包声。( páo)本义:古烹饪法的一种。用烂泥等裹物而烧烤)

    (2) 同本义

    炮,毛炙肉也。字亦作炰。以铁匕贯肉,加于火炙之。——《说文》

    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亨羊炰羔。——《汉书·杨恽传》

    炮取豚台若将。——《礼记·内则》。注:“以涂烧之为名也。”

    (3) 又如:炮食(烧烤食物);炮燖(烧炙);炮燔(烧烤);炮豚(烤猪);炮羊(烤羊);炮胾(烤熟的肉块);炮煎(烧烤);炮祭(古代烧柴祭天的仪式)

    (4) 焚烧,燃烧

    令尹炮之,尽灭卻卻氏之族、党。——《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5) 又如:炮暑(酷署);炮土(瓦)

    (6) 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

    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陆游《离家示妻子诗》

    (7) 通“庖”。厨师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动词

    (1) 通“咆”。吼叫,咆哮

    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诗·大雅·荡》注:“炰烋,《说文》引作咆哮。”

    (2) 另见 bāo;pào

    pào

    名词

    (1) “炮”假借为“砲”,大炮

    敌军果舁炮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山炮;大炮;迫击炮;炮座(炮车;炮的台座);炮位(古代的火炮);炮局(旧称制造枪炮的工厂或储藏枪炮的场所)。又指象棋的一子。如:炮打隔山

    (3) 爆竹 。如:鞭炮;炮燥(由于心中烦躁而感到身上燥热);炮竿(爆竹);炮仗(爆竹);炮粲(爆竹炸裂的碎片)

    (4) 爆破土石 。如:放炮

    (5) 另见 bāo;páo

    英文翻译

    large gun, cannon; artiller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 p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pau5 [海陆丰腔] pau5 pau2 [东莞腔] pau5 [沙头角腔] pau5 [陆丰腔] pau3 [梅县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pau2 [宝安腔] pau2 | pau5 [客语拼音字汇] pau4 [客英字典] pau5
    ◎ 潮州话:pao5(phâu) pao3(p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交平聲開口二等brau/beaubʰ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