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旌

xuán jīng [ xuan jing]
繁体 懸旌
注音 ㄒㄨㄢˊ ㄐ一ㄥ

词语释义

1.挂在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 2.挂起旌旗。指进军。

词语解释

  1. 挂在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

    《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唐 柳宗元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窜逐宦 湘 浦,摇心剧悬旌。” 景耀月 《己酉正月三去祖国舍弟太素踰河送别愀然赋此》:“舆梁谢戚旧,方寸若悬旌。”参见“ 心旌 ”、“ 悬旆 ”。

  2. 挂起旌旗。指进军。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秦始皇 筑城遏 胡 ,而祸发幃幄; 汉武 悬旌万里,而变起萧墙。”《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进公爵为 魏王 ”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盪定西陲,悬旌万里,声教振远,寧我区夏。”

引证解释

⒈ 挂在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参见“心旌”、“悬旆”。

《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唐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
景耀月《己酉正月三去祖国舍弟太素踰河送别愀然赋此》:“舆梁谢戚旧,方寸若悬旌。”

⒉ 挂起旌旗。指进军。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故秦始皇筑城遏胡,而祸发幃幄; 汉武悬旌万里,而变起萧墙。”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裴松之注引汉刘艾《献帝传》:“盪定西陲,悬旌万里,声教振远,寧我区夏。”

悬旌的国语词典

比喻心神不定。

悬旌的网络释义

悬旌

  • 悬旌,xuán jīng,ㄒㄨㄢˊ ㄐㄧㄥ,挂在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
  • 汉字详情

    xuán [xuan]
    部首: 440
    笔画: 11
    五笔: EGC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BIP
    四角: 7733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2) 同本义

    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叵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倒悬之。——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4) 牵挂;挂念 。如:悬结(悬念;惦记);悬悬(挂念);悬肠挂肚(担心;挂念)

    (5) 凭空设想;揣测

    你们做的事,须自己承认。怎么悬定得罪?——《梼杌闲评——明珠缘》

    (6) 又如:悬度(无根据地揣测、估计);悬料(凭空臆测);悬猜(揣测,猜想)

    (7) 揭示 。如:悬金(出具赏格)

    (8) 公布 。如:悬令(公布法令);悬名(张榜公布名姓);悬法(公布法令)

    (9) 系连,关联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

    王之命悬于遂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形容词

    (1) 久延不决 。如:悬调(长期拖欠的赋税);悬租(长期拖欠的租赋)

    (2) 孤立,无所依傍 。如:悬然(无所依傍貌;空虚貌);悬师(远征的孤军);悬守(犹孤守)

    (3) 空虚,匮乏 。如:悬虚(凌空;空虚、空洞)

    (4) 形容高耸,陡峭 。如:悬崖峭障(陡直的山崖,高险的山峯);悬峰(陡峭的山峰)

    (5) 〈方〉∶危险的,危难的或惊险的 。如:真悬

    (6) 相差较大的 。如:悬迸(差别很大);悬邈(相距很远)

    (7) 河流或涧水向下奔流 。如:悬流;悬溜;悬濑

    名词

    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宿燎设悬。——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英文翻译

    hang, suspend, hoist; be hung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潮州话:huin5(hûiⁿ) [饶平、揭阳、潮阳]hiang5(hiâng)

    宋本广韵

    jīng [jing]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HM
    四角: 08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2) 同本义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3)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4) 古代旗的总称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6)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金瓶梅》

    动词

    (1) 表彰

    旌其所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旌书(表彰的文书);旌善(表彰善人善事);旌表节烈(表彰节妇烈女);旌典(朝廷表彰的恩典)

    (3) 识别

    诚应宠赏,以旌其美。——曹操《表论田畴功》

    (4) 又如:旌别(识别;区别)

    (5) 发挥。如:旌智(发挥智慧)

    (6) 表识;表明。如:旌信(表明诚意)

    英文翻译

    banner or flag adorned with feathers; to signa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1 z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陆丰腔] zin1 [客英字典] zin1 [宝安腔] z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cieng/ziengtsĭɛ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