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

huò yuē [ huo yue]
注音 ㄏㄨㄛˋ ㄩㄝ
词性 代词

词语释义

或曰 huòyuē

(1) 有人说。这是设问。或,不定代词,不是连词里的“或”

someone says

词语解释

词语简介

[someone says] 有人说。这是设问。或,不定代词,不是连词里的“或”

或曰的国语词典

或说。

或曰的网络释义

或曰

  • 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或,不定代词,不是连词里的或。
  • 近义词

    或曰造句

    孔子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安贫乐道,或曰于丹如是解读。
    充满人类历史文明恩泽的内心,不能自已地传承着历史,或曰这一充满历史恩泽的内心本身就是历史的具体再现。
    他们的话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或曰不知道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让人费尽猜测,如堕云雾中,难辨真伪。
    彼之稚弱也,彼之刚毅也!时人惊异,或曰此女必得受千苦而后大成。
    色不可无情,情亦不可无色。或曰美人不淫是泥美人,英雄不邪乃死英雄。痛语。
    不是抒情文,这是论证文,或曰小杂文。
    也有法学教授撰文表达欣慰与期许,或曰“偶有插手过问,云淡风轻处之”,但在洞庭湖里的老麻雀们眼里,笑而不答之余,更多的是信心不足和忧思难解。
    周振鹤指出,在甲辰稿《瀛环考略》里,徐氏还一仍旧贯,以夷为说,或曰“英夷劲兵”,又曰“英夷商舶”,至《瀛环志略》初刻,始改之。
    或曰不争,或曰处下,或曰祸福相生。
    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容易明白,工作也容易进行。这类似一种游戏,或曰本质上急功近利,或曰急功近利式的本质—说法五花八门。而且只有这样认为,才不至于招惹风浪,才不至于出现复杂问题。村上春树。
    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
    五色圆坛内封玉册,这与东汉时期班固所著《白虎通义》所述相近,曾记载有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
    演化过程中,虽然经历并形成了篆、隶、草、楷、行多种形体和写法,但目今在印刷品中最为广泛采用和流行的字体,则是隶属于楷书的宋体字,或曰仿宋体。
    从静态上看,证明责任作用于要件事实或曰争点事实,这不仅包括实体法上的事实,也包括程序法上的事实。
    正史公曰或曰,青梵者,原君氏巫觋之后,异世而来,变更天下,数也。
    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宋代具有某种生态意蕴或曰生态色彩的诗歌,兼及讨论宋代诗学话语的生态特色。
    或曰:“以德报怨”。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据考证,弓鞋缠足有了定式后,三寸为金莲,四寸为银莲,三寸与四寸之间为四照莲,大于四寸者为铁莲或曰锦边莲,五寸以上为千叶莲。
    或曰“中华民族”是华族与夏族匪寇婚媾的苗裔,但历史上并没有华族。
    老话说“做人要厚道”,或曰“一分厚道一分福”。

    汉字详情

    huò [huo]
    部首: 412
    笔画: 8
    五笔: AK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RM
    四角: 53100

    详细解释

    代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 )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易·乾》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书·微子》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庶或饷之。——《礼记·祭义》

    或赐二小人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或说处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或坐或俯。

    或笑或哭。

    或饮或博。

    (2) 又如:或人(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时(有时);或一,或种(某种);或日(某日,有一天)

    连词

    (1) 用作虚词 (1)∶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 (4)∶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

    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3)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如:或若(假使,倘或)

    副词

    (1) 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2) 间或,有时

    或长烟一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至相殴。——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或时(有时)

    动词

    (1) 通“惑”。迷惑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称》

    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盐铁论·错币》

    贫贱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清· 黄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

    英文翻译

    or, either, else; perhaps, maybe

    方言集汇

    ◎ 粤语:waak6
    ◎ 客家话:[梅县腔] fet8 [沙头角腔] fiet8 [客英字典] fet8 [海陆丰腔] fet8 [客语拼音字汇] fed6 [陆丰腔] fet8 [台湾四县腔] fet8 [东莞腔] fet8 [宝安腔] fet8
    ◎ 潮州话:hog8(hôk) [揭阳、潮阳]huêg8(huê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國德合入聲合口一等ghuok/huokɣuək
    yuē [yue]
    部首: 443
    笔画: 4
    五笔: JH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A
    四角: 601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本义:说,说道)

    (2) 同本义

    曰,言也。——《广雅》

    子曰何其。——《诗·魏风·园有桃》

    女曰鸡鸣。——《诗·郑风·女曰鸡鸣》

    子曰。——《论语·学而》。皇疏:“发语之端也。”

    曰有大艰于西土。——《书·大诰》

    曰师曰弟子云者。——唐· 韩愈《师说》

    若业为吾所有…曰姑俟异日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子曰;国人皆曰可杀

    (4) 叫做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天启。

    文曰初平山人。

    有村曰谢庄。——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助词

    句首、句中助词,无实义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小雅·采薇》

    英文翻译

    say; KangXi radical 73

    方言集汇

    ◎ 粤语:joek6 jyut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ad6 [宝安腔] jet8 [梅县腔] jat7 [台湾四县腔] jet7 [东莞腔] jet8 [陆丰腔] jat7 [客英字典] jet7 [海陆丰腔] r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王伐月合入聲合口三等yat/hvatĭwɐt

    或曰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