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执箕帚

yuàn zhí jī zhǒu [yuan zhi ji zhou]

词语释义

指愿意充当妻子。

汉字详情

yuàn [yuan]
部首: 440
笔画: 14
五笔: DRI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FP
四角: 7123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页( 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愿,谨也。——《说文》

思厚不爽曰愿。——《周书·谥法》

无利于上谓之愿。——《韩非子·诡使》

愿而恭。——《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

则莫能以愿中。——《考工记·弓人》

上愿纠暴。——《周礼·大司寇》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愿恭(恭谨);愿款(诚挚);愿法(执法恭谨);愿敏(朴实敏悟);愿婉(朴实恭顺);愿懿(朴实诚实);愿民(朴实善良之民)

名词

(1) 大头

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 硕父。——《说文》

(2) 假借为“愿”。愿心,旧时祈祷神佛所许下的酬谢

言願以为质。——《大戴礼记·官人》

众僧祝愿。——《晋书》

(3) 又如:愿力(佛家语。指誓愿的力量);愿行(佛家语。誓愿与修行);愿谓(向神佛祈求并说出自己的意愿)

(4) 心愿;愿望

果不如先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又乖恳愿。——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情愿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

(2) 又如:愿蠲顶踵(愿意舍身);心甘情愿;愿与人民共患难

(3) 希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孝成王使 括…为将, 括母…愿勿遣。(愿勿遣,希望不要派遣赵括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愿以闻于官。(希望把这件事报告官府。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4) 又如:愿你快乐;愿那位最好的人取胜

(5) 仰慕

名声日闻,天下愿。——《荀子·王制》

英文翻译

sincere, honest, virtuou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6
◎ 客家话:[梅县腔] ngian5 [海陆丰腔] ngien5 ngien6 [客英字典] ngien5 [台湾四县腔] ngien5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4 [陆丰腔] gnian6 [东莞腔] ngen3
◎ 潮州话:nguang6 (ngũang) 「潮州」nguêng6 (ngũeng 旧时:ngũe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五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怨元合去聲合口三等ŋĭwɐnngyanh/ngvann
zhí [zhi]
部首: 330
笔画: 6
五笔: RVY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KNI
四角: 550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2) 同本义

执,捕罪人也。——《说文》

而妻妾执。——《礼记·檀弓》。注:“拘也。”

使执连尹。——《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

遂袭虞,灭之,执 虞公。——《左传·僖公五年》

被执至南门。——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执命(讨命;索命);执讯(捉命并加以审问);执囚(拘捕囚禁);执问(拘留讯问);执狱(治狱;审判案件)

(4) 拿;持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

执君之乘车。——《礼记·少仪》。注:“执辔也。”

执竞武王。——《诗·周颂·执竞》。笺:“执,持也。”

执束帛。——《礼记·曾子问》

献琛执贽。——《文选·张衡·东京赋》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执叶伺蝉。——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居左者手执蒲葵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

东坡右手执卷端。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执圭端拱(双手拿圭拱捧于胸前);执鞭弭(为人驾驭车马,充当保镖);执锐(手持兵器);执桴(拿起鼓槌);执拂(手执拂尘);执玉(手捧玉器);执杖(手持丧棒);执圭(以手持圭)

(7) 操持;执行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汉书·叔孙通传》

(8) 又如:执作(操作;劳作);执役(服役人员;工作人员);执料(操持,照料);执威(施行刑罚);执务(操持,担任);执职(从事某专职;服役)

(9) 主持;掌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执狱牢者无病。——《淮南子·说山训》

(10) 又如:执专阃外(执掌镇守国家边关的权力);执正(主持公道);执炊(掌管炊事,做饭);执把(把持;掌管;拿着);执事人(主管具体事务的人)

(11) 掌握;控制

公子执辔愈恭。(执辔:握着驭马的缰绳。)——《史记·魏公子列传》

(12) 又如:执服(慑服,因畏惧而服从);执持(握持,控制,掌握);执权(掌握权柄)

(13) 固执;坚持

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荀子·儒效》

(14) 又如:执迷不化(固执己见,不知变通);执泥一见(固执一义,不知通权变达);执告(执意求告);执违(执意违抗);各执己见;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掌握根本之道)

(15) 取得

是皆不足以执信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16) 判断

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也。——《礼记·乐记》

(17) 又如:执狱(审判案子)

(18) 堵塞

子玉使 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19) 结下,结成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国语·越语上》

(20) 又如:执怨(结怨,抱急);执仇(结仇)

(21) 对待

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荀子》

名词

(1) 至交,好友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杜甫《赠卫八处士》

(2) 凭单 。如:执凭文帖(有官府印信的公文);执结(具结证明);执证(凭证);回执;收执

(3) 姓

介词

相当于“用”、“凭”

执古可以御今,证今可以知古。——《云笈七签》

英文翻译

hold in hand; keep; carry out

方言集汇

◎ 粤语:zap1

宋本广韵

[ji]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AD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TMC
四角: 88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 同本义

箕,簸也。——《说文》

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3) 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4) 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箕,箕帚也。——《广韵》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礼记·曲礼》

(5) 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除之具);箕扫(指执箕清扫);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借作妻妾之谦称)

(6) 指纹形状之一种 。如:箕斗(人手上的指纹,分簸箕纹和罗斗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7) 星宿名 ,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8) 又如:箕尾(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箕水豹(二十八宿中的箕宿星)

(9) 姓。如:箕子(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说见下)

动词

(1) 箕踞 。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

坐毋箕。——《礼记·曲礼》。疏:“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

(2) 又如:箕张(谓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形);箕坐(箕倨,箕踞。叉开腿坐着)

英文翻译

sieve; dust pan, garbage bag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梅县腔] gi1 [沙头角腔] gi1 [陆丰腔] gi1 [宝安腔]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居之平聲開口三等ki/kio
zhǒu [zhou]
部首: 318
笔画: 8
五笔: VPMH
五行:
仓颉: SMBLB
四角: 1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扫帚形。本义:扫帚) 同本义

(2) 又如:笤帚(扫帚);帚卜(吴中旧俗,妇女于正月灯节用裙束破帚以占事)

英文翻译

broom, broomstick

方言集汇

◎ 粤语:zaau2 za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iu3 sau5 [客语拼音字汇] zu3 [梅县腔] zhu3 zhiu3 [宝安腔] ziu3 [沙头角腔] tsieu3 [东莞腔] zau3 [海陆丰腔] so5 sau5 zhiu5 chiu3 [台湾四县腔] so5 sau5 zu5 c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九上聲開口三等cjux/tjovtɕ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