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扑咚咚 ”。象声词。形容击鼓等声音。《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番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採莲船上鼓打扑鼕鼕。”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鼕鼕鼉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若是想少情多呵,不好了少不得扑鼕鼕一交跌在那无岸无边的黑酆都十八重阿鼻地狱。” 巴波 《康藏高原上的驾驶员--路超》:“他不能去想这个,他用极大的忍耐力压下去扑咚咚的心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扑咚咚”。象声词。形容击鼓等声音。
引《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番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採莲船上鼓打扑鼕鼕。”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鼕鼕鼉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明徐渭《翠乡梦》第一出:“若是想少情多呵,不好了少不得扑鼕鼕一交跌在那无岸无边的黑酆都十八重阿鼻地狱。”
巴波《康藏高原上的驾驶员--路超》:“他不能去想这个,他用极大的忍耐力压下去扑咚咚的心跳。”
扑冬冬的国语词典
状声词。形容鼓声。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冬冬鼍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也作「扑冬冬」、「扑咚咚」、「普冬冬」。
扑冬冬的网络释义
扑冬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2) 同本义
扑,挨也。——《说文》
扑,击也。——《广雅》
连杖曰扑。——《通俗文》
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淮南子·说林》
举筑扑秦皇帝,不中。——《史记·刺客列传》
吾即扑杀汝。——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扑掌(拍掌。表示惊讶、惋惜);扑作教刑(用板子责打违反礼教的人);扑刑(指教师用戒尺、教鞭之类对学生所作的体罚);扑抶(杖击,鞭打);扑责(杖击责罚);扑枣(击落枣子)
(4) 进攻
秦破 韩、 魏,扑师 武。——《史记·周本纪》
(5) 拂着;拂拭
旋见鸡伸颈摆扑。——《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扑复(扑击);扑手(扑击的招数);扑殄(扑灭);扑剪(扑灭铲除)
(7) 倾倒。通“仆”
秦破 韩魏,扑师武。——《史记·周本纪》
朽机懼倾扑。——韩愈《纳凉联句》
(8) 又如:扑翻身(跪下后两手伏地,扑倒身子);扑跌(相扑,摔交);扑破(摔破;摔坏);扑杀(摔死;击杀)
(9) 直冲 。如:孩子一下子扑到他妈的怀里去;老虎向山羊扑去
(10) 赌博 。如:扑卖(宋元时小商败推销用的一种博戏手法,以钱为赌具)
(11) 尽全力 。如: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
(12) 〈方〉∶伏,趴 。如:扑在桌上看地图
(13) 喻指烟、气之属直冲(人的感官)
剖之,有如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又如:扑面
名词
(1) 某些拍、拭的用具 。如:粉扑;毬扑
(2) 棰杖
永泰中,余任 洛阳丞,以扑抶军骑。—— 唐· 韦应物《示从子河南尉班》
名词
(1) 鞭子;戒尺。古代体罚用具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扑罚(以鞭扑来惩罚);扑挞(鞭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扑 | 普木 | 滂 | 屋一 | 入聲 | 屋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pʰuk | phu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冬冬声 ——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东莞腔] dung1
◎ 潮州话:dang1 (t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冬 | 都宗 | 端 | 冬 | 平聲 | 冬 | 開口一等 | 冬 | 通 | tuung/tvng | tuo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冬冬声 ——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东莞腔] dung1
◎ 潮州话:dang1 (t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冬 | 都宗 | 端 | 冬 | 平聲 | 冬 | 開口一等 | 冬 | 通 | tuung/tvng | tuo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