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言尽杀。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自是诛荡精怪,扫馘凶祅,所在经行,以救人为志。”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尽杀。
引唐薛用弱《集异记·叶法善》:“自是诛荡精怪,扫馘凶祅,所在经行,以救人为志。”
扫馘的网络释义
扫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ǎo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帚。手拿扫帚表示打扫。本义:打扫)
(2) 同本义
埽,弃也。——《说文》。字亦作掃。
埽,除也。——《广雅》
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周礼·隶仆》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诗·唐风·山有枢》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 杜甫《客至》
(3) 又如:扫径(清洁路径);扫尘(扫去尘垢;比喻扫荡残敌,平定乱事);扫脑儿(秃子);扫道(踩出来的路);扫桃(扫面子);扫花以待(表示主人待客的诚意);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4) 掠过
千骑飚扫,万乘雷奔。——李白《大猎赋》
(5) 又如:扫望(扫视);扫射
(6) 清除,消灭
扫项军于 垓下。—— 张衡《东京赋》
(7) 又如:扫白(除去白发);扫穴(清除巢穴);扫穴擒渠(扫荡巢穴,擒拿贼首);扫殄(消灭);扫清(平定廓清);扫定(平定):扫难(平定患难)
(8) 画,染
淡扫蛾眉朝至尊。——张祜《集灵台》
(9) 又如:扫黛(画眉;用黛描画);扫眼(描眼)
(10) 祭扫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清· 袁枚《祭妹文》
(11) 又如:扫墓
(12) 飞快地书写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李白《草书歌行》
形容词
(1) 尽,全部 。如:扫土(举境,全境);扫数(扫除。全部);扫境(倾其境内全力)
(2) 另见
sào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au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耳,或声。本义:古代战争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同本义
馘,军战断耳也。春秋传曰:“以为俘馘。——《说文》
馘,获也。——《尔雅》
攸馘安安。——《诗·大雅·皇矣》
以馘馘告。——《礼记·王制》
俘二百八十人,馘百人。——《左传》
名词
割下的左耳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诗·鲁颂·泮水》
献馘万计。——《三国志·武帝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wet7 wet7 [客英字典] kwet7 vet7 fet7 [台湾四县腔] kwet7 w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蟈 | 古獲 | 見 | 麥合 | 入聲 | 陌 | 合口二等 | 耕 | 梗 | kruek/koek | kwæ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