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患者
(1) 指等候接受内外科医师的治疗与照料的病人
(2) 忍受或经受痛苦的人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害某种病的人:肺结核~。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患者翻来覆去,痛苦难耐。
2、你又如何知道,该患者不是假装得了那种疾病呢?
3、你怎么激励你的患者坚持植物性饮食疗法?
4、但是当患者学习他们说得更舒服的那门语言时,只有那一门语言在进步。
5、对于这类患者,我们的治疗选择实际上回到了抗生素出现以前的时期。
6、如果患者在网络世界中有着稀稀拉拉给所有人看的个人信息,是否可以理解为他或她选择放弃保留此信息的机密性?
7、如果他们确信他们的少年患者中有人有自杀风险,那么他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
8、然而,即使是这一类患者我们仍然可以观察到进步,就连护士和病人的家属也能察觉到病人的进步。
9、我们知道成为世界上有最多糖尿病患者的国家之一将阻碍我们发展的脚步,但我们有相应的对策吗?
10、患者通常必须自己支付治疗费用。
11、如果雇主拒绝,他建议患者在工作场所放置一个定时器,每隔30到45分钟就站起身来伸展身体、四处走走。
12、但是似乎并没有制定任何可给这些患者以支持的战略。
13、所有这些系统几乎都会管理患者信息。
14、“首要的任务作为一个个人是与患者建立关系,而不是作为一个类别的人。”他说。
15、所有年龄和性别均受影响,但大多数患者在15岁以下儿童中。
16、他们声称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实验,显示患者从治疗中受益。
17、然而,此研究的作者说,医师应该跟他们的患者讲一些降低风险的方法。
18、现场调查未在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发现任何呼吸道疾病指征。
19、但是,我惊讶发现,熟悉了设备以后患者很快地开始享受治疗。
20、在一些研究中,这些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同时,另一些则死亡率降低。
21、治疗的目标应当是控制症状,是帮助患者保持人际关系和人的自尊,而不仅仅是延长生命。
22、如果大脑结构在患者的这个问题上很重要,我们如何解决它?
23、或者,用民间社会的口气提出这些问题:人民和患者,尤其是需求未满足的人,难道还不应当被放在第一位吗?
24、因此,我们最好考虑诊断为COPD的患者都应该做常规的焦虑和抑郁评估和筛查。
25、另一方面,服用药物,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药物直接影响了患者应激反应有关的神经递质。
26、你,为了活下去,必须频繁得、毫无保留地说出你作为患者权利和你的要求,同样,只有你才对自己的大脑最了解。
27、这些生理状况可能致使患者认为患有经前综合症,此时这些潜在的生理失调可能是一些别的问题。
患者的国语词典
病人。
如:「最近流行感冒,前往医院求诊的患者很多。」
患者的网络释义
患者 (名词)
患者的翻译
患者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毌
)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2) 同本义
患,忧也。——《说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繁露》
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
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何患不能。——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患累(忧患);患御(害怕服兵役);患忧(忧患);患失(生怕失去)
(4) 憎恶;讨厌;厌烦
患,恶也。——《广雅·释诂三》
戊不好学患 申公。——《汉书·申公传》
(5) 又如:患苦(厌恶);患毒(痛恨);患恶(厌恶);患忌(嫌忌)
(6) 苦于
患,苦也。——《广雅》
近日南方赋重,北方患徭多,民困官贫,急宜省事。——《清史稿》
(7) 害病 。如:患肝炎;患麻疹;患重伤风
名词
(1) 祸患,祸害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
论伦无患。——《礼记·乐记》
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
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
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操后患。——《资治通鉴》
用兵之患。
(2) 又如:水患;河患。如:患咎(灾祸);患害(祸害);患祸(祸患)
(3) 疾病;毛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患子(病人);患处;防患于未然;后患无穷;有备无患;消除后患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am5 [宝安腔] fam5 [梅县腔] fam1 fam5 [东莞腔] fan5 [客语拼音字汇] fam4 [海陆丰腔] fam6 [沙头角腔] fam5 [台湾四县腔] fam5 [陆丰腔] fam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患 | 胡慣 | 匣 | 刪合 | 去聲 | 諫 | 合口二等 | 山 | 刪 | ɣwan | ghruanh/hoann |
详细解释
代词
(1)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 王衍《醉妆词》
(3)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4)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5)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7)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助词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形容词
(1) 轻狂
一时甜如蜜,一时辣如椒,没定准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时了?——明· 冯梦龙《桂枝儿·者妓》
(2) 虚假,不老实
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者”。——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水浒传》
(3) 通“诸”(
)。众多相总要者官谋士。——《管子·君臣上》
天下遇,者监和。——《管子·五行》
者生无易由言。——《盐铁论·散不足》
名词
假借,借口
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了你和我哩!——《西游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3 [宝安腔] za3 [台湾四县腔] za3 [客英字典] zha3 [海陆丰腔] zha3 [陆丰腔] zha3 [东莞腔] za3 [梅县腔] zha3 [客语拼音字汇] za3
◎ 潮州话:zi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者 | 章也 | 章 | 麻三開 | 上聲 | 馬 | 開口三等 | 假 | 麻 | tɕĭa | cjax/tj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