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扫地
(1) 用扫帚等清扫地面
(2) 比喻名誉、威信等全部丧失
词语解释
打扫地面。
《孔子家语·致思》:“於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兔首瓠叶,可以行礼;扫地而祭,可以事天。”《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家人们知道老爷回来,前几天就收拾铺设扫地焚香的预备停妥。”
比喻除尽;丢光。
《文选·扬雄<羽猎赋>》:“军惊师骇,刮野扫地。” 李善 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宋 费衮 《梁谿漫志·行卷》:“士之自处既轻,而先达待士之风,至此亦扫地矣。” 吴组缃 《山洪》三二:“保长告发了他,使他信誉扫地。”
比喻全部,尽数。
南朝 梁简文帝 《答穰城求和移文》:“所以皇略北征,事同拯溺,愍百姓之未安,伤一物之失所。故餘民襁负,扫地来王。”《旧唐书·李百药传》:“及 大业 嗣 文 ,世道交丧,一时人物,扫地将尽。”《明史·孙鑨传》:“其流及於 杨巍 ,至 刘希孟 、 谢廷寀 而扫地尽矣。” 严复 《原强》:“兵连不及周年,公私扫地赤立,举债而外,尚不能无扰閭阎,其财之匱也又如此。”
引证解释
⒈ 打扫地面。
引《孔子家语·致思》:“於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兔首瓠叶,可以行礼;扫地而祭,可以事天。”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家人们知道老爷回来,前几天就收拾铺设扫地焚香的预备停妥。”
⒉ 比喻除尽;丢光。
引《文选·扬雄<羽猎赋>》:“军惊师骇,刮野扫地。”
李善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宋费衮《梁谿漫志·行卷》:“士之自处既轻,而先达待士之风,至此亦扫地矣。”
吴组缃《山洪》三二:“保长告发了他,使他信誉扫地。”
⒊ 比喻全部,尽数。
引南朝梁简文帝《答穰城求和移文》:“所以皇略北征,事同拯溺,愍百姓之未安,伤一物之失所。故餘民襁负,扫地来王。”
《旧唐书·李百药传》:“及大业嗣文,世道交丧,一时人物,扫地将尽。”
《明史·孙鑨传》:“其流及於杨巍,至刘希孟、谢廷寀而扫地尽矣。”
严复《原强》:“兵连不及周年,公私扫地赤立,举债而外,尚不能无扰閭阎,其财之匱也又如此。”
扫地的国语词典
扫除地上的尘土污物。
如:「名誉扫地」。
扫地的网络释义
扫地 (汉语词语)
扫地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ǎo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帚。手拿扫帚表示打扫。本义:打扫)
(2) 同本义
埽,弃也。——《说文》。字亦作掃。
埽,除也。——《广雅》
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周礼·隶仆》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诗·唐风·山有枢》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 杜甫《客至》
(3) 又如:扫径(清洁路径);扫尘(扫去尘垢;比喻扫荡残敌,平定乱事);扫脑儿(秃子);扫道(踩出来的路);扫桃(扫面子);扫花以待(表示主人待客的诚意);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4) 掠过
千骑飚扫,万乘雷奔。——李白《大猎赋》
(5) 又如:扫望(扫视);扫射
(6) 清除,消灭
扫项军于 垓下。—— 张衡《东京赋》
(7) 又如:扫白(除去白发);扫穴(清除巢穴);扫穴擒渠(扫荡巢穴,擒拿贼首);扫殄(消灭);扫清(平定廓清);扫定(平定):扫难(平定患难)
(8) 画,染
淡扫蛾眉朝至尊。——张祜《集灵台》
(9) 又如:扫黛(画眉;用黛描画);扫眼(描眼)
(10) 祭扫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清· 袁枚《祭妹文》
(11) 又如:扫墓
(12) 飞快地书写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李白《草书歌行》
形容词
(1) 尽,全部 。如:扫土(举境,全境);扫数(扫除。全部);扫境(倾其境内全力)
(2) 另见
sào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au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dì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地 | 徒四 | 定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diih/dih | dʰ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