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

chéng zhì [ cheng zhi]
繁体 懲治
注音 ㄔㄥˊ ㄓ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动)惩办。

词语解释

  1. 惩办。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苟不惩治,则败乱风俗。”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碧衣者曰:‘今不痛加惩治,彼以为我辈孱弱,必源源而来矣。’” 老舍 《赶集·柳家大院》:“不管查得出私弊查不出,反正得惩治她!”

引证解释

⒈ 惩办。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苟不惩治,则败乱风俗。”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碧衣者曰:‘今不痛加惩治,彼以为我辈孱弱,必源源而来矣。’”
老舍《赶集·柳家大院》:“不管查得出私弊查不出,反正得惩治她!”

惩治的国语词典

处罚、制裁。

惩治的网络释义

惩治

  • 惩治,汉语词汇。
  • 拼音:chéng zhì
  • 释义:惩办。
  • 惩治造句

    对违法犯罪的行为我们应该依法惩治。
    他给我们出了一个惩治坏人的妙计。
    对这种人面兽心的恶人,非得想法子惩治不可。
    对贪污腐化的惩治,不能局限在一些表面现象上。
    国家要严厉惩治那些损害人民利益的贪官污吏。
    如果你知道是谁写的,你可以将墙上写着咒骂的话,和你的怀疑报到公安部门,要求公安部门依法查处这种违法行为,让法律对他进行惩治,你没有必要想办法惩戒他。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
    必须严厉惩治乱砍乱伐森林的行为了,否则水土流失,风沙泛起,那真是后患无穷。
    过去黄色录相到处泛滥,多如牛毛,经过惩治整顿,已经大有好转。
    自然法复兴催生了惩治战争犯罪理论;新自然法学促进了国际人道法体系的完善。
    加强对党和国家权力的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观点。
    随手拍”之下,一些美好得到彰扬,一些违法被惩治,一些人员卷入是非……但“随手拍”自身也常常是争议的对象。
    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方式的要求,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厘清职责,聚焦主责主业,把主要的力量、资源投入到打虎灭蝇、惩治贪腐、从严治党、从严治标上来。
    依法惩治各种侵权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切实保护奥林匹克标志。
    多惩治些腐败,这些问题就容易多咯。
    不惩治他会败坏风纪。
    要扭住纪律建设这个核心,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使纪律和法治有机衔接,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决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环境。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预防、查处齐抓。
    小的昨天就听说女侠惩治了黑老九一伙恶人,小的佩服得紧。
    第五,要跟紧创业板市场,进行适时调整,比如设置严格的停牌制度,挑出个别的害群之马给予惩治。

    汉字详情

    chéng [cheng]
    部首: 440
    笔画: 12
    五笔: TGHN
    五行:
    仓颉: HMP
    四角: 21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征声。本义:警戒;鉴戒)

    (2) 同本义

    惩,戒也。——《玉篇》

    惩,恐也。——《广雅》

    则民有所惩。——《礼记·表记》

    不惩其心。——《诗·小雅·节南山》

    (3) 又如:惩毖(受创于前,当戒慎于后);惩纠(告戒督察);惩示(警告)

    (4) 处罚

    惩恶而劝善。——《左传·成公十四年》

    惩肆而去贪。——《左传·成公三十一年》

    (5) 又如:惩劝(责罚与奖赏);惩恶劝善(贬斥坏人,奖励好人);惩创(惩戒;警惕)

    (6) 改定

    变律改经,一皆惩革。——陆倕《新刻漏铭》

    (7) 克制;制止 。如:惩忿(克制忿怒)

    英文翻译

    punish, reprimand; warn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宋本广韵

    zhì [zh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C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IR
    四角: 331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6) 办理;处理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7)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8) 经营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10) 治;治疗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11)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12) 惩处;惩办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13)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14) 审理 。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15) 修筑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 整顿,训练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17)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18) 研究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19)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名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形容词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英文翻译

    govern, regulate, admin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z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5 [沙头角腔] ci5 [梅县腔] chii5 chi5 [台湾四县腔] cih5 cih2 [客语拼音字汇] ci4 zi1 [海陆丰腔] chi6 cih2 [东莞腔] ci3 [宝安腔] ci3 | ci2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之平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