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快乐。
《庄子·盗跖》:“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於体。” 成玄英 疏:“恬愉,乐也。” 晋 支遁 《咏怀》:“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宋 王安石 《进圣节功德疏右语》之二:“伏愿备膺多福,大庇羣生,人永恬愉之安,物无疵癘之苦。” 清 龚自珍 《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君受劾归,不问世事,恬愉冲夷,沦隐以没。”
引证解释
⒈ 快乐。
引《庄子·盗跖》:“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於体。”
成玄英疏:“恬愉,乐也。”
晋支遁《咏怀》:“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宋王安石《进圣节功德疏右语》之二:“伏愿备膺多福,大庇羣生,人永恬愉之安,物无疵癘之苦。”
清龚自珍《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君受劾归,不问世事,恬愉冲夷,沦隐以没。”
恬愉的国语词典
安适。
恬愉的网络释义
恬愉
恬愉的翻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
(2) 同本义 (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
恬,安也。——《说文系传》
恬,静也。——《广雅》
恬淡寡欲。——曹丕《与吴质书》
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恬波(水面平静无波。比喻太平无事);恬和(安静温和);恬忽(心中恬静而不受外界杂务所干扰);恬夷(安静平和);恬安(安静;安逸);恬澜(波澜平静)
(4) 安逸,舒适 。
(5) 如:恬卧(安卧,指清静无为);恬愉(安适愉快);恬泰(安逸舒适);恬逸(安逸);恬熙(安乐);恬适(安适);恬乐(安乐);恬嬉(嬉戏逸乐);恬娱(安乐自娱);恬寂(谓清静无为)
(6) 通“甜” 。
(7) 如:恬言柔舌(甜言蜜语);恬美(甘美);恬脆(甘美,清脆);恬酒(即甜酒)
副词
(1) 泰然
轻非誉而恬失民。——《荀子·富国》
(2) 又如:恬退(安然引退);恬不知怪(安然处之,不以为怪);恬不知羞,恬不知愧(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恬不为怪(言恬不知怪);恬如(安然,泰然);恬不为意(处之泰然,满不在乎);恬而(安然)
(3) 淡泊 。
(4) 如:恬憺(淡泊名利,清静安逸);恬旷(恬淡闲适);恬漠(内心安静淡泊);恬退(安于退让。即淡泊名利);恬淡无为(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恬裕(谓淡泊自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m2 [海陆丰腔] tiam2 diam1 [梅县腔] tiam2 [宝安腔] tiam2 [客语拼音字汇] diam1 tiam3 [台湾四县腔] tiam2 diam1
◎ 潮州话:胎奄5(添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甜 | 徒兼 | 定 | 添 | 平聲 | 鹽 | 開口四等 | 添 | 咸 | dem | dʰiem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俞声。本义:和悦,快乐) 同本义
愉,乐也。——《说文》
愉,喜也;说也。——《广雅》
他人是愉。——《诗·唐风·山有枢》
其进之也,敬之愉。——《礼记·祭义》
愉愉如也。——《论语》
心愉于内。——《史记·司马相如传》
桀之治天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庄子》
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其意。——《吕氏春秋》
(2) 又如:愉怡(快乐和悦);愉心(愉悦心情);愉目(悦目);愉色(和悦的神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海陆丰腔] ri2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3 j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逾 | 羊朱 | 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jĭu | jyo/j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