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促

huāng cù [ huang cu]

词语释义

慌张;匆忙;紧迫。

词语解释

  1. 慌张;匆忙;紧迫。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丞相有何事,这等慌促。”《水浒传》第一一七回:“ 宋江 正慌促间,只听得南军后面,喊杀连天,众军奔走。”《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当时 金奴 道:‘一时慌促搬来,缺少盘费。告官人,有银子乞借应五两,不可推故。’” 孙犁 《白洋淀纪事·正月》:“嗨!这么慌促了,你还装没事人,你这孩子!快核计核计吧!”

引证解释

慌张;匆忙;紧迫。

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丞相有何事,这等慌促。”《水浒传》第一一七回:“ 宋江正慌促间,只听得南军后面,喊杀连天,众军奔走。”《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当时金奴道:‘一时慌促搬来,缺少盘费。告官人,有银子乞借应五两,不可推故。’” 孙犁《白洋淀纪事·正月》:“嗨!这么慌促了,你还装没事人,你这孩子!快核计核计吧!”

汉字详情

huāng [huang]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AYQ
五行:
仓颉: PTYU
四角: 940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荒声。本义:急忙,忙乱) 同本义

怎这样慌?五日内我还便罢了!——明· 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

偏偏我们走的慌,未带银子。——《施公案》

(2) 又如:走得太慌;慌不择路(慌里慌张,顾不上选择道路);慌慌速速(匆忙,慌张);慌速(慌张急促)

动词

(1) 散亡

仆夫慌悴,散若流兮。——《楚辞》。王逸注:“慌,亡也。言己欲求贤人而未遭遇,仆御之人感怀愁悴,欲散亡而去,若水之流,不可复还也。”

(2) 恐惧,害怕 。如:心里慌得不行;心慌意乱;发慌;着慌;慌了手脚;慌做一团(形容极为慌张)

英文翻译

nervous, panicky, frantic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1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3 [海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东莞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宝安腔] fong1 [陆丰腔] fong3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七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呼晃唐合上聲合口一等huangx/xuank
[cu]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KHY
五行:
仓颉: ORYO
四角: 2628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足声。本义:紧迫。又指急促,赶快)

(2) 同本义

促,速也。——《广韵》

促,速也。——《汉书·高帝纪》注

长来觉日月益促。——唐· 柳宗元《与萧俛书》

(3) 又如:促柱(急切的絃音);促装(急忙整治行装);促速(急速);促病(急病)

(4) 小,狭窄 。如:促中(心胸褊狭,气量狭窄);促狭(气量狭窄,性情急躁);促鳞(小鱼)

(5) 短。时间、距离拉得不长的

可命促而意长。——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

(6) 又如:促节(乐曲快板短促);促死(立刻死去);促生(短促的生命);促促(短短的)

动词

(1) 使加快,催

公屡促之,必如约。——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月色促归人

(3) 靠近,靠拢

合樽促席。——晋· 左思《蜀都赋》

(4) 又如:促席(坐席很挨近);促眉(蹙眉,皱眉);促边(紧靠边沿)

(5) 缩减 。如:促寿(短命);促轸(调整弦纽)

英文翻译

urge, press, hurry; close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 客家话:[梅县腔] cuk7 [海陆丰腔] cuk7 [客英字典] cuk7 [东莞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宝安腔] cuk7 [台湾四县腔] c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玉入聲開口三等sĭwokchyuk/civk

慌促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