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栗

cǎn lì [ can li]
繁体 慘慄
注音 ㄘㄢˇ ㄌ一ˋ

词语释义

1.悲痛之极。 2.寒极貌。

词语解释

  1. 悲痛之极。

    汉 王褒 《九怀·思忠》:“感余志兮惨慄,心愴愴兮自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公一夜梦父来,颜色惨慄。”

  2. 寒极貌。

    《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慄。” 王冰 注:“惨慄,寒甚也。”《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凝冰惨慄,而不能凋欵冬之华。” 明 归有光 《畏垒亭记》:“寒风惨慄,木叶黄落。” 清 方文 《九日铜陵阻雨》诗:“前去 吴江 天惨慄,昨归 京口 路凄凉。”

引证解释

⒈ 悲痛之极。

汉王褒《九怀·思忠》:“感余志兮惨慄,心愴愴兮自怜。”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公一夜梦父来,颜色惨慄。”

⒉ 寒极貌。

《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慄。”
王冰注:“惨慄,寒甚也。”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凝冰惨慄,而不能凋欵冬之华。”
明归有光《畏垒亭记》:“寒风惨慄,木叶黄落。”
清方文《九日铜陵阻雨》诗:“前去吴江天惨慄,昨归京口路凄凉。”

惨栗的国语词典

悲痛至极。

惨栗的网络释义

惨栗

  • 拼音:cǎn lì
  • 注音:ㄘㄢˇ ㄌㄧˋ
  • 1. 悲痛之极。 汉 王褒 《九怀·思忠》:“感余志兮惨栗,心怆怆兮自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公一夜梦父来,颜色惨栗。”
  • 2. 寒极貌。《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 王冰 注:“惨栗,寒甚也。”《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凝冰惨栗,而不能凋欵冬之华。” 明 归有光 《畏垒亭记》:“寒风惨栗,木叶黄落。” 清 方文 《九日铜陵阻雨》诗:“前去 吴江 天惨栗,昨归 京口 路凄凉。”
  • 汉字详情

    cǎn [can]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CDE
    五行:
    仓颉: PIKH
    四角: 9302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参声。本义:残酷,狠毒)

    (2) 同本义

    惨,毒也。——《说文》

    惨毒行于民。——《汉书·陈汤传》

    苛惨失中。——《后汉书·周纺传》。注:“虐也。”

    惨如蜂虿。——《荀子·议兵》

    (3) 又如:惨虐(残酷暴虐);惨无人理(惨无人道)

    (4) 悲痛;伤心

    惨于腹。——《列子·杨朱》。释文:“惨,痛也。”

    惨怛于心。——《汉书·元帝纪》。师古曰:“惨,痛也。”

    醉不成欢惨将别。——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凄惨(凄凉悲惨);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惨不忍言(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6) 厉害;程度严重

    冰霜惨烈。——张衡《西京赋》

    下阴潜以惨禀兮。——扬雄《甘泉赋》

    (7) 又如:惨阳(阳气盛极而炎热)

    英文翻译

    sad, pitiful, wretched; cruel

    方言集汇

    ◎ 粤语:caam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am3

    宋本广韵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