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有关情爱的道理、哲理。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琴心曲》:“花月姻缘事有无,情禪参破成鸿雪。”
引证解释
⒈ 指有关情爱的道理、哲理。
引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琴心曲》:“花月姻缘事有无,情禪参破成鸿雪。”
情禅的网络释义
情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 同本义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 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3)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热(感情深厚);情肠(感情;情意);情悰(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无情(没有感情;不留情);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谊);情交(情感相通);情好(情谊,交情);情志(情感志趣);情思(思念之情);情切(感情真切)
(4) 本性
情,性也。——《吕氏春秋·上德》注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情性(天赋的本性);情心(本性;性情);情尚(性情与爱好);情品(性格);情素(真情;本心);情行(犹品行)
(6) 情欲,性欲 。如:情天欲海(情大如天,欲深如海);色情(性欲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发情期;情尘(指情爱,情欲)
(7) 爱情
唯将旧物表深情。——白居易《长恨歌》
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巾短情长。
(8) 又如:情窦(爱情的萌芽);情谈款叙(慢慢地谈情说爱);情天(爱情的境界);情田(播种爱情之田)
(9) 实情,情况
情,谓情实。——《周礼·天官》疏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主不掩其情。——《韩非子·二柄》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犹夫人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情词(有关罪情的供词);情真(真情;事实);内情(内部情况);详情(详细的情形)
(11) 私情;人情;情分
不戴其情。——《淮南子·缪称》。注:“诚也。”
执法而不求其情。——苏洵《上韩枢密书》
(12) 又如:情势(人情关系);情常(常情);情义(人情道义);人情(情面;人之常情);求情(请求对方答应或宽恕);情曲(心曲,心里事)
(13) 情趣,兴趣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顾亡机。——段成式《题谷隐蘭若诗》
(14) 又如:情兴
(15) 思想,精神 。如:情物(指思想内容);情抱(情怀,胸襟);情神(精神,神情)
(16) 道理;情理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孙子·九地》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及人之情。
(17) 又如:情款(情由);情因(情由);情本(事情的根由);情旨(犹情由);情纪(情理法纪)
(18) 形态;情态;姿态
含娇含态情不一。——卢照邻《长安古意》
(19) 又如:情儿(态度);情迹(情状);情首(谓出首自白其情状);情踪(犹情状)
(20) 通“诚”。真诚,真实
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力极者厚赏,情尽者名立。——《韩非子·守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qin2 [陆丰腔] cin3 [客英字典] c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cin2 [东莞腔] cin2 [海陆丰腔] cin2 [宝安腔] cin2 [台湾四县腔] c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情 | 疾盈 | 從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dzʰĭɛŋ | zieng/dzieng |
详细解释
chán
动词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表示与鬼神有关。(
)本义:古代帝王辟基祭地) 佛教语。梵语“禅那”之略。原指静坐默念 。如:禅法(佛法);禅坐(指僧侣端坐静修)名词
(1) 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如:禅门(佛教禅宗的教门);禅床(和尚用来打坐和睡觉的床)
(2) 指禅房 。如:禅室(禅房);禅阁(禅房)
(3) 另见
shàn
动词
(1)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
(2) 同本义
禅,祭天也。——《说文》
正失禅谓壇墠。——《风俗通》
(3) 注:“除地于梁甫之阴,为墠之祭地也。变墠为禅神之也。”
禅于始衍。——《史记·卫将军传》
禅,祭地于梁阴。——《续汉书·祭祀志》
封禅刻石纪号也,是墠为祭地,坛为祭天。
是以封泰山而禅 梁父。——《大戴礼记》
(4) 让位
(5) 帝王让位给他姓
遂禅之。——《书·尧典》
禅五世。——《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帝光禅位于 虞舜。——《三国志·文帝纪》
(6) 又如:禅位(将帝位传让给别人);受禅
(7) 也指传位于继承人
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史记》
(8) 又如:禅文(禅让皇位的文书);禅诰(禅让皇位的诰书)
(9) 传授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庄子·寓言》
而不知其禅之者。——《庄子·山水》。司马注:“授予也。”
(10) 又如:禅代(替代);禅变(变化);禅化(变迁转化)
(11) 引申为继承
四先生殁后,广仲尚能禅其家学。—— 全祖望《书宋史胡文定公传后》
(12) 〈形〉 通“殚”。尽
尧能禅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周礼·春官下·大司乐》 郑注
(13) 通“擅”。独断专行
善禅其主,以集精微。——《韩非子·说疑》
(1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iang5(siâng) siang6(siăng) [潮州]siêng5(siêng) siêng6(siĕ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