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筋斗

dǎ jīn dǒu [da jin dou]
注音 ㄉㄚˇ ㄐ一ㄣ ㄉㄡˇ

词语释义

1.亦作"打觔斗"。 2.翻跟斗。

词语解释

  1. 见“ 打筋斗 ”。

  2. 亦作“ 打觔斗 ”。翻跟斗。

    宋 朱熹 《夜宿方广闻长老守荣化去敬夫感而赋诗因次其韵》:“只么虚空打筋斗,思君辜负百年身。”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三折:“某正在空地上学打觔斗,有父亲呼唤,须索走一遭去。”

引证解释

⒈ 见“打筋斗”。亦作“打觔斗”。翻跟斗。

宋朱熹《夜宿方广闻长老守荣化去敬夫感而赋诗因次其韵》:“只么虚空打筋斗,思君辜负百年身。”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某正在空地上学打觔斗,有父亲呼唤,须索走一遭去。”

打筋斗的国语词典

翻筋斗。

打筋斗的网络释义

打筋斗

  • dǎ jīn dǒu ㄉㄚˇ ㄐㄧㄣ ㄉㄡˇ
  • 打筋斗
  • 亦作“ 打觔斗 ”。 翻跟斗。 宋 朱熹 《夜宿方广闻长老守荣化去敬夫感而赋诗因次其韵》:“只么虚空打筋斗,思君辜负百年身。”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三折:“某正在空地上学打觔斗,有父亲呼唤,须索走一遭去。”
  • 汉字详情

    dǎ,dá [da]
    部首: 330
    笔画: 5
    五笔: RSH
    五行:
    仓颉: QMN
    四角: 51020

    详细解释

    量词

    (1) 12个构成的一组 。如:一打火柴;一打鸡蛋;一打铅笔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手,丁声。本义:击)

    (2) 同本义

    打,击也。——《说文新附》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又如:用棍打狗;打拍(敲击);打火刀(用来敲打火石的刀形铁片)

    (4) 殴打;斗殴。亦指武术表演或戏剧中的武打 。如:打捶(打架);打孽(报仇,械斗);打把子(练武功)

    (5) 攻打;进攻 。如:打援(攻打敌人的援军)

    (6) 射击 。如:打冷枪;打炮

    (7) 攻讦 。如:打短(说别人短处)

    (8) 发出 。如:打哨(吹口哨);打唤(呼唤)

    (9) 猜,猜谜 。如:打一字;打一物;打虎(猜谜);打灯虎(猜灯谜)

    (10) 围棋术语。即叫吃 。如:打劫(谓双方在一处可以交换吃一子的争夺战)

    (11) 印上;拓印 。如:打本(即拓本);打郑方(盖公章);打印子(盖图章)

    (12) 扎入;注入 。如:打针

    (13) 往;去

    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走。——《水浒传》

    (14) 制造;建造

    九子不葬父,一女找荆棺。——《荆棺峡谵》

    (15) 又如:打船(造船)

    (16) 砍;割

    只在左近人家佣工,替人家挑土打柴。——《儒林外史》

    (17) 汲取;盛取 。如:打米(盛米,装米)

    (18) 捕捉;猎取 。如:打捕(打猎捕鱼,渔猎)

    (19) 买 。如:打酒;打票;打勾(购买)

    (20) 振作 。如:打扳(振作);打迸(振作,焕发)

    (21) 除去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2) 又如:打麦(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打灭(打消;消除;消灭)

    (23) 摇荡

    西江水阔 吴山远,却打船头向北行。—— 王建《扬州寻张籍不见》

    (24) 收获 。如:打夹账(谓经手人从中索取好处费);打抹(谓没收额外所得酬金)

    (25) 贬;退;减 。如:打扣(降低商品的原定价格;减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数量、质量);打短(克扣)

    (26) 评定 。如:打成分

    (27) 相处;交结 。如:打交待,打交道;打伙计(交朋友,恋爱);打影(结伴;合伙)

    (28) 张、举、提。亦谓携带 。如:打旗

    (29) 编织 。如:打草垫;打竹席;打领带;打个结;打发辫

    (30) 转;绕 。如:打方旋(徘徊);打胡旋(兜圈子);打旋磨(盘旋;围绕着某物转);打转转(旋转,绕圈子);打独磨(盘旋;徘徊);打踅(打转。走江湖,跑码头)

    (31) 把一物附着在他物上 。如:打胭脂,打粉;打背(裱糊布片)

    (32) 谓用某种语言或腔调说话 。如:打牙配嘴(谓相互戏谑,闲扯说笑);打令(行酒令)

    (33) 谓从事某种工作或做出某种行动 。如:打饼(做面食);打印子(借印子钱);打行(保镖、打手的行帮)

    (34) 表示通过一定手段完成某种任务 。如:打铺;打介绍信;打轿;打花(采花;摘花)

    (35) 与某些动词结合成复词,表示进行之意。如:打掠(用眼扫视);打勘(查问;拷问,审讯)

    介词

    (1) ∶从 ——带有北方方言色彩,普通话里一般用“从”,在单音方位词前只能用“从”。如:从南到北,从早到晚,从里到外

    (2) 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的起点。如:打这儿往东去;打县里回来;打明儿开始

    (3) 表示经过的路线、场所。如:打水路走,三天可以到

    名词

    (1) 武术 。如:教打;练打。亦指京剧里指武打。如:唱、做、念、打

    (2) 另见

    英文翻译

    strike, hit, beat; fight; attack

    方言集汇

    ◎ 粤语:daa1 daa2
    ◎ 客家话:[梅县腔] da3 [沙头角腔] da3 [客英字典] da3 [东莞腔] da3 [客语拼音字汇] da1 da3 [宝安腔] da3 | da1 [陆丰腔] da3 [海陆丰腔] da3 [台湾四县腔] da3
    ◎ 潮州话:da2 p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德冷庚二開上聲開口二等tɐŋt'rangx/teank
    jīn [jin]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ELB
    五行:
    仓颉: HBKS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 同本义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4) 肌肉的旧称 。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静脉 。如:筋脉

    (6) 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 。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7) 加强物、加固物 。如:钢筋

    (8) 植物的脉络 。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英文翻译

    muscles; tendons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n1 [东莞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客英字典] gen1 gin1 [海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in1 [陆丰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宝安腔] g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一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欣平聲開口三等kĭənkion
    dǒu,dòu [dou]
    部首: 407
    笔画: 4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J
    四角: 34000

    详细解释

    dǒu

    名词

    (1) (象形。有柄。说文叙,俗谓人持十为斗。本义:十升)

    (2) 同本义

    斗,十升也。——《说文》

    角斗甬。——《礼记·月令》

    扫除十斗归,一一以叶自彰。——邯郸淳《笑林》

    (3) 又如:斗斛(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计容积的量器);斗米升珠(形容粮食短缺、米价奇高)

    (4) 盛酒器

    木瓢为斗。——《通俗文》

    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大戴礼记·保傅》。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 李白《行路难》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斗瓶(酒器);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诗善饮,文思敏捷,气概豪迈)

    (6) 口大底小的方形或鼓形量器,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容量为一斗

    (7) 形如斗状的器物 。如:烟斗,漏斗;斗文(剑鞘上的星纹图案);斗胸(胸部隆起如斗状)

    (8) 旋转成圆形的斗形指纹的简称 。如:斗纹(交叉的斗形花纹)

    (9) 指北斗七星

    维北有斗。——《诗·小雅·大东》

    日中见斗。——《易·丰》

    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淮南子·齐俗》

    (10) 又如:斗箕(斗星和箕星);斗君(道家语。指北斗之神);斗斋(供奉斗星之处;亦指斗星神);斗魁(魁星。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斗杓(北斗七星形似勺,柄上的三颗星叫杓,斗杓指向东,时令交替)

    (11) 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

    (12) 星宿名 二十八宿之一,也称南斗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 苏轼《赤壁赋》

    形容词

    (1) 比喻事物的微小 。如:斗筲之器(比喻器量狭小,才识浅薄);斗禄(微薄的俸禄);斗船(小船);斗锣(一种发音强烈的小锣,为戏曲或民间锣鼓乐的常用乐器)

    (2) 比喻事物之大 。如:斗碗(大碗);斗大(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目(睁大眼睛)

    (3) 陡峭。后作“陡”

    成山斗入海。——《史记·封禅书》

    二壁争高,斗耸相乱。——《水经注·谷水》

    (4) 又如:斗健(峭拔刚健);斗辟(孤立而偏僻);斗峻(高且陡);斗峭(突兀);斗绝(陡峭险峻)

    副词

    (1) 陡然,突然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韩愈《答张十一功曹》

    (2) 又如:斗顿(忽然);斗然(突然)

    动词

    (1) 通“抖”。抖动

    珠缨炫转星宿摇。——白居易《骠国乐》

    斗薮尘埃衣。——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

    (2) 又如:斗叟(抖动;颤斗);斗薮(抖动;抖落)

    (3) 另见 dòu

    dòu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2) 搏斗;引申为战斗

    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说文》。按,争也。

    二士对戟为鬥。——《古考经说》

    鬥,遇也。——《说文》。按,相接之意。

    投身大敌,与之扑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

    (4) 又如:拳斗;械斗;格斗(紧张激烈地搏斗);斗心(战斗的意志);斗臣(勇健善斗之士);钩心斗角(屋角由屋心伸出来,像与屋心钩在一起。各个屋角相对,像要相互搏斗。用此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5) 较量,竞赛

    试与他虫斗。——《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斗口(斗嘴;开玩笑挑逗);斗靡夸多(说长道短。斗:争。靡:无;少);斗锦(争奇斗艳);斗花(以奇花相竞赛);斗香(以名香相竞赛);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的一种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斗茶(比赛茶的优劣);斗棋(奕棋争胜)

    (7) 古代天文用语,星相击

    十四载二月,荧惑,太白斗于毕、昂、井、鬼间,至四月乃伏。——《新唐书》

    (8) 遇合;拼合 。如:斗榫;斗缝(拼接);斗阚(拼合镶嵌)

    (9) 使动物斗 。如:斗鸡;斗蛐蛐儿;斗鸡走马;斗鸡走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10) 斗争,争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外连衡而斗诸侯。——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斗地主;斗宠(争夺受宠);斗辩(争斗;争吵)

    (12) 玩,游戏 。如:斗棋;斗叶(玩纸牌);斗牌(玩骨牌、纸牌)

    (13) 用同“逗”。逗引 。如:斗引(挑逗,逗引,勾引);斗谝(巧言逗引)

    (14) 戏耍;喜乐 。如:斗叠(挑拨离间);斗牙拌嘴(耍嘴调闹)

    英文翻译

    Chinese peck; liquid mea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u3 [梅县腔] deu3 [宝安腔] diu3 [东莞腔] deu3 deu5 [台湾四县腔] deu3 [客英字典] deu5 [沙头角腔] deu3 [客语拼音字汇] deu3 diu3 [陆丰腔] deu3
    ◎ 潮州话:dau2 dou3 d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當口上聲開口一等təutux/tov

    打筋斗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