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紫杂牛

è zǐ zá niú [e zi za niu]

词语释义

原谓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古代以朱为正色,喻正统,故云。语本《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汉字详情

è,wù,ě,wū [e,wu]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GOGN
五行:
仓颉: MCP
四角: 10331

详细解释

ě

(2) 另见 è;wū;wù

è

名词

(1) (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

(2) 同本义

恶,过也。——《说文》

恶上安西。——《颜氏家训》

吾以志前恶。——《左传·定公五年》

君子之遏恶扬善。——《易·象传》

(3) 又如:恶恶从短(对于人的过失,不十分苛责,适可而止)

(4) 泛指一般罪恶

恶积祸盈。——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恶逆(奸恶逆乱。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恶障(佛语。指杀生、偷盗等妨碍修行的罪恶);恶头儿(罪名);恶心钱儿(干坏事得来的钱财);恶孽(罪恶;弊病)

(6) 恶人;坏人

元恶不待教而诛。——《荀子·王制》

(7) 又如:恶杀都来(刽子手在刑场上逞威风而发出的叫喊声。恶杀:即凶神恶煞)

(8) 为一项罪行被控告的人;犯罪的人 。如:首恶必办,协从不问

形容词

(1) 丑陋

五曰恶。——《书·洪范》。传:“丑陋也。”

人莫知其子之恶。——《礼记·大学》

恶者美之充也。——《管子·枢言》

今子美而我恶。——《韩非子·说林上》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 纣, 纣以为恶。——《战国策·赵策》

昔贾大夫恶,取妻而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2) 又如:恶丈夫(丑陋汉子);恶女(容貌丑陋之女)

(3) 粗劣 。如:恶食(粗劣的食物);恶衣(粗劣的衣服);恶札(柮劣的书札。多指书法不善,字迹欠佳)

(4) 坏;不好

廉君宣恶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恶衣恶食,陋车驽马。——《汉书·王莽传上》

岁恶不入。——贾谊《论积贮疏》

(5) 又如:恶宾(不受欢迎的客人。即恶客);恶逆(不善,不顺)

(6) 凶暴;凶猛 。如:恶狞(凶恶狰狞);恶茶白赖(恶叉白赖。凶恶刁钻,无理取闹);恶赖富丽(无理贪求富有豪华。恶赖:无理取闹,耍无赖)

(7) 污秽;肮脏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论语·乡党》

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恶路(恶露。妇女产后由阴道排出的液体);恶水(泔水);恶水缸儿(泔脚水缸)

(9) 令人难堪 。如:恶戏(恶作剧);恶剧(恶作剧);恶谑(令人难堪的嘲弄)

(10) 恶毒 。如:恶歆歆(凶狠恶毒的样子);恶支沙(恶支杀。恶狠狠地,十分凶恶的样子);恶势煞(凶恶的样子)

(11) 庸俗 。如:恶辞(庸俗之词);恶谈(庸俗不堪的话);恶字(不堪入目的字眼)

(12) 贫瘠

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齐民要术·耕田》

(13) 又如:恶郡(贫瘠荒远的州郡);恶处(贫瘠的地方)

动词

害;伤害或损害 。如:恶说(说话触犯);恶讪(得罪);恶事(做坏事);恶款(作恶犯法的条款);恶尽人(把人都得罪了)

副词

(1) 甚;很 表示程度。如:恶烦(非常烦恼)

(2) 另见 ě;wū;wù

代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

恶,安也。——《广韵》

恶识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弃父之命,恶用子矣!——《左传·桓公十六年》

彼恶知之。——《孟子·梁惠王上》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1) 表示惊讶

恶,是何言也?——《孟子》

恶,是何言。——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另见 ě;è;wù

动词

(1) 讨厌;憎恶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荀子·天论》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怨恶其君。

(2) 又如:甚恶(讨厌之极;非常讨厌;反感之至);恶忌(厌恶猜忌);恶生(厌生);恶不去善(不因厌恶其人而抹杀他的优点);恶杀(厌恶杀生);恶紫夺朱(厌恶以邪代正);恶嫌(讨厌);恶惮(厌恶畏惧);恶识(冒犯;得罪);恶上(憎恶长上);这人真可恶;憎恶(憎恨;厌恶);深恶痛绝;恶恶(憎恨邪恶)

(3) 嫉妒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4) 诽谤;中伤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太子痤美而狠,合佐师畏而恶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比而恶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人有恶苏秦于 燕王者,曰:“ 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战国策》

(5) 又如:恶讪(诽谤)

(6) 忌讳

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礼记》

形容词

(1) 羞耻,羞愧

无盖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 又如:恶囊(窝囊)

(3) 另见 ě;è;wū

英文翻译

evil, wicked, bad, foul

方言集汇

◎ 粤语:ngok3 ok3 wu1 wu3
◎ 潮州话:ag4(ak) u3(ù) e3(ùr) u1(u)

宋本广韵

[zi]
部首: 627
笔画: 12
五笔: HXX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PVIF
四角: 229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2) 同本义

紫,帛黑赤色也。——《说文》

恶紫之夺朱也。——《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

玄冠紫緌。——《礼记·玉藻》

紫衣狐裘。——《左传·哀公七年》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

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披紫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

披紫裳。

绾黄纾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紫玉(紫色的宝玉;箫笛。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称箫笛为紫玉);紫衣(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袈裟);紫衫(紫色的衣衫)

(5) 古人因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颜色 。如:紫房(道家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也称“紫府”);紫皇(道教传说的天帝)

(6) 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正阳门径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水浒传》

(7) 又如:紫微垣(星座名。星相家认为由它的明暗可以判断皇家的兴衰)

名词

(1) 紫色的衣服和绶带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韩非子》

怀金垂紫。——《后汉书》

(2) 姓

英文翻译

purple, violet; amethys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3 [宝安腔] zu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沙头角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陆丰腔] zih3 [东莞腔] zu3 [梅县腔] zi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將此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tsĭeciex/ziee
[za]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VSU
五行:
仓颉: KN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2) 同本义

画绘之事,杂五色。——《周礼·考工记》

(3) 混合;搀杂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杂烩菜(将各种剩菜合并在一起的菜淆);夹杂(搀杂);杂就(参杂而成);混杂(混合搀杂)

(5) 聚会;聚集

杂,聚也。——《广雅》

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吕氏春秋》

(6) 又如:杂物(聚集事物)

形容词

(1) 驳杂不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潜《桃花源记》

(2) 又如:杂面(杂合面粉作的面条)

杂彩三百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昧没而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杂然而前陈。——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少杂树。——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杂裳(前黑后黄的下衣)

(4) 紊乱 。如:杂错(交错混杂);嘈杂(声音杂乱;喧闹);庞杂(多而杂乱)

(5) 繁琐;细碎 。如:杂冗(零杂事务;公务繁忙的谦辞);杂言(不主一家而杂采众家的言论);杂说(博采众家的学说)

(6) 众多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7) 又如:杂沓(众多而纷杂的样子);杂袭(众多的样子);杂玩(各种玩物)

(8) 各种 。如:杂趁(多种非正式职业;做零活);杂服(各种服制);杂帛(各种细绢的通称)

(9) 正项以外 。如:杂学旁收(指不去攻读八股文,而喜好诗词、曲赋、小说等其他门类的学问)

(10) 交错,交会

嘈嘈切切错杂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杂植兰桂竹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副词

都;共同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名词

(1) 旧时等外的小官为杂职,如清代九品未入流之类或统称为佐杂

听我将、弁、参、杂管领。——清· 严如熤《苗防备览要略》

(2) 传统戏曲角色名。元杂剧、明清传奇以至京剧里的“杂”,一般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杂绯衣扮秦国引院子 梅香各乘车行上。——《长生殿》

(3) 通“匝”( )。圈

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墨子》

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荀子·礼论》

以数杂之寿。——《淮南子·诠言》

英文翻译

mixed, blended; mix, mingl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宋本广韵

niú [niu]
部首: 421
笔画: 4
五笔: RHK
五行:
仓颉: HQ
四角: 25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形容词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英文翻译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方言集汇

◎ 粤语:ngau4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2 [客语拼音字汇] ngiu2 [沙头角腔] ngieu2 [东莞腔] ngiu2 [海陆丰腔] ngiu2 [客英字典] ngiu2 ngeu2 [陆丰腔] gniu3 [梅县腔] niu2 ngieu2 [台湾四县腔] ng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語求平聲開口三等ŋĭəungiu/ng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