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貌超群

cái mào chāo qún [cai mao chao qun]
注音 ㄘㄞˊ ㄇㄠˋ ㄔㄠ ㄑㄨㄣ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貌:容貌。才能和容貌都超出寻常人

词语解释

成语用法

才貌超群作谓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汉字详情

cái [cai]
部首: 330
笔画: 3
五笔: FTE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H
四角: 402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3)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名词

(1)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2)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

(3) 人才。常写作“材”

乐里多才。——《列子·仲尼》

举贤才。——《论语》

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

(4)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

(5) 天赋的特殊才能 。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

(6)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7)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

(8) 通“材”。材资;本能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

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门豹治 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

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

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

(9) 姓

副词

(1) 刚刚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3) 这样迟,这么迟 ——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

(4) 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6)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7)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8) 强调确定语气

(9)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

(10) 才+…。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

(11) 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

英文翻译

talent, ability; just, only

方言集汇

◎ 粤语:c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oi2 [台湾四县腔]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海陆丰腔] coi2 [梅县腔] coi2 [陆丰腔] coi3 [东莞腔] coi2 [沙头角腔] coi2 [宝安腔] coi2
◎ 潮州话:cai5 z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哉平聲開口一等dzʰɒizai/dzoi
mào [mao]
部首: 715
笔画: 14
五笔: EERQ
五行:
仓颉: BHHAU
四角: 26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豹省,皃( 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2)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皃,颂仪也。——《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

夫皃情之华也。——《国语·晋语》

貌思恭。——《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

貌耸神溢。——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人之貌有与也。——《庄子·养生主》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庄子·德充符》

貌甚寝。——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貌团团(形容面容姣圆、丰润的样子);貌侵(容貌丑陋);貌妍(容貌美丽);貌寝(相貌丑陋、消瘦);貌状(外貌;形象);貌容(容貌);貌色(容貌);貌肖(形貌相似)

(4) 外表的形象,外观

貌恭而心不服。——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貌为风厉(表面上做出严厉的样子);全貌(事物的全部情况;全部面貌);貌似(面貌相似。或指事物外表相似而内在不同)

(6) 神态,面部神情

貌若男子所以恭敬,妇人之所以姣好也。——《说苑·脩文》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貌禅(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神。形容入神的样子)

(8) 通“緢”。细微的丝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书·吕刑》。《说文》引作“帷緢。”

英文翻译

countenance,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6 [陆丰腔] mau6 [沙头角腔] mau5 [客英字典] mau5 [东莞腔] mau3 [梅县腔] mau5 [宝安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 潮州话:m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敎去聲開口二等mrauh/meawmau
chāo [chao]
部首: 716
笔画: 12
五笔: FHV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SHR
四角: 478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召声。本义:跃上;跳过,跃过)

(2) 同本义

超,跳也。——《说文》

超乘者五百乘。——《吕氏春秋·悔过》。注:“巨踊上车也。”

超回志度。——《楚辞·九章·抽思》

超五岭兮嵯峨。——《楚辞·九思·伤时》

方投石超距。——《史记·白起王翦传》

挟泰山以超 北海。——《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超乘(跃登战车);超足(腾跃);超步(跨登;迈步);超次(超越等级升迁)

(4) 提拔;擢升

故莫敢超等逾官。——《管子·法禁》

(5) 又如:超拜(越级升授官职);超阶(指超级擢升的官职)

(6) 超过;胜过

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韩非子·五蠹》

(7) 又如:每亩超千斤;超俗(超越凡俗;出众)

形容词

(1) 超脱,超凡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老子》。注:“超然远避而不处也。”

(2) 又如:超逸(超然脱俗,俊逸高雅)

(3) 美妙,高超 。如:超妙(高超美妙)

(4) 远;遥远

平原忽兮路超远。——《楚辞·九歌·国殇》

(5) 又如:超然(遥远的样子)

(6) 惆怅,若有所失

武侯超然不对。——《庄子·徐无鬼》

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7) 又如:超忽(迷惘,怅然自失)

英文翻译

jump over, leap over; surpass

方言集汇

◎ 粤语:ciu1
◎ 客家话:[梅县腔] chau1 [海陆丰腔] ch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1 ceu1 [陆丰腔] chau1 [东莞腔] cau1 [台湾四县腔] cau1 ceu1 [宝安腔] cau1 [客英字典] chau1 che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敕宵宵B平聲開口三等宵Bţʰĭɛuthrieu/thyeu
qún [qun]
部首: 619
笔画: 13
五笔: VT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SRTQ
四角: 186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群,辈也。——《说文》

兽三为群。——《国语·周语》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

大夫不掩群。——《礼记·曲礼》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群才(有才能的人们);群生(一切生物);群立(站立在人群中);群有(佛教指众生或万物);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群品(万事万物;佛教指众生)。也指其他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又如:猪群;马群;大鱼群

(4) 朋辈 。如:群好(互相亲善的人们);群季(诸弟);群朋(互相依附,结为党与);群流(同辈);群萃(同类;侪辈)

(5) 百姓 。如:群元(指人民、百姓);群口铄金(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

(6) 集团,社会集体

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唐· 柳宗元《封建论》

(7) 又如:群法(社会法则);群治(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群俗(社会风尚)

(8) 泛指多数

(9) 指人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礼记》

(10) 指事物

猎者张罗,百兽群拢,或得或失。——《论衡》

量词

用于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如:一群天鹅;一群野火鸡;一群白蚁

动词

(1) 聚集;会合,联合

而群天下之英杰。——《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以避群害。——明· 李渔《闲清偶寄·种植部》

群聚而笑。——唐· 韩愈《师说》

群怪聚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群而不党(聚集在一起,却不结党);群曲(合唱的曲子。大多为一人引端,众人和声);群行(结队而行);群萃(事业相同的人集聚在一起);群处(成群地相处)

(3) 随俗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后汉书》

形容词

(1) 众多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赵王悉召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群士(众官,百官;众学士);群有(指万物);群司(百官,众官。同群士);群枉(众多奸邪的小人);群英(众多有才能的人);群从(指众子侄辈)

英文翻译

(same as U+7FA3 羣) group, crowd, multitude, mob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un2 [宝安腔] kiun2 [海陆丰腔] kiun2 [客英字典]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东莞腔] kiun2 [梅县腔] kiun2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云平聲合口三等gyon/giungʰĭuə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