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碣

héng jié [ heng jie]
繁体 恆碣
注音 ㄏㄥˊ ㄐ一ㄝˊ

词语释义

恒山﹑碣石山的并称。

词语解释

  1. 恒山 、 碣石山 的并称。

    唐 黎逄 《象魏赋》:“高齐 嵩 华 ,势比 恆 碣 。”

引证解释

⒈ 恒山、碣石山的并称。

唐黎逄《象魏赋》:“高齐嵩华,势比恆碣。”

恒碣的网络释义

恒碣

  • 恒山 、 碣石山 的并称
  • 唐 黎逄 《象魏赋》:“高齐 嵩 华 ,势比 恒 碣 。”
  • 汉字详情

    héng [heng]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G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MAM
    四角: 9101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2) 同本义

    恒,常也。——《说文》

    恒者,久也。——《易·序卦传》

    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

    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

    以求其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恒牙(恒齿。永久齿);恒风(持续吹佛的风);恒舞(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恒制(长久不变的法则)

    (4) 寻常;普通

    形貌奇伟,骨体不恒。——《三国志·吴主传》

    人恒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恒态(常态);恒恣(经常的状态);恒情(常情);恒品(常类;常物);恒士(常人,平凡的人);恒常(正常的规律);恒医(普通的医生);恒言(常用的言语)

    名词

    (1) 恒心,持之以恒的决心 。如:有恒

    (2) 规律;法则 。如:恒式(常规;常法);恒典(常典;常制);恒例(常规,惯例);恒规(常规)

    (3) 即恒山 。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五岳中的北岳

    五岳:华、 岱、 恒、 衡、 嵩。—— 张华《博物志》

    副词

    (1) 经常,常常

    人恒过。——《孟子·告子下》

    国恒亡。

    恒答言见。——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2) 又如:恒谈(常谈);恒常(常常;经常)

    英文翻译

    constant, regular, persistent

    方言集汇

    ◎ 粤语:ha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en2 [台湾四县腔] hen2 [梅县腔] hen2 [海陆丰腔] hen2 [东莞腔] hen2 [陆丰腔] hen3 [宝安腔] h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登登開平聲開口一等ghong/hongɣəŋ
    jié,yà [jie,ya]
    部首: 517
    笔画: 14
    五笔: DJQ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RAPV
    四角: 166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山高耸的;高大的

    碣以崇山。——《汉书·扬雄传》

    名词

    (1) 高大的岩石

    碣,特立之石也。东海有碣石山。——《说文》

    夹右碣石。——《书·禹贡》。传:“海畔山。”

    (2) 圆顶的石碑

    封禅丘兮建隆碣。——《后汉书·窦宪传》

    (3) 又如:碣子(墓碣);碣文(镌刻在碑石上的文字);残碑断碣

    (4) 碣石的省称 。碣石,古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西北

    东临碣石。—— 曹操《观沧海》

    英文翻译

    stone tablet

    方言集汇

    ◎ 粤语:kit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海陆丰腔] giet7 [宝安腔] ket7 [梅县腔] giet7 [客语拼音字汇] giad5 kia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