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衣

róng yī [ rong yi]
注音 ㄖㄨㄥˊ 一

词语释义

戎衣 róngyī

(1) 军服、战衣

military uniform

词语解释

  1. 军服,战衣。

    《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 孔 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 紂 。”一说谓用兵伐 殷 。《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 郑玄 注:“衣读如殷,声之误也, 齐 人言殷声如衣……壹戎 殷 者,壹用兵伐 殷 也。”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边声乱羌笛,朔风捲戎衣。”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一:“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慎其小时则军出万全,俟其大时则一戎衣而成帝业。”

  2. 指军旅之事;兵事。

    唐 李涉 《送孙尧夫赴举》诗:“自説 轩皇 息战威,万方无復事戎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庚戌广州新军举义记·黄士龙之调处与旗兵之激变》:“水提督 李準 主张劝諭归营了事,倘新军不允,则惟有以戎衣相见。”

引证解释

⒈ 军服,战衣。

《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
孔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紂。”
一说谓用兵伐殷。《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
郑玄注:“衣读如殷,声之误也, 齐人言殷声如衣……壹戎殷者,壹用兵伐殷也。”
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边声乱羌笛,朔风捲戎衣。”
明徐渭《龛山凯歌》之一:“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慎其小时则军出万全,俟其大时则一戎衣而成帝业。”

⒉ 指军旅之事;兵事。

唐李涉《送孙尧夫赴举》诗:“自説轩皇息战威,万方无復事戎衣。”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庚戌广州新军举义记·黄士龙之调处与旗兵之激变》:“水提督李準主张劝諭归营了事,倘新军不允,则惟有以戎衣相见。”

戎衣的国语词典

军服。

戎衣的网络释义

戎衣

  • 戎衣,汉语词汇。
  • 释义:1、指军服、战衣。2. 指军旅之事;兵事。
  • 见《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 孔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纣 。”
  • 戎衣的翻译

    英语: military uniform

    戎衣造句

    又新创御弹戎衣、机器兵。
    其见短刀正面敌不过戎衣士兵,便开始使用暗器,专瞄着眼睛投放。
    湖北新军身躯精壮、戎衣整齐、军械精良,马步、、枪炮各兵种技艺娴熟,攻防战术运用得当。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着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相携红袖非春意,满座戎衣甚霸图。
    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
    马悍立即向马夫打了个唿哨,接过小石子抛来的戎衣,匆匆着衣而去。
    该俑俑头戴尖顶盔帽,仅露脸部,上身肩甲戎衣,下着战裙,长靴踏蹬,左手作牵缰状,右手置于腹前;马亦披甲,背部还设有鞍,呈现出上战场的场面。
    冷雨飘飞戎衣透铁甲斜摇蛟龙游。
    保存较好的是一件形制独特的彩绘骑甲马俑,有些许色彩,头戴尖顶盔帽,上身肩甲戎衣,长靴踏蹬,左手牵韁状,右手置于腹前。
    身着红色戎衣的绝艳女人持着长矛,男人勉强对她笑了笑,说道“到了这种地步,只能委屈你了。
    戎衣担起的是社稷,钢枪守卫的是和平。
    卢沟桥畔的勋章与雕塑,缅怀的是这场救亡图存伟大斗争中无数的奉献者、殉难者,记取的更是这一段“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历史。
    相携红袖非春意,满车戎衣甚霸图。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替,今日告功成。
    辞乡背井着戎衣,涉水梯山任骋驰。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他的全身上下,已经是一袭甲胄戎衣。
    但守孝之中,每天仍有很多穿军装的人不断催请,他们在第三天不得不强忍悲痛,退下孝服,重披戎衣。
    当国家和民族面临灭顶之灾时,中国人终于有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觉醒。

    汉字详情

    róng [rong]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AD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J
    四角: 53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2) 同本义

    戎,兵也。——《说文》

    以习五戎。——《礼记·月令》

    戎器不粥于市。——《礼记·王制》。注:“军器也。”

    伏戎于莽。——《易·同人》

    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3) 又如:戎仗(兵器,军械);戎器(兵器);戎储(兵器储备);戎钺(泛指兵器。钺,古兵器名);戎具(兵器)

    (4) 兵车

    元戎十乘。——《诗·小雅·六月》。传:夏曰钩车,殷曰寅车,周曰元戎。

    梁弘御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元戎(大战车);戎御(兵车的驾御者);戎轸(兵车);戎轩(兵车);戎路(古代帝王军中所乘的车)

    (6) 军队

    戎右少师。——《左传·桓公七年》。注;“军右也。”

    以脩我戎。——《诗·大雅·常武》

    (7) 又如:投笔从戎;戎士(将士;兵士);戎级(军职);戎帅(军队的统帅);戎重(军事重任);戎威(军威);戎柄(军权);戎门(军门);戎政(军政);戎戍(行伍,军队);戎略(军事谋略);戎寄(军事任务);戎兵(军服和兵器)

    (8) 战争。敌对双方的军事行动

    戎成不退。——《诗·小雅·雨无止》

    (9) 又如:戎舰(战船);戎烬(遭受战火的破坏);戎缮(备战与修缮宫室之事);戎场(战场);戎戒(战备);戎捷(战利品)

    (10) 戎羌,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戎狄(西戎和北狄);戎羌(借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戎荒,戎落(戎族聚居地);戎骑(戎族的军队);戎羯(戎和羯);戎虏(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名族的蔑称)

    (12) 兵士

    必有女戎。——《国语·晋语》

    (13) 又如:戎卫(禁卫之兵);戎符(兵符。引申指兵权);戎经(兵书);戎卒(兵士);戎章(兵法,兵书);戎号(武官品级);戎禁(禁卫)

    (14) 敌寇

    戎者,兵也。…引申之,凡持兵器以侵盗者亦谓之戎。——王国维《观堂集林》

    (15) 古国名 。故地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南

    公会戎于 潜。——《春秋》

    (16) 姓

    动词

    (1) 征伐;进行武装的敌对行动

    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礼记·檀弓》

    (2) 又如:戎心(征伐的意图);戎首(攻伐的谋主)

    (3) 拔除

    戎,拔也。——《方言》

    (4) 假借为“从”。相助

    形容词

    (1) 假借为“崇”。大

    念兹戎功。——《诗·周颂·烈文》

    (2) 又如:戎功(大功);戎弓(大弓);戎丑(大众);戎疾(大害,大难)

    代词

    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诗·大雅·民劳》

    英文翻译

    arms, armaments; military affair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ung1 [东莞腔] j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海陆丰腔] rung1 [客英字典] jung1 [台湾四县腔] jung1 [宝安腔] jung2
    ◎ 潮州话:rong5(jông) [揭阳、潮阳]riong5(ji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融東三平聲開口三等njung/rungnʑĭuŋ
    yī,yì [yi,yi]
    部首: 623
    笔画: 6
    五笔: Y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