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退隐忍

tián tuì yǐn rěn [tian tui yin ren]

词语释义

隐忍 yǐnrěn 将事情藏在内心,强力克制忍耐,不作表示

汉字详情

tián [tian]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TD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JR
四角: 9206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

(2) 同本义 (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

恬,安也。——《说文系传》

恬,静也。——《广雅》

恬淡寡欲。——曹丕《与吴质书》

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恬波(水面平静无波。比喻太平无事);恬和(安静温和);恬忽(心中恬静而不受外界杂务所干扰);恬夷(安静平和);恬安(安静;安逸);恬澜(波澜平静)

(4) 安逸,舒适 。

(5) 如:恬卧(安卧,指清静无为);恬愉(安适愉快);恬泰(安逸舒适);恬逸(安逸);恬熙(安乐);恬适(安适);恬乐(安乐);恬嬉(嬉戏逸乐);恬娱(安乐自娱);恬寂(谓清静无为)

(6) 通“甜” 。

(7) 如:恬言柔舌(甜言蜜语);恬美(甘美);恬脆(甘美,清脆);恬酒(即甜酒)

副词

(1) 泰然

轻非誉而恬失民。——《荀子·富国》

(2) 又如:恬退(安然引退);恬不知怪(安然处之,不以为怪);恬不知羞,恬不知愧(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恬不为怪(言恬不知怪);恬如(安然,泰然);恬不为意(处之泰然,满不在乎);恬而(安然)

(3) 淡泊 。

(4) 如:恬憺(淡泊名利,清静安逸);恬旷(恬淡闲适);恬漠(内心安静淡泊);恬退(安于退让。即淡泊名利);恬淡无为(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恬裕(谓淡泊自足)

英文翻译

quiet, calm, tranquil, pe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tim4 tim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m2 [海陆丰腔] tiam2 diam1 [梅县腔] tiam2 [宝安腔] tiam2 [客语拼音字汇] diam1 tiam3 [台湾四县腔] tiam2 diam1
◎ 潮州话:胎奄5(添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五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兼平聲開口四等demdʰiem
tuì [tu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VEPI
五行:
仓颉: YAV
四角: 37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 chì),小步。攵( suī),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2) 同本义

退,卻也。——《说文》

宾三退负序。——《仪礼·聘礼》

主人少退。——《仪礼·乡射礼》

待坐则必先退席。——《礼记·玉藻》

不可以退而谓之退。——《孙子·谋政》

暑为之退。——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攻一时敌退。——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乃纷退。

(3) 又如: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后退,回缩);退生(后退以求生);退厅(退堂。旧指官吏问案完毕,退出公堂);退藏于密(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退殿(君王视朝完毕而退出殿堂);退出战斗;退罢(退兵罢 战);退散(后退溃散;撤退疏散);退军(撤退军队)

(4) 退却;打退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

(5) 又如:退敌(打退敌军);退败(退却失败);退远(斥退疏远);退阵(临阵脱逃);退送(把作祟的鬼神驱退送走);退负(败退);退鬼(驱鬼);退舍(退却;退避)

(6) 引申为减退;下降

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周礼·小司寇》。注:“犹损益也。”

退食自公。——《诗·召风·羔羊》

(7) 又如:退财白虎(使人家消耗钱财,由富变穷的凶神);退色;退烧;退潮;退率(几个相关数递减的比率);退责(减免债务);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退味(兴致减退)

(8) 退还 。如:退钱;退款;退婚;退斋(退归斋戒);退税(退还多征的税款);退过(收回);退账(还账;抵债);退卒(退伍的兵士)

(9) 辞去官职;退隐

夫子践位而退。——《国语·楚语》

退亦忧。——宋· 范仲淹《岳阳数记》

(10) 又如:退听谢事(放弃权力,摆脱事务);退休(辞官家居);退老(退休养老);退征(辞退官职);退食(臣子退朝后在家就食休息);退黜(废免;罢退;退落);退隐(辞官隐居;后退隐没);退废(黜退不用);退闲(退职闲居)

(11) 离去,退出

朝廷曰退,燕游曰归。——《礼记·少仪》

(12) 又如:退值(下班);退伍(军人服兵役年期届满退出队伍);退席(离开座位);退朝(古代帝王或诸侯每天早上在朝廷会见大臣商讨大事,退朝就是散会后退出朝廷);退院(僧人脱离寺院);退迹(退归;退居);退相(退居的宰相)

(13) 谦让

毅撝退辞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14) 又如:退让(谦逊;礼让);退听(退让顺从);退静(退让静默。不谋进用);退逊(退让;谦逊);退损(退让谦抑);退淡(退素。谦退淡泊);退恕(退让;退避)

(15) 懦弱,畏缩 。如:退懦(畏缩懦弱);退挠(退缩;退败);退惰(退缩怠惰);退屈(退缩屈服);退怯(畏缩,不敢向前)

(16) 除下,脱落 。如:退磨(擦洗);退笔(指掉了毛的秃笔);退犀(自动退脱的犀牛角);退萎(衰退萎靡)

(17) 改悔

虽欲有退,众将责焉。——《国语·晋语二》

(18) 脱去

解下腰上的宽皮带,退下鞋子,盘腿坐在炕桌前边。——于敏《头一天》

(19) 返回,归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退而思其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敬亭退而凝神。——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天文学上称天体自东向西运行为“退”

交道每月退一度余,凡二百四十九交而一期。——宋· 沈括《梦溪笔谈》

英文翻译

step back, retreat, withdraw

方言集汇

◎ 粤语:teo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ui5 [宝安腔] tui5 [海陆丰腔] tui5 [客语拼音字汇] tui4 [梅县腔] toi5 tui5 [台湾四县腔] tui5 [客英字典] tui5 [陆丰腔] tui5 [东莞腔] tui5
◎ 潮州话:t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退他内去聲合口一等thuaih/thuoytʰuɒi
yǐn [yin]
部首: 212
笔画: 11
五笔: BQV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NSP
四角: 7723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藏匿;隐蔽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各隐卷底。——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隐占身体(隐藏、掩护自己真实面目);隐遁(隐藏);隐谋(隐密计划);隐秀(隐藏智慧,不露锋芒或才华);隐候(在暗处等待);隐耀(隐藏光辉,隐藏身体。比喻才华不外露);隐身术(古代方士所隐蔽自己身形而使他人不可见的一种法术);隐冒(隐匿冒充);隐翳(掩蔽;遮蔽);隐掩(遮蔽掩护)

(3) 隐瞒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论语·子路》

上以无隐。——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隐欺(隐瞒欺骗);隐情(隐瞒情况);隐拒(隐瞒抵赖);隐忍(忍耐,不露真情)

(5) 隐测,审度

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晋书·庾冰传》

(6) 又如:隐心(审度);隐实(查证落实;核实)

(7) 怜悯

隐其无罪。——《孟子·梁惠王上》

(8) 又如:隐恤(哀怜抚恤);隐恻(恻隐,同情怜惜);隐痛(内心深感苦痛);隐爱(恻隐疼爱);隐愍(怜悯);隐亲(怜悯抚恤)

(9) 隐逸不出

隐者也。——《论语·微子》

反国而隐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

(10) 又如:隐辟(隐退回避);隐静(避世隐居);隐学(隐居避世,读书自娱);隐吏(退隐的官吏);隐相(深居简出,不露面)

(11) 塞,堵塞

士不隐塞,庶人不数罟。——《诗·小雅·鱼丽》

(12) 又如:隐塞(堵塞)

(13) 隐没;熄灭

隐武事,行文道。——《国语·齐语》

隐武行文。——《春秋繁露·五行变救》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南朝· 梁简文帝《咏栀子花》

(14) 又如:隐形(隐没形体);隐灭(隐没消失);隐微(隐约细微);隐显(隐没与显现);隐息(休止);隐忽(时隐时现)

形容词

(1) 精深;微妙

《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

《谷梁》简约而隐要,宜存于世。——《宋书·礼志一》

(2) 又如:隐要(精深简要);隐训(诡僻的训释);隐书(旨意隐秘之书);隐略(隐晦粗略);隐奥(隐晦深奥)

(3) 用同“稳”( wěn)。安稳;稳定

隐练职位。——汉《荡阴令张迁表颂》

即便求隐。——汉《李翕析里桥輔阁颂》

(4) 又如:隐坐(稳坐;安坐)

(5) 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鲜之为人通率,在 高祖坐,言无所隐,时人甚惮焉。而隐厚笃实,瞻卹亲故。——《宋书·郑鲜之传》

(6) 又如:隐冥(深沉含蓄);隐厚(稳重忠厚);隐隐桓桓(威武的样子);隐重(威重)

(7) 宏大 。如:隐虹(长虹)

(8) 忧伤;疾苦 。如:隐隐遑遑(忧愁不妥的样子)

(9) 穷困 。如:隐民(穷人,穷困的人民)

(10) 幽静 。如:隐舍(隐居的房舍);隐秀(幽雅秀丽)

(11) 殷盛

尔乃邑居隐账。——左思《蜀都赋》

(12) 又如:隐赈(富庶繁盛);隐蔼(茂盛的样子)

名词

(1) 矮墙

逾隐而待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2) 痛苦;疾苦

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国语》

(3) 隐居的人

贪夫殉身,圣亦保之;烈士殉名,隐亦好之。——王闿运《邹汉勋传》

(4) 又如:隐佚(隐逸者)

(5) 隐语

齐威王之时喜隐。——《史记·滑稽列传》

(6) 隐衷,隐情

孤癖之隐。——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通“櫽”。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故遂隐栝。——何休《公羊经传解诂序》

夫弃隐栝之法。——《韩非子·难势》

训考量隐栝。——《后汉书·邓训传》

(8) 姓

副词

暗暗地

隐中胸怀。——《聊斋志异·促织》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hidden, secret

方言集汇

◎ 粤语:jan2
◎ 潮州话:eng2(úrng) [揭阳]êng2 [潮阳]ing2

宋本广韵

rěn [ren]
部首: 440
笔画: 7
五笔: VY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SIP
四角: 17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2) 同本义

忍,能也。——《说文》

忍,耐也。——《广雅》

是可忍也。——《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

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庄子·让王》

吾子忍之。——《左传·成公二年》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忍所私以行大义。——《吕氏春秋·去私》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忍事(以忍耐态度面对各种事情);忍容(容忍);忍顺(忍耐顺受;忍耐顺从);忍从(忍受顺从);忍羞(忍受羞辱);忍气(忍受别人的欺侮);忍垢(忍受污垢);忍丑(忍受耻辱);忍耻(忍受耻辱);忍痛(忍受痛苦)

(4) 抑制; 克制

志忍私,然后能公。——《荀子·儒效》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5) 又如:忍性(克制性情);忍口(抑制食欲);忍情(抑制感情);忍志(犹屈意);忍恶(忍住脾气);忍泪(忍住眼泪, 不使流出来); 忍笑(忍住不笑)

(6) 愿意; 舍得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忍屑(愿意关心)

(8) 通“认”。认识,识别

夫国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管子·大匡》

(9) 姓

形容词

(1) 坚韧

(2) 残忍;忍心;狠心

维其忍之。——《诗·小雅·小弁》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忍苛(残忍苛刻);忍人(残忍的人);忍忮(刻毒忌恨);忍毒(残忍狠毒);忍虐(残忍暴虐);忍悖(残忍狂悖);忍害(杀害);忍酷(残忍暴虐);忍鸷(残忍凶狠);忍暴(残忍暴虐)

怎;岂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英文翻译

endure, bear, suffer; forbear

方言集汇

◎ 粤语:jan2 jan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un1 [台湾四县腔] ngiun1 ngiun3 [梅县腔] niun1 [海陆丰腔] ngiun1 ngiu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un1 [宝安腔] ngiun1 [沙头角腔] ngiun1 [东莞腔] ngiun1 [陆丰腔] gniun1
◎ 潮州话:rim2(jím) [澄海、潮阳]ring2(jíng) [揭阳]rêng2(jé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軫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nʑĭĕnnjinx/ri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