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彗声。本义:聪明,有才智)
(2) 同本义
慧,儇也。——《说文》
知或谓之慧。——《方言》三
(3) 注:“慧,儇,皆意精明。”
亟见窕察谓之慧。——《贾子道术》
柔质受谏曰慧。——《周书·谥法》
周子有兄而无慧。——《左传·成公十八年》
而慧者不以藏书箧。——《韩非子·喻老》
(4) 又如:慧侠(有才华,有胆略);慧给(聪敏而有口才);慧种(优良的天赋秉性);慧黠(聪敏机智);慧美(聪明美丽)
(5) 狡黠 。如:慧齿(灵巧的口齿)
(6) ∶眼睛清明
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伤寒论》
名词
佛教名词 。意译为慧,智慧。如:慧目(指智慧的眼目能洞察世间的一切现象);慧光(智慧的光,能了彻一切);慧寂(佛教谓智慧和禅定);慧业(指智慧的业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i4 fui4 [东莞腔] fui5 [客英字典] fui5 [海陆丰腔] fui6 [梅县腔] fi5 [宝安腔] fui5 [沙头角腔] fui5 [陆丰腔] fui6 [台湾四县腔] f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慧 | 胡桂 | 匣 | 齊合 | 去聲 | 霽 | 合口四等 | 蟹 | 齊 | ɣiwei | ghueh/huey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然 | 如延 | 日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njen/ren | nʑĭɛ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2) 同本义
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儒有特立而独行。——《礼记·儒行》
我独南行。——《诗·邶风·击鼓》
天之生是使独也。——《庄子·养生主》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南朝 宋· 鲍照《代放歌行》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宋· 王安石《怀元度》
(3) 又如:独角兕(
)(一种独角的犀牛);独根孤种(独生子);独幅(性格孤僻,不合群);独脚腿(孤立无援的人) ;独院;独家院(4) 独特
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吕氏春秋·制乐》
(5) 又如: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独拔(超众,特出);独绝(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独智(过人的才能;独特的智慧);独照(独特的眼光)
副词
(1) 独自 。如:独有(独自安慰);独罟(独吞;独占。罟:网的总称);独擅(独揽;独占。擅:拥有;据有);独吃自疴(喻指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疴:即“屙”,拉屎撒尿);独乐(独自欣赏音乐);独觉(一人独睡);独吟(独自吟诗);独言(一人自言);独笑(独自喜笑;自乐);独专(单独占有);独怀(独自思念);独写(独自抒发);独抚(独自安慰);独说(独自解说);独用(单独使用)
(2) 特,特别地
(3) 又如:独惨(特惨);独甚(特甚)
(4) 唯独,仅仅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谢灵运为 永嘉守,凡 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不独是城里姓贾的多,外省姓 贾的也不少。——《红楼梦》
别人来得,独你来不得。——周立波《卜春秀》
(5) 又如:独言(只说);独独(唯独;独自一个);独说(唯独喜欢。说,通“悦”);独得(只得到);独惟(唯独;只有);独知(仅一人知道);独树(一株树;一根木);独拍(单掌拍击);独见(坚持己见,固守节操)
(6) 岂,难道
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兄不能威,独不能断“出”耶?——《聊斋志异》
名词
(1) 无子孙的老人
老而无子曰独。——《孟子·梁惠王下》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存幼孤,矜寡独。——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2) 又如:鳏寡孤独
(3) 无丈夫的妇女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后汉书》
(4) 姓
动词
(1) 专断;独裁
回闻 卫君,其年壮,其行独。——《庄子·人间世》
(2) 又如:独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吾声。本义:理解,明白)
(2) 同本义
悟,觉也。——《说文》
悟彼蟋蟀唱。——《文选·谢混游西池诗》
慧然独悟。——《素问·八正神明论》
未悟见出,意不自得。——《后汉书·张酺传》
悟已往之不谏。——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闻而悟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悟前狼假寐。——《聊斋志异·狼三则》
悟大光明法。——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悟心(悟性。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悟宗(明了、会通佛理之宗旨);悟悦(因了悟而喜悦);悟理(领会道理);悟物(了悟物理);悟明(了悟真言);悟佛(了悟佛理);悟禅(参悟禅理);悟道参玄(宗教语。领会和推究宗教中玄妙之理)
(4) 觉醒;觉悟。通“寤”。睡醒
行事,适有卧厌不悟者,谓此为天所厌邪?——王充《论衡·问孔》
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江淹《杂体诗》
怛惊悟兮无闻。——《文选·潘岳·寡妇赋》
(5) 又如:悟觉(觉悟);悟门(觉悟的门径)
(6) 启发;使觉悟
冀悟迷惑之心。——《论衡·对作》
(7) 又如:悟主(使主上觉悟);悟发(启发)
(8) 通“晤”。相对
过耳悟目之交。——《潜夫论·明忠》
悟言不如罢,从夕至清朝。——《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
(9) 又如:悟对(聚会)
(10) 通“牾”。抵触
大意无所拂悟,…。——《韩非子》
国无刑罚,则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见。——《吕氏春秋·荡兵》
人不敢悟视。——《战国策·燕策三》
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今人卒得鬼刺痱悟,杀雄鸡以傅其心上。——《风俗通议·雄鸡》
名词
悟性 。如:悟捷(悟性敏捷);悟敏(思维敏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u5 [台湾四县腔] ngu5 [梅县腔] ngu5 [东莞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u4 [海陆丰腔] ngu5 [沙头角腔] ngu5 [宝安腔] ngu3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誤 | 五故 | 疑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ŋu | ngoh/ng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