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ě
(2) 另见
è
名词
(1) (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
(2) 同本义
恶,过也。——《说文》
恶上安西。——《颜氏家训》
吾以志前恶。——《左传·定公五年》
君子之遏恶扬善。——《易·象传》
(3) 又如:恶恶从短(对于人的过失,不十分苛责,适可而止)
(4) 泛指一般罪恶
恶积祸盈。——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恶逆(奸恶逆乱。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恶障(佛语。指杀生、偷盗等妨碍修行的罪恶);恶头儿(罪名);恶心钱儿(干坏事得来的钱财);恶孽(罪恶;弊病)
(6) 恶人;坏人
元恶不待教而诛。——《荀子·王制》
(7) 又如:恶杀都来(刽子手在刑场上逞威风而发出的叫喊声。恶杀:即凶神恶煞)
(8) 为一项罪行被控告的人;犯罪的人 。如:首恶必办,协从不问
形容词
(1) 丑陋
五曰恶。——《书·洪范》。传:“丑陋也。”
人莫知其子之恶。——《礼记·大学》
恶者美之充也。——《管子·枢言》
今子美而我恶。——《韩非子·说林上》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 纣, 纣以为恶。——《战国策·赵策》
昔贾大夫恶,取妻而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2) 又如:恶丈夫(丑陋汉子);恶女(容貌丑陋之女)
(3) 粗劣 。如:恶食(粗劣的食物);恶衣(粗劣的衣服);恶札(柮劣的书札。多指书法不善,字迹欠佳)
(4) 坏;不好
廉君宣恶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恶衣恶食,陋车驽马。——《汉书·王莽传上》
岁恶不入。——贾谊《论积贮疏》
(5) 又如:恶宾(不受欢迎的客人。即恶客);恶逆(不善,不顺)
(6) 凶暴;凶猛 。如:恶狞(凶恶狰狞);恶茶白赖(恶叉白赖。凶恶刁钻,无理取闹);恶赖富丽(无理贪求富有豪华。恶赖:无理取闹,耍无赖)
(7) 污秽;肮脏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论语·乡党》
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恶路(恶露。妇女产后由阴道排出的液体);恶水(泔水);恶水缸儿(泔脚水缸)
(9) 令人难堪 。如:恶戏(恶作剧);恶剧(恶作剧);恶谑(令人难堪的嘲弄)
(10) 恶毒 。如:恶歆歆(凶狠恶毒的样子);恶支沙(恶支杀。恶狠狠地,十分凶恶的样子);恶势煞(凶恶的样子)
(11) 庸俗 。如:恶辞(庸俗之词);恶谈(庸俗不堪的话);恶字(不堪入目的字眼)
(12) 贫瘠
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齐民要术·耕田》
(13) 又如:恶郡(贫瘠荒远的州郡);恶处(贫瘠的地方)
动词
害;伤害或损害 。如:恶说(说话触犯);恶讪(得罪);恶事(做坏事);恶款(作恶犯法的条款);恶尽人(把人都得罪了)
副词
(1) 甚;很 表示程度。如:恶烦(非常烦恼)
(2) 另见
wū
代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
恶,安也。——《广韵》
恶识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弃父之命,恶用子矣!——《左传·桓公十六年》
彼恶知之。——《孟子·梁惠王上》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1) 表示惊讶
恶,是何言也?——《孟子》
恶,是何言。——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另见
wù
动词
(1) 讨厌;憎恶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荀子·天论》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怨恶其君。
(2) 又如:甚恶(讨厌之极;非常讨厌;反感之至);恶忌(厌恶猜忌);恶生(厌生);恶不去善(不因厌恶其人而抹杀他的优点);恶杀(厌恶杀生);恶紫夺朱(厌恶以邪代正);恶嫌(讨厌);恶惮(厌恶畏惧);恶识(冒犯;得罪);恶上(憎恶长上);这人真可恶;憎恶(憎恨;厌恶);深恶痛绝;恶恶(憎恨邪恶)
(3) 嫉妒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4) 诽谤;中伤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太子痤美而狠,合佐师畏而恶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比而恶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人有恶苏秦于 燕王者,曰:“ 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战国策》
(5) 又如:恶讪(诽谤)
(6) 忌讳
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礼记》
形容词
(1) 羞耻,羞愧
无盖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 又如:恶囊(窝囊)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ag4(ak) u3(ù) e3(ùr) u1(u)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茶树 。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灌木,有披针形的叶和芳香的白花。如:茶圃(种植茶树的园圃);茶户(栽茶的农户。也指茶商)
(2) 茶叶。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供泡取饮料用
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茶市(茶叶市场)
(4) 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
唐人煎茶,用姜用盐。—— 苏轼《东坡志林》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茶座(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座位);茶坊(茶局子、茶局。指茶馆)
(6) 某些由蒸发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用品 。如:杏仁茶;面茶
(7) 某些饮料的名称 。如:奶茶
(8) 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 。如:三茶六礼;受茶;茶红(订婚时送的礼品,也叫“下茶”或“茶定”)
动词
饮茶;喝水 。如:茶话(饮茶谈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2 [梅县腔] ca2 [沙头角腔] ca2 [东莞腔] ca2 [海陆丰腔] ca2 [宝安腔] ca2 [陆丰腔] ca3 [客英字典] ca2 [客语拼音字汇] ca2
◎ 潮州话:dê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如:白军;白匪 名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动词 (1) 清楚,明白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副词 (1) 白白,平白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英文翻译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方言集汇◎ 粤语:baa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ak8 [梅县腔] pak8 [沙头角腔] pak8 [客语拼音字汇] pag6 ped6 [海陆丰腔] pak8 [客英字典] pak8 [陆丰腔] pak8 [东莞腔] pak8 [宝安腔] pak8 ◎ 潮州话:bêh8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贝,剌( )声。本义:得益;赢利)(2) 同本义 赖,赢也。——《说文》 赖,取也。——《方言十三》 先王岂有赖焉。——《国语·周语》。注:“利也。” 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国语》 为魏则益,为 秦则不赖矣。——《战国策》 (3) 又如:赖利(得利) (4) 依靠;依赖;依恃、凭藉 奸人赖赏而富。——《韩非子·诡使》 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左传·襄公十四年》 以有补于人君,人君赖之。——《论衡·逢遇》 而赖吾之德。——《国语·晋语》 (5) 又 赖子存之。 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 赖肤觉之助。——蔡元培《图画》 (6) 又如:赖衣求食;赖天(依靠上天的庇卫);赖庇(依靠别人的庇卫) (7) 拒绝承认,抵赖 。如:赖债(不承认所欠的债务,或故意拖延不还) (8) 耍赖。亦指无赖的作风和行为 。如:赖子(赖皮子,赖皮狗。刁钻撒泼、不讲道理的人) (9) 留在某处不肯离开 。如:赖着不走;赖地(躺在地上耍赖) (10) 责怪,应该受责。如:这事全赖我 (11) 〈方〉∶逃 。如:赖学 副词 幸而;幸亏 。如:赖得(幸亏,好在);赖是(亏得;幸好);赖蒙(敬词。幸而蒙受) 形容词 (1) 不好;坏 。如:赖歹(丑;难看);赖事(坏事);今年的庄稼长得真不赖 (2) 通“懒”。懒惰 富岁子弟多赖。——《孟子·告子上》 (3) 又如:赖精(极无赖的人);赖象磕瓜子(歇后语为“解不了饥”) 名词 (1) 利;好处 先王岂有赖焉。——《国语·周语》 (2) 姓 英文翻译rely, depend on; accuse falsely
方言集汇◎ 粤语:laai6
◎ 潮州话:nai6 lua7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