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仗

róng zhàng [ rong zhang]
注音 ㄖㄨㄥˊ ㄓㄤˋ

词语释义

兵器,军械。

词语解释

  1. 兵器,军械。

    《周书·周惠达传》:“ 惠达 营造戎仗,储积食粮,简閲士马,以济军国之务,时甚赖焉。”《北齐书·循吏传·郎基》:“ 基 奬励兵民,固守百餘日,军粮且罄,戎仗亦尽,乃至削木为箭,剪纸为羽。”

引证解释

⒈ 兵器,军械。

《周书·周惠达传》:“惠达营造戎仗,储积食粮,简閲士马,以济军国之务,时甚赖焉。”
《北齐书·循吏传·郎基》:“基奬励兵民,固守百餘日,军粮且罄,戎仗亦尽,乃至削木为箭,剪纸为羽。”

戎仗的网络释义

戎仗

  • 戎仗,是汉语词汇,出自《周书·周惠达传》等。
  • 汉字详情

    róng [rong]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AD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J
    四角: 53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2) 同本义

    戎,兵也。——《说文》

    以习五戎。——《礼记·月令》

    戎器不粥于市。——《礼记·王制》。注:“军器也。”

    伏戎于莽。——《易·同人》

    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3) 又如:戎仗(兵器,军械);戎器(兵器);戎储(兵器储备);戎钺(泛指兵器。钺,古兵器名);戎具(兵器)

    (4) 兵车

    元戎十乘。——《诗·小雅·六月》。传:夏曰钩车,殷曰寅车,周曰元戎。

    梁弘御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元戎(大战车);戎御(兵车的驾御者);戎轸(兵车);戎轩(兵车);戎路(古代帝王军中所乘的车)

    (6) 军队

    戎右少师。——《左传·桓公七年》。注;“军右也。”

    以脩我戎。——《诗·大雅·常武》

    (7) 又如:投笔从戎;戎士(将士;兵士);戎级(军职);戎帅(军队的统帅);戎重(军事重任);戎威(军威);戎柄(军权);戎门(军门);戎政(军政);戎戍(行伍,军队);戎略(军事谋略);戎寄(军事任务);戎兵(军服和兵器)

    (8) 战争。敌对双方的军事行动

    戎成不退。——《诗·小雅·雨无止》

    (9) 又如:戎舰(战船);戎烬(遭受战火的破坏);戎缮(备战与修缮宫室之事);戎场(战场);戎戒(战备);戎捷(战利品)

    (10) 戎羌,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戎狄(西戎和北狄);戎羌(借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戎荒,戎落(戎族聚居地);戎骑(戎族的军队);戎羯(戎和羯);戎虏(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名族的蔑称)

    (12) 兵士

    必有女戎。——《国语·晋语》

    (13) 又如:戎卫(禁卫之兵);戎符(兵符。引申指兵权);戎经(兵书);戎卒(兵士);戎章(兵法,兵书);戎号(武官品级);戎禁(禁卫)

    (14) 敌寇

    戎者,兵也。…引申之,凡持兵器以侵盗者亦谓之戎。——王国维《观堂集林》

    (15) 古国名 。故地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南

    公会戎于 潜。——《春秋》

    (16) 姓

    动词

    (1) 征伐;进行武装的敌对行动

    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礼记·檀弓》

    (2) 又如:戎心(征伐的意图);戎首(攻伐的谋主)

    (3) 拔除

    戎,拔也。——《方言》

    (4) 假借为“从”。相助

    形容词

    (1) 假借为“崇”。大

    念兹戎功。——《诗·周颂·烈文》

    (2) 又如:戎功(大功);戎弓(大弓);戎丑(大众);戎疾(大害,大难)

    代词

    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诗·大雅·民劳》

    英文翻译

    arms, armaments; military affair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ung1 [东莞腔] j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海陆丰腔] rung1 [客英字典] jung1 [台湾四县腔] jung1 [宝安腔] jung2
    ◎ 潮州话:rong5(jông) [揭阳、潮阳]riong5(ji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融東三平聲開口三等njung/rungnʑĭuŋ
    zhàng [zhang]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DYY
    五行:
    仓颉: OJK
    四角: 25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2) 同本义

    韩信仗剑从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独行仗剑至韩。——《史记·刺客列传》

    (3) 又如:仗斧(手持斧铖钺。表示权威);仗节(手持符节;坚守节操);仗策(手持马鞭。骑马)

    (4) 依靠,依赖

    仗,凭仗。——《广韵》

    仗兵革之彊。——《史记·春申君传》

    朕自得疾,数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将军威势甚安。——《西游记》

    (5) 又如:仗腰子的(靠山;背后支持者);仰仗(依靠;依赖);依仗(倚仗靠别人的势力或有利条件);狗仗人势;仗气(凭仗正气。也指任性使气);仗气使酒(任性纵酒)

    名词

    (1) 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帝自山下望其众,袍仗精整,人人尽力,壮之。——《新唐书》

    (2) 又如:兵仗(兵器);器仗;仪仗;明火执仗

    (3) 仪仗队

    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内五卫。——《新唐书》

    (4) 又如:仗士(卫士);仗下(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仗马(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仗队(仪仗队)

    (5) 战争或战斗 。如: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死仗(硬仗);硬仗(正面硬拼的战斗)

    英文翻译

    rely upon; protector; fight; war, weaponry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3 zo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zhong5 [台湾四县腔] cong3 cong5 zong5 [客英字典] chong3 zhong5 [陆丰腔] zhong5 [海陆丰腔] chong3 chong6 zh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zong4 [沙头角腔] zong5 [东莞腔] cong5 [宝安腔] zong5 | c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ɖʰĭaŋdriangx/di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