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脊梁,戳脊梁骨

chuō jǐ liáng,chuō jǐ liáng gǔ [chuo ji liang ,chuo ji liang gu]

词语释义

戳脊梁骨,拼音chuō jí(jǐ) liáng gǔ,指背后揭他人的伤疤,说他人的短处。

汉字详情

chuō [chuo]
部首: 412
笔画: 18
五笔: NWYA
五行:
仓颉: SGI
四角: 132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翟( )声。本义:用锐器的尖端刺击)

(2) 同本义

戳,枪戳也。——《篇海类篇》

众强盗拚命死战,戳伤了几个庄客。——《醒世恒言》

(3) 又如:戳伤;戳舌(搬弄是非,挑拨);戳弄(摆布,捉弄);戳背脊(背后指责讥笑);戳纱(一种特殊的刺绣品);戳锅漏(方言。指暗中捣鬼的人);戳无路儿(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戳腿(拳脚套式之一);戳包儿(掉包,暗中掉换某物)

(4) 用指头指点

向他头上戳了一指头。——《红楼梦》

(5) 又如:戳点(用指尖指点);戳指(伸出指头指着)

(6) 刺激

一句话戳了他娘的心。——《红楼梦》

(7) 竖立的;站的

两边一色戳灯,照如白昼。——《红楼梦》

(8) 又如:戳灯(长柄、有底座,既可竖立又可扛着行走的一种灯笼)

名词

(1) 图章,印记

上有销号小戳。——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2) 又如:条戳;手戳;邮戳;戳灯(旧时书有姓氏或其他印记以标志门第的灯笼)

英文翻译

prick, stab; stamp, seal, chop

方言集汇

◎ 粤语:coek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og6 [海陆丰腔] cok7 [梅县腔] cok7 [东莞腔] cok8 [客英字典] cok7 [台湾四县腔] cok7 [宝安腔] cok8
◎ 潮州话:cog4 ciag4 (tshok chhi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敕角入聲開口二等ţʰɔkthruk/theok
[ji]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IWEF
五行:
仓颉: FCB
四角: 3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义:背中间的骨头)

(2) 同本义

脊,背吕也。——《说文》

举肺脊。——《仪礼·特性礼》

坎为美脊。——《易·说卦传》

或碎脑以折脊。——李白《大猎赋》

(3) 又如:脊杖(在罪犯脊背上施加的杖刑);脊令(脊令原。即“鹡鸰”,水鸟名。常比喻兄弟,或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4) 物体上像脊梁骨似的隆起部分 。如:山脊;屋脊;脊封(书脊上的封皮)

(5) 理,条理

有伦有脊。——《诗·小雅·正月》

英文翻译

spine, backbone; ridge

方言集汇

◎ 粤语:zek3 zik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t7 [宝安腔] zit7 [海陆丰腔] zit7 [客英字典] zit7 [梅县腔] zit7 [东莞腔] ziak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資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ciek/ziektsĭɛk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IVWS
chuō [chuo]
部首: 412
笔画: 18
五笔: NWYA
五行:
仓颉: SGI
四角: 132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翟( )声。本义:用锐器的尖端刺击)

(2) 同本义

戳,枪戳也。——《篇海类篇》

众强盗拚命死战,戳伤了几个庄客。——《醒世恒言》

(3) 又如:戳伤;戳舌(搬弄是非,挑拨);戳弄(摆布,捉弄);戳背脊(背后指责讥笑);戳纱(一种特殊的刺绣品);戳锅漏(方言。指暗中捣鬼的人);戳无路儿(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戳腿(拳脚套式之一);戳包儿(掉包,暗中掉换某物)

(4) 用指头指点

向他头上戳了一指头。——《红楼梦》

(5) 又如:戳点(用指尖指点);戳指(伸出指头指着)

(6) 刺激

一句话戳了他娘的心。——《红楼梦》

(7) 竖立的;站的

两边一色戳灯,照如白昼。——《红楼梦》

(8) 又如:戳灯(长柄、有底座,既可竖立又可扛着行走的一种灯笼)

名词

(1) 图章,印记

上有销号小戳。——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2) 又如:条戳;手戳;邮戳;戳灯(旧时书有姓氏或其他印记以标志门第的灯笼)

英文翻译

prick, stab; stamp, seal, chop

方言集汇

◎ 粤语:coek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og6 [海陆丰腔] cok7 [梅县腔] cok7 [东莞腔] cok8 [客英字典] cok7 [台湾四县腔] cok7 [宝安腔] cok8
◎ 潮州话:cog4 ciag4 (tshok chhi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敕角入聲開口二等ţʰɔkthruk/theok
[ji]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IWEF
五行:
仓颉: FCB
四角: 3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义:背中间的骨头)

(2) 同本义

脊,背吕也。——《说文》

举肺脊。——《仪礼·特性礼》

坎为美脊。——《易·说卦传》

或碎脑以折脊。——李白《大猎赋》

(3) 又如:脊杖(在罪犯脊背上施加的杖刑);脊令(脊令原。即“鹡鸰”,水鸟名。常比喻兄弟,或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4) 物体上像脊梁骨似的隆起部分 。如:山脊;屋脊;脊封(书脊上的封皮)

(5) 理,条理

有伦有脊。——《诗·小雅·正月》

英文翻译

spine, backbone; ridge

方言集汇

◎ 粤语:zek3 zik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t7 [宝安腔] zit7 [海陆丰腔] zit7 [客英字典] zit7 [梅县腔] zit7 [东莞腔] ziak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資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ciek/ziektsĭɛk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IVWS
gǔ,gū [gu]
部首: 902
笔画: 9
五笔: M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BB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冎( 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ne; skeleton; frame, frame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忽入聲合口一等kuotkuə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