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眉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前蜀 军中隐语,指旗帜。
引证解释
⒈ 前蜀军中隐语,指旗帜。
愁眉锦的网络释义
愁眉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2) 同本义
愁,忧也。——《说文》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礼记·哀公问》
见善愀然。——《荀子·脩身》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辛弃疾《菩萨蛮》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 又如:不愁吃,不愁穿;愁坐(含忧默坐);愁思(忧愁的心绪);愁绝(忧愁到极点);愁怀勃勃(心中有万端愁绪;非常忧戚);愁海(比喻愁深)
(4) 使受苦
伤形费神,愁力劳意。——《墨子》
(5) 怨尤;怨恨 。如:愁恨(忧怨)
形容词
(1) 凄惨,惨淡 。如:愁红(憔悴的残花。用以比喻女子的愁容);愁戚戚(愁切切,愁凄凄。凄惨愁苦的样子)
(2) 悲哀;哀伤 。如:愁痛(悲痛);愁悲(悲愁;悲哀愁苦);愁郁郁(忧伤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eu2 [海陆丰腔] seu2 [客英字典] seu2 cau2 [陆丰腔] seu3 [梅县腔] seu2 [宝安腔] siu2 [台湾四县腔] seu2 [沙头角腔] sieu2 [东莞腔] se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愁 | 士尤 | 崇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dʒʰĭəu | zriu/dro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3)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4) 书页上端的空白 。又泛称上端。如:书眉;眉批
(5) 借指美女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6)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7) 古州名 。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形容词
(1) 形容隆起 。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 老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量词
多用于称新月。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mi3 [客英字典] mi2 [海陆丰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梅县腔] mi2 [沙头角腔] mi2 [东莞腔] mi2 [宝安腔] mi2
◎ 潮州话:bh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眉 | 武悲 | 明 | 脂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B | mi | mii/m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锦,襄邑织文。——《说文》。 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 汉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絅。——《礼记·中庸》
锦衣狐裘。——《诗·秦风·终南》
(3)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4) 古指锦袍 。如:锦襕衣(华美的袈裟);锦衣纨绔(指华美服装,也指豪华生活)
(5)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如:锦念;锦注(书信用语。敬称对方的关注。也称锦念);锦郎(书轴的别名);锦素(书信)
形容词
(1) 比喻鲜艳华美的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锦文(鲜明华丽的花纹);锦石(有色彩花纹的石头);锦瑟(装饰华丽的瑟);锦币(鲜丽的彩帛)
(3) 在锦上绣花的 。如: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