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战愈勇

yù zhàn yù yǒng [yu zhan yu yong]

词语释义

比喻愈经环境磨练,愈加勇猛。

反义词

愈战愈勇造句

目前大家的战绩已经非常出色,相信之后肯定会愈战愈勇。
手握爷爷的秘藏真传,愈战愈勇,愈勇愈强,在我玄真道法面前,神马神官、巫女、阴阳师全是浮云,煌煌中华文化完爆小日本山寨版!
生灵有内丹,内丹中蕴育器魂,沟通召唤乃是力器,唤出杀敌乃是玄器,融为一体乃是生器,愈战愈勇乃是斗器,立于不败乃是神器。
这种个性给他带来的是潦倒困顿但他却愈战愈勇,毫不收敛,有一种凤凰涅槃的伟大感,以此获得精神的自由。
正当支持者错愕失落之际,身为一介女子的洪秀柱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挺身而出,原以为只是“代打”、“垫档”,却不想她愈战愈勇。
这种精神使中国在漫长痛苦的八年之中愈战愈勇,虽然千千万万的人受伤死亡,中国却能始终连哼都不哼一声。

汉字详情

[yu]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WGE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BP
四角: 80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俞声。本义:病好了。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瘉”、“癒”) 同本义

瘉,病瘳也。——《说文》

幸上病瘉。——《汉书·卢绾传》

至日中间差瘉。——《汉书·李寻传》

周王病瘉。——《战国策·周策》

武益愈。——《汉书·李广苏建传》

因天气和暖,黛玉之疾渐愈。——《红楼梦》

兼旬愈。——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愈合(伤口长好)

动词

胜过

一暴之功,犹愈于十日之寒也。——清· 顾炎武《与潘次耕札》

副词

(1) 更加;越发

政事愈蹙。——《诗·小雅·小明》

愈束缚牢甚。——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闻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雪愈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入之愈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我愈觉得这些孩子可爱了;家乡离我愈近了;愈更(更加);愈扇(更加发扬);愈愈(益甚);愈出愈奇(越来越奇异)

(3) 连用,与“越…越…”义同 。如:风愈刮愈大;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愈残酷,人民的反抗就愈强烈

英文翻译

more and more, even mor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 客家话:[梅县腔] j5 [东莞腔] ji3 [客英字典] ji5 [陆丰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4 [宝安腔] ji3 [沙头角腔] ji5 [海陆丰腔] ri3 ri5 [台湾四县腔] ji3 j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主上聲合口三等jyox/juujĭu
zhàn [zhan]
部首: 412
笔画: 9
五笔: HKAT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I
四角: 236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4)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龙战于野。——《易·坤》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文战;酒战;西瓜战

(6) 后作“颤”。发抖

战栗,惧也。——《尔雅·释诂》

股战而栗。——《汉书·高五王传》

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战欣欣(战兢兢);战钦钦(战兢兢);战笃索(战抖);战笃速(战抖);战都速(战抖);战恐(恐惧发抖);战动(颤动;抖动);战悸(惶恐发抖)

名词

(1) 战争;战事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3) 姓

英文翻译

war, fighting, ba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宋本广韵

[yu]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WGE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BP
四角: 80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俞声。本义:病好了。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瘉”、“癒”) 同本义

瘉,病瘳也。——《说文》

幸上病瘉。——《汉书·卢绾传》

至日中间差瘉。——《汉书·李寻传》

周王病瘉。——《战国策·周策》

武益愈。——《汉书·李广苏建传》

因天气和暖,黛玉之疾渐愈。——《红楼梦》

兼旬愈。——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愈合(伤口长好)

动词

胜过

一暴之功,犹愈于十日之寒也。——清· 顾炎武《与潘次耕札》

副词

(1) 更加;越发

政事愈蹙。——《诗·小雅·小明》

愈束缚牢甚。——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闻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雪愈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入之愈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我愈觉得这些孩子可爱了;家乡离我愈近了;愈更(更加);愈扇(更加发扬);愈愈(益甚);愈出愈奇(越来越奇异)

(3) 连用,与“越…越…”义同 。如:风愈刮愈大;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愈残酷,人民的反抗就愈强烈

英文翻译

more and more, even mor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 客家话:[梅县腔] j5 [东莞腔] ji3 [客英字典] ji5 [陆丰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4 [宝安腔] ji3 [沙头角腔] ji5 [海陆丰腔] ri3 ri5 [台湾四县腔] ji3 j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主上聲合口三等jyox/juujĭu
yǒng [yong]
部首: 217
笔画: 9
五笔: CEL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BKS
四角: 174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 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2) 同本义

勇,气也。——《说文》

无拳无勇。——《诗·小雅·巧言》

尔勇伊何。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

勇,文之帅也。——《国语·周语》

知死不辟,勇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勇于就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若素名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兴甚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勇而多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忠勇(忠诚而勇敢);英勇(勇敢出众);勇悍(勇敢强悍);勇烈(勇敢猛烈);勇夫(勇敢的人);勇功(勇敢作战立下的功劳);勇沉(勇敢沉着);勇果(勇敢果断)

(4) 勇猛;凶猛

勇悍果敢,取众率兵,此下德也。——《庄子》

勇,天下之凶德也。——《吕氏春秋·论威》

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三国志》

(5) 又如:神勇(形容人非常勇猛);骁勇(勇猛);勇鸷(勇猛强悍)

名词

(1) 勇气,勇力

可使有勇。——《论语·先进》

勇冠三军。——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其勇过人。——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清代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也泛指士兵 。如:乡勇;勇丁(清代地方招募的士兵);游勇(指失去统属的士兵)

(3) 姓

英文翻译

brave, courageous, fierce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5 ju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3 [宝安腔] jung3 [梅县腔] jung3 [海陆丰腔] rung3 [客英字典] jung3 [台湾四县腔] jung3 [客语拼音字汇] yung3 [陆丰腔] jung3 [东莞腔] jung3
◎ 潮州话:i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余隴上聲開口三等jĭwoŋjyungx/jv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