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戴罪立功
(1) 指身背罪名而立功,以图减轻罪名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史 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成语辨析
戴罪立功和“主功赎罪”;都常用来教育有罪过的人去立功劳以消销罪过。不同在于:①戴罪立功的前后两截是对举关系;“立功赎罪”是目的关系。②戴罪立功偏重在“立功”;不光指“赎罪”;往往还能得到奖励;语义较轻;“立功赎罪”偏重在“赎罪”;语义较重。
成语用法
戴罪立功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借指赎罪。
引证解释
⒈ 谓判了罪而给予立功赎罪的机会。也泛指犯罪后立功赎罪。
引《明史·史可法传》:“以平贼踰期,戴罪立功。”
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普通人的启示》:“至于我自己,先是‘戴罪立功’,一面自己被大会批判,一面回编辑部主持批判人。”
戴罪立功的国语词典
以有罪过之身去建立功劳,将功折罪。
如:「我前次犯了小错,感谢老板今天能给我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戴罪立功的网络释义
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 (成语)
戴罪立功的翻译
戴罪立功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增益)
(2) 同本义
分物得增益曰戴。——《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
(3) 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
宋人、 蔡人、 卫人伐 戴。——《春秋》
动词
(1) 加在头、颈、面、肩上、胸上
戴,覆也。——《尔雅》
日抱戴。——《孝经·援神契》。注:“在上曰戴。”
戴胜降于桑。——《礼记·月令》
垂发戴白。——《后汉书·邓禹传》。注:“戴白,父母也。”
颁白者(老人)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无戴其苍,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闻喜宴独不戴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戴笠(戴斗笠);戴头识脸(有身分,有面子;很有派头);戴巾的(指士大夫阶级);戴假发;戴耳环;戴金戒指;戴盆(将盆覆戴在头上);披星戴月(顶着星星和月亮);戴白(满头都是斑白的发丝。形容人老);她洗了手套,发现它们戴不上了
(3) 拥护,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国语·周语上》
(4) 又如:爱戴;戴情(感激他人的诚意);戴仰(拥戴仰望);拥戴(拥护推戴)
(5) 敬奉,尊奉 。如:戴日(敬奉太阳);戴德(感戴恩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ai5 [海陆丰腔] dai5 [客英字典] dai5 [陆丰腔] dai5 [客语拼音字汇] dai4 [台湾四县腔] dai5 [宝安腔] dai5 [东莞腔] dai5 [沙头角腔] dai5
◎ 潮州话:dai3(tài) <姓>do3(tò)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戴 | 都代 | 端 | 咍 | 去聲 | 隊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taih/toy | tɒ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 同本义
辠,犯法也。——《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尔雅》
畏此罪罟。——《诗·小雅·小明》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解卦象下传》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或闻无罪。——《史记·陈涉世家》
恶不忍闻,罪不容诛。——《汉书》
治臣之罪。——诸葛亮《出师表》
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罪首(罪魁祸首);罪失(罪愆和过失);罪眚(罪愆,罪过);罪瑕(罪愆);罪祸(罪愆);罪累(罪过);罪悔(罪过);罪殃(罪过);罪辜(罪咎);罪衅(罪行;过恶);罪例(犯罪的案例)
(4) 罪人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5) 又如:罪囚(罪犯);罪孥(罪犯的家属);罪徒(服刑的囚犯);罪疾(邪恶的罪人);罪脑(罪首);罪隶(古时罪人家属之男性没入官府为奴者)
(6) 过失;错误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问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7) 又如:罪诟(过错;诟病);罪失(罪愆和过失);罪负(过失)
(8) 苦难;祸殃 。如:受罪;罪殃(祸殃);罪逆(罪孽);罪疾(灾祸);罪恼(罪孽烦恼);罪障(佛教罪孽能障碍诸善,故称“罪障”);罪苦(佛教语。苦难。因为罪孽而蒙受苦难)
(9) 刑罚
墨罪五百,劓罪五百…杀罪五百。——《汉书·刑法志》
(10) 捕鱼竹网
罪,捕鱼器——《字汇补》
动词
(1) 归罪于
禹、 汤罪己,其兴也悖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朕若罪宗宪,后日谁肯为国家任事?——明· 孙高亮《于谦全传》
(2) 又如:不罪(不怪罪;不归罪于);罪己(把罪咎归于自己);罪谴(罪责);罪坐(归罪;连坐)
(3) 惩罚;治罪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变亦可乎?——《韩非子·五蠹》
乃劝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吕氏春秋》。高诱注:“罪,罚也。”
宗宪无以罪。——《明史》
(4) 又如:罪人不孥(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罪法(罪罚);罪辱(处罚折辱);罪律(治罪的律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5 [梅县腔] cui5 [沙头角腔] cui5 [东莞腔] cui3 [海陆丰腔] cui6 [陆丰腔] cui6 [宝安腔] cui3 [客英字典] cui5 [客语拼音字汇] cui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辠 | 徂賄 | 從 | 灰 | 上聲 | 賄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zuaix/dzuoj | dzʰuɒi |
详细解释
(1)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 同本义
立,侸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 宋· 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4)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大石侧立千尺。——苏轼《石钟山记》
乃立宗庙于薛。——《战国策》
且立石于基墓门。——张溥《五人墓碑记》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之不彰雅。——《世说新》
(5) 又如:立事(建功立业);立方(立德);立言(指著书立说);立业(建树功烽);立勋(建立功勋);立石(树立碑石);立权(树立权威);立眉嗔目(竖眉瞪眼);立德(树立德业);立德立言(儒家认为,为了匡时济世,应树立圣人之德,宣谕圣人之言);立碑垂成(刻文于石碑留作规戒)
(6) 设置;设立
故立君。——《吕氏春秋·荡兵》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贾谊《过秦论》
(7) 又如:立元(建立年号);立仗(设立仪仗);立本(建立根本;确立根基);立表下漏(设置日晷、漏刻以计时);立事(设置治事小臣);立制(建立制度)
(8) 制定;订立 。如:立文书;立军令状;立券(订立契约);立格(订出标准)
(9) 确定;决定
人之立志。——清· 澎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复立楚国之社稷。——《史记·陈涉世家》
足以立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 又如:立限(确定期限);立计(决意;打算);立报(立志报效);立愿(立定意向);立语,立说(立论)
(11) 存在;生存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
(12) 又如:立命(修身养性以立天命);立品(培养品德);立行(建德修行);立计(立业;谋生);立身(处世为人)
(13) 立身;立足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立崖岸(做出高傲不凡、难以亲切的样子);立士(能自立的士人);立身(立足;安身);立行(行为举动);立脚(安身;立身)
(15) 登位,即位
湣王立。——《韩非子·内储说上》
当立者乃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16) 又
陈胜自立为将军。
(17) 又
陈涉乃立为王。
(18) 又如:立子(古代帝王或诸侯选立太子或世子);立君(确立君王);立政(确立为政之道);立朝(指帝王在位);立极(登帝位;秉国政)
(19) 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史记》
(20) 又如:立人(扶持、造就人);立子(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立王(所立的君王;在位的君王);立后(册立皇后);立朝(指在朝为官);立储(立为太子)
(21) 推荐 。如:立主(竭力主张);立贤无方(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22) 指出仕 。如:立班(上朝时依品秩站立);立幕(管理文案的差役)
(23) 显现 。如:立挣(发怔;发呆);力睁(目瞪口呆)
(24) 停止;停留 。如:立车(停车);立定(站住)
(25) 通“莅”。临,到
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韩非子·内储说上》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淮南子·泰族》
(26) 通“粒”。进食
五种天不宜,其立后而手实。——《管子·地员》
名词
通“位”。爵次、位次
代立不忘社稷。——《商君书·更法》
副词
(1) 立时;立刻
上大怒,立命斥出。——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指物作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赵立奉璧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立定(马上,立即);立马造桥(立即兑现,不容拖延);立成(立刻完成);立便(立刻;立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p8 [客英字典] lip8 [沙头角腔] lip8 [宝安腔] lip8 [海陆丰腔] lip8 [梅县腔] lip8 [陆丰腔] lip8 [东莞腔] lip8 [客语拼音字汇] lib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立 | 力入 | 來 | 緝A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lĭĕp | lip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 同本义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4) 事情;工作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5) 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如:作功;机械功
(6) 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7) 功德;恩德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8) 通“工”
(9) 事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0) 土木营造之事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11) 工程和劳动人力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ng1 [梅县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东莞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宝安腔]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 潮州话:gong1 (ko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公 | 古紅 | 見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kuŋ | k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