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佚

yú yì [ yu yi]
注音 ㄩˊ 一ˋ

词语释义

1.亦作"愉逸"。 2.安逸;快乐。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 愉逸 ”。 安逸;快乐。《荀子·性恶》:“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是以古者蒐獮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往时 张旭 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必于草书焉发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愉逸”。安逸;快乐。

《荀子·性恶》:“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
汉桓宽《盐铁论·和亲》:“是以古者蒐獮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必于草书焉发之。”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WGJ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POMN
四角: 9802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俞声。本义:和悦,快乐) 同本义

愉,乐也。——《说文》

愉,喜也;说也。——《广雅》

他人是愉。——《诗·唐风·山有枢》

其进之也,敬之愉。——《礼记·祭义》

愉愉如也。——《论语》

心愉于内。——《史记·司马相如传》

桀之治天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庄子》

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其意。——《吕氏春秋》

(2) 又如:愉怡(快乐和悦);愉心(愉悦心情);愉目(悦目);愉色(和悦的神色)

英文翻译

pleasant, delightful; p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jyu6
◎ 客家话:[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海陆丰腔] ri2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3 j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羊朱平聲合口三等jĭujyo/ju
yì,dié [yi,die]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RWY
五行:
仓颉: OHQO
四角: 252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2) 同本义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4) 行列,通佾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5) 不当行为;过失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动词

(1) 散失

宣帝之时,得佚《尚书》及《易》、《礼》各一篇。——《论衡》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2)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3) 弃用;逃亡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4)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形容词

(1) 放荡;放纵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2)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3) 通“逸”。安逸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5) 美丽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 洪《长生殿》

(6)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英文翻译

indulge in pleasures; fle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 客家话:[梅县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海陆丰腔] r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台湾四县腔] jit8
◎ 潮州话:因8(逸)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夷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jitj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