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主
词语释义
所有主
(1) 对某物无论是否占有都有法定权利或专有权利的人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proprietor;owner;holder] 对某物无论是否占有都有法定权利或专有权利的人商店的主人 条目: 所有主 拼音:suǒ yǒu zhǔ 注音: ㄙㄨㄛˇ ㄧㄡˇ ㄓㄨˇ 解释: ◎ 所有主 suǒyǒuzhǔ [proprietor;owner;holder] 对某物无论是否占有都有法定权利或专有权利的人 商店的主人1
所有主的网络释义
所有主
所有主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
)本义:伐木声)(2)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有截其所。——《诗·商颂·殷武》
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荀子·王霸》
必于无人之所。——《吕氏春秋·达郁》
僻远悠闲之所。——《吕氏春秋·谨听》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4) 道理;方法 。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诠(佛教语。所解的义理)
(5) 地方
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
(6) 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7) 着落;结果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清· 黄宗羲《原君》
助词
(1) 表示结构
(2) 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闻所未闻;各尽所能
(4) 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史记》
(5) 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臣唯命所试。——《列子》
(6) 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其后楚目以削,数十年,竟为 秦所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为好奇心所驱使;为实践所证明
(8)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遗所由使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9) 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用什么方法)——《墨子·公输》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量词
(1) 用于地点、位置,相当于“处”。如:有房两所
(2) 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括地志》
(3) 用于建筑物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赋》
副词
(1) 尚,还
江陵去 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乐府诗集》
(2) 大约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从弟子女十人所。——《史记·滑稽列传》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代词
(1) 这,此 。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个东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隐语代指)
(2)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汉书》
若,如果 。如:所不(誓词。假使不)
形容词
(1) 一切,所有 。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占有的东西);所是(所有)
(2) 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3) 许多的,多种的
收拾得所事儿温柔,妆点得诸余里颗恰。——《南吕·一枝花》
(4) 可以的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o3 [沙头角腔] so3 [客英字典] so3 [海陆丰腔] so3 [客语拼音字汇] so3 [东莞腔] so3 [陆丰腔] so3 [宝安腔] so3 [台湾四县腔] so3
◎ 潮州话:s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所 | 踈舉 | 生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sriox/shvv | ʃĭo |
详细解释
yǒu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形容词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 。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副词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1) 通“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1 [海陆丰腔] riu1 riu3 [客英字典] ju3 ju1 jiu2 [沙头角腔] jeu1 [台湾四县腔] ju1 ju3 [东莞腔] jiu1 [宝安腔] ju1 jiu1 | ju3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yiu4 [陆丰腔] jiu1 [客英字典] j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有 | 云久 | 云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ĭəu | iux/hio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 同本义 。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后作“炷”
主,镫中火主也。——《说文》
(3) 君主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书·仲虺之诰》
今世之主。——《吕氏春秋·察今》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唐· 温庭筠《经五丈原》
畔主背亲。
(4) 又
欲斗两主。
共事之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主驾(君主的车驾);主道(君主治国之道);主术(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主胙(帝业);主相(君主和相);主长(君上);主君(对一国之主的称呼);主位(君主的权位)
(6) 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凡人主必审分。——《吕氏春秋·审分》
(7) 又如:主君(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8) 公主的简称
主( 平阳公主)见所侍美人,上弗悦。——《史记》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唐· 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9) 又如:主第(公主的住宅);主国(公主的侯国);主傅(教导公主的女官)
(10) 主人;东道主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世说新语·方正》
主不能守。——《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宾主;客随主便;主队;主婆(主人婆);主翁(犹主人);主客(主人与宾客);主党(主人一方的亲族);主父(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主人家(主人;特指店主人);主人婆(主人之妻)
(12) 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场主积薪。——《聊斋志异·促织》
山塞中只有这个主。先除了此人,小喽另外何足为虑。——《水浒传》
(13) 又如:企业主;房主;车主
(14) 长官;首脑,首长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唐· 元结《贫妇词》
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世说新语·识鉴》
(15) 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内有主也。——《太玄》
(16) 又如:主伯(古代指家长和长子);一家之主
(17) 事主,指当事人
凡被举擢官,于诰命署举主姓名,他日不如举状,则连坐之。——《宋史·选举志》
武大扯住 郓哥道:“还我主来!”——《水浒传》
(18) 又如:买主;卖主;失主;盟主
(19) 事物的根本
天下为主。——清· 黄宗羲《原君》
(20) 又
以君为主。
以刚为主。——《明史》
不主故常。——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1) 死人的牌位
上司批准下来,制主入祠,门首建坛。——《儒林外史》
(22) 上帝
有人从墓里把主移走了,我们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那里!——《圣经》
(23) 真主 。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24) 姓
动词
(1) 主持;掌管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世说新语·政事》
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主苹蘩(指妻子主持家政);主闱(科举考试的主试官);主簿(主管文书);主藏(主管库藏财物);主业(主管产业);主章(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主书(主管文书的官吏)
(3) 支持,提倡,主张
前所主唱。——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力主(极力主张);主坐(主使的人);主莫(主谋;力求);主画(主意;谋划)
(5) 寄住在
或谓孔子于 卫主痈疽,于 齐主侍人瘠环。——《孟子》
(6) 又如:主人家(旅馆;客店)
(7) 注重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8) 保持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文选·宋玉·招魂》
(9) 主持婚约
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谷梁传》
(10) 预示
齐王问大臣:“铜铁鸣,主何吉凶?——《三国志平话》
(11) 存心;萌生
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水浒传》
形容词
(1) 主要的 。如:主楼;主量子数;主潮(主要潮流);主客(主要的客人);主故(主顾);主的(主要目标);主因(主要的原因);主回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3 [梅县腔] zhu3 [台湾四县腔] zu3 [客英字典] zhu3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zhu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沙头角腔] zu3 [陆丰腔] zhu3
◎ 潮州话:zu2(tsú)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主 | 之庾 | 章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tɕĭu | cjyox/tj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