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恻
繁体
憫惻
词语释义
哀怜。
词语解释
哀怜。
唐 李德裕 《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已知新立可汗,寓居塞下,告穷请命,未有所归,每念艰危,载深悯惻。” 宋 王谠 《唐语林·贤嫒》:“上亦悯惻,遂罢戏而免 阿布思 之妻。” 严复 《道学外传》:“以钱财为上帝,以子孙为灵魂,生为能语之马牛,死作后人之僵石,悯惻不暇,安用讥评!”
引证解释
哀怜。
唐李德裕《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已知新立可汗,寓居塞下,告穷请命,未有所归,每念艰危,载深悯惻。” 宋王谠《唐语林·贤嫒》:“上亦悯惻,遂罢戏而免阿布思之妻。” 严复《道学外传》:“以钱财为上帝,以子孙为灵魂,生为能语之马牛,死作后人之僵石,悯惻不暇,安用讥评!”
悯恻的国语词典
哀怜。
悯恻的网络释义
悯恻
近义词
悯恻造句
孝庄文皇后听了深表悯恻和同情,于五月初四日这天,命太监刘忠到皇帝那里说明情况。
今因山东奏来荒旱,民间遭此颠连,殊堪悯恻。
我以前觉得自己很委屈很悯恻,今天的思惟却让我顿悟了那一句:悯恻之人比又可悲之处。
客心悯恻,倍价赎之;释其缚,助之著衣,手触其乳。
总兵陈万胜、王绍羲、郭鹏程等素称骁将,数日之内,次第阵亡,尤堪悯恻。
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闵(
)声。本义:怜恤) 同本义隋堤柳,悯亡国也。—— 白居易《新乐府序》
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清· 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
(2) 又如:悯人之凶(原谅、可怜凶恶之人。形容看透世情,慈悲为怀,无所计较);悯念(怜悯);悯宥(怜悯宽宥);悯笑(怜悯讪笑;可怜亦复可笑);悯贫(怜恤贫苦的人);悯然(哀怜的样子)
形容词
(1) 忧愁;烦闷
阨穷而不悯。——《孟子》
曲罢悯然。——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悯默(因忧伤而沉默);悯悯(忧伤的样子);悯愧(忧伤怀惭);悯叹(忧伤叹息);悯时病俗(忧虑时俗)
(3) 哀伤 。如:悯凶(为丧事而忧伤。专用以指父母丧亡);悯悼(哀伤悲悼);悯哀(哀伤)
英文翻译
pity, sympathize with, grieve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man5
◎ 潮州话:毛嫣2(免)
◎ 潮州话:毛嫣2(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