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葫芦瓢。古代用为盛酒器。
唐 张说 《咏瓢》:“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相传 许由 饮水无杯,有人赠以一瓢, 由 饮毕,悬于树上。后以为隐居的典故。
南唐 李中 《赠蒯亮处士》诗:“吾君侧席求贤切,未可悬瓢枕碧流。”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琴操》。
引证解释
⒈ 葫芦瓢。古代用为盛酒器。
引唐张说《咏瓢》:“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⒉ 相传许由饮水无杯,有人赠以一瓢, 由饮毕,悬于树上。后以为隐居的典故。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琴操》。
引南唐李中《赠蒯亮处士》诗:“吾君侧席求贤切,未可悬瓢枕碧流。”
悬瓢的网络释义
悬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2) 同本义
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叵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倒悬之。——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4) 牵挂;挂念 。如:悬结(悬念;惦记);悬悬(挂念);悬肠挂肚(担心;挂念)
(5) 凭空设想;揣测
你们做的事,须自己承认。怎么悬定得罪?——《梼杌闲评——明珠缘》
(6) 又如:悬度(无根据地揣测、估计);悬料(凭空臆测);悬猜(揣测,猜想)
(7) 揭示 。如:悬金(出具赏格)
(8) 公布 。如:悬令(公布法令);悬名(张榜公布名姓);悬法(公布法令)
(9) 系连,关联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
王之命悬于遂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形容词
(1) 久延不决 。如:悬调(长期拖欠的赋税);悬租(长期拖欠的租赋)
(2) 孤立,无所依傍 。如:悬然(无所依傍貌;空虚貌);悬师(远征的孤军);悬守(犹孤守)
(3) 空虚,匮乏 。如:悬虚(凌空;空虚、空洞)
(4) 形容高耸,陡峭 。如:悬崖峭障(陡直的山崖,高险的山峯);悬峰(陡峭的山峰)
(5) 〈方〉∶危险的,危难的或惊险的 。如:真悬
(6) 相差较大的 。如:悬迸(差别很大);悬邈(相距很远)
(7) 河流或涧水向下奔流 。如:悬流;悬溜;悬濑
名词
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宿燎设悬。——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uin5(hûiⁿ) [饶平、揭阳、潮阳]hiang5(hiâ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瓠的一种。也称“葫芦”
瓢,蠡也。从瓠省,票声。——《说文》
瓢,瓠勺也。——《三苍》
一瓢饮。——《论语》
(2) 又如:瓢冠(瓜瓢形的僧帽);瓢堂(简陋的堂室)
(3) 用葫芦干壳做成的勺 。如:瓢杓(剖开葫芦制成的酒器);瓢壶(盛酒的器具);瓢把子(江湖黑话。土匪头子);瓢箪(饮食只有一瓢水,一篮饭。比喻清寒穷困);瓢勺(把老熟的葫芦剖成两半所做成的勺子)
(4) 量词。用以量水、酒 。如:一瓢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eu1 piau1 [客英字典] piau1 [陆丰腔] piau3 [梅县腔] piau1 [海陆丰腔] piau1 [客语拼音字汇] peu1 peu2 piau1 piau2 [宝安腔] piau2 [东莞腔] pi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瓢 | 符霄 | 並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宵A | 效 | bjeu/bieu | bʰĭɛ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