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然

qī rán [ qi ran]
注音 ㄑ一 ㄖㄢˊ

词语释义

警惕貌。

忧伤貌。

亲近貌。

词语解释

  1. 警惕貌。

    《国语·吴语》:“ 越 之在 吴 ,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夫 越王 之不忘败 吴 ,於其心也戚然,服士以伺吾閒。” 韦昭 注:“戚,犹惕也。”戚,一本作“ 侙 ”。

  2. 忧伤貌。

    《列子·说符》:“ 杨子 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后汉书·锺离意传》:“比上天降旱,密云数会,朕戚然慙惧,思获嘉应。”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惻然而悲,戚然而痛。” 丁玲 《韦护》第二章:“ 韦护 戚然的躺在椅上,将脸望起,不做声。”

  3. 亲近貌。

    《大戴礼记·四代》:“子曰:‘羣然戚然,颐然睪然。’”

引证解释

⒈ 警惕貌。戚,一本作“侙”。

《国语·吴语》:“越之在吴,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夫越王之不忘败吴,於其心也戚然,服士以伺吾閒。”
韦昭注:“戚,犹惕也。”

⒉ 忧伤貌。

《列子·说符》:“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后汉书·锺离意传》:“比上天降旱,密云数会,朕戚然慙惧,思获嘉应。”
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惻然而悲,戚然而痛。”
丁玲《韦护》第二章:“韦护戚然的躺在椅上,将脸望起,不做声。”

⒊ 亲近貌。

《大戴礼记·四代》:“子曰:‘羣然戚然,颐然睪然。’”

戚然的国语词典

忧伤的样子。

戚然的网络释义

戚然

  • 戚然是汉语词语,是指警惕貌,出处是《国语·吴语》。
  • 戚然造句

    刘弈想起被自己灭族的巫族,心中忍不住戚戚然。
    刚才的音乐只给她留下一份戚然和空虚。
    黄河声音戚然,伤心欲绝,挤了下眼睛,却半滴眼泪也没挤出来。
    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的易扬,对这样壮观的景象也心有戚戚然。
    一匹纸马在烈焰中逐渐化为灰烬,四周的亲朋好友戚戚然,一些心善的老妇女也是泪流满面。
    看这小姑娘可怜巴巴的,江鸿想起自己际遇,心有戚戚然,同病相怜。
    一时间仿佛置身寥落的深秋之中,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孤雁天际飞鸣,戚戚然哀而不伤。
    言及于此欧阳可终于忍受不住,放声大哭起来,而王念慈哭得更是肝肠寸断,与他相拥而泣,三人在旁心下均是戚戚然。
    杜牧闻听此言,虽然心下有戚戚然,但是同时那文人的脾气也起来了,禁不住击节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汉字详情

    [qi]
    部首: 412
    笔画: 11
    五笔: DHI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HYMF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戉,尗声。戉:( yuè),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2)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

    戚,戉也。——《说文》

    干戈戚扬。——《诗·大雅·公刘》

    朱干玉戚。——《礼记·明堂位》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3) 又如:戚扬(斧钺)

    (4) 亲属,亲戚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吕氏春秋》

    (5) 又如:;戚好(亲戚友好);戚里(戚畹。帝王外戚所居住的地方);戚属(母及妻的亲属);戚爱(亲属和宠爱的人);戚家(贵戚之家;亲戚家);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戚宠(外戚亲贵)

    (6) 姓

    形容词

    (1) 忧愁;悲伤。通“慽”、“慼”

    心之忧矣,自始伊戚。——《诗·小雅·小明》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

    蒋氏大戚。

    婉贞独戚然。——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汝又虑戚吾心。——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戚容(愁容);戚切(悲切);戚休(休戚。忧愁和欢乐);戚欣(忧愁与欢乐);戚言(忧戚的言词);戚嗟(忧伤嗟叹);戚意(忧伤的心情);戚惨(悲伤);戚忧(忧伤);戚颜(忧伤的容颜)

    (4) 亲近,亲密

    未可以戚我先王。——《书·金滕》

    (5) 又如:戚疏(亲疏)

    (6) 愤怒 。如:戚醮(烦恼)

    (7) 假借为“促”( )。疾速

    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周礼·考工记·总序》

    英文翻译

    relative; be related to; sad

    方言集汇

    ◎ 粤语:ci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陆丰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宝安腔] cit7 [梅县腔] cit7 [东莞腔] cit7 [海陆丰腔] cit7 [沙头角腔] c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chek/cektsʰiek
    rán [ran]
    部首: 403
    笔画: 12
    五笔: QD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F
    四角: 2333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yes, certainly; pledge, prom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njen/rennʑĭ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