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蔽

měng bì [ meng bi]
注音 ㄇㄥˇ ㄅ一ˋ

词语释义

1.愚昧。

词语解释

  1. 愚昧。

    晋 葛洪 《抱朴子·弹祢》:“ 许 下,人物之海也, 文举 为之主任,荷之足为至到,於此不安,已可知矣……而復走投 荆楚 间,终陷极害,此乃 衡 懵蔽之効也。”

引证解释

⒈ 愚昧。

晋葛洪《抱朴子·弹祢》:“许下,人物之海也, 文举为之主任,荷之足为至到,於此不安,已可知矣……而復走投荆楚间,终陷极害,此乃衡懵蔽之効也。”

懵蔽的网络释义

懵蔽

  • 懵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ěng bì,是指愚昧。
  • 汉字详情

    měng [meng]
    部首: 339
    笔画: 18
    五笔: NALH
    五行:
    仓颉: PTWU
    四角: 9406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瞢声。本义:昏昧无知的样子) 同本义

    此懵然者为之也。——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懵钝(愚鲁迟钝);懵憧(糊涂;迷糊);懵昧(愚昧。亦用为谦词);懵懵(糊里糊涂,模糊不清);懵头懵脑(迷迷糊糊)

    动词

    欺诈 。如:懵劲儿(蒙骗花样)

    英文翻译

    stupid, ignorant, dull

    方言集汇

    ◎ 粤语:mung2 mung4 mung5
    ◎ 客家话:[梅县腔] mung2 mung5 [宝安腔] mung3 [客英字典] mung5 [东莞腔] mung3 [客语拼音字汇] mung3 [海陆丰腔] mung6 mung3 [台湾四县腔] mung5 mung3
    ◎ 潮州话:mong2(móng) [揭阳、潮阳]mou2(mó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一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孔東一上聲開口一等muŋmungx/munk
    [bi]
    部首: 301
    笔画: 14
    五笔: AUMT
    五行:
    仓颉: TFBK
    四角: 4424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2) 遮住,遮掩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

    蔽,障也,隐也。——《广雅》

    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

    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 屈原《九歌·国殇》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记》

    阴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满了整个天空)

    (4) 隐藏 蔽林间窥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先生…引蔽驴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蔽贤(隐蔽贤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体)

    (6) 庇护

    盖借塞墙为蔽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蔽护(掩护;庇护);蔽橹(古代防御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8) 掩饰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管子·牧民》

    (9) 又如:蔽美(掩盖他人的美德、长处);蔽恶(掩饰过错和坏行为)

    (10) 蒙蔽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蔽蒙(蒙蔽;隐瞒);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12) 堵塞 。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13) 审断,判决 。如:蔽罪(定罪);蔽狱(冤狱)

    (14) 概括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英文翻译

    cover, hide, conceal; shelter

    方言集汇

    ◎ 粤语:b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海陆丰腔] bi5 [陆丰腔] bi5 [梅县腔] bi5 [东莞腔] bi5 [客英字典] bi5 [宝安腔] bi5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必袂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pĭɛipjed/pi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