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旸

héng yáng [ heng yang]
繁体 恆暘
注音 ㄏㄥˊ 一ㄤˊ

词语释义

1.指久晴不雨。 2.亦作"恒阳",指久晴不雨,大旱成灾。

词语解释

  1. 亦作“ 恆阳 ”。久晴不雨。

    《书·洪范》:“曰咎徵:曰狂,恆雨若;曰僭,恆暘若。”《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庶徵之恆阳, 刘向 以为《春秋》大旱也。”《明史·汪若霖传》:“言之不从,是谓不乂,厥罚恆暘。”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十七》:“恆暘而旱,恆雨而潦。”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恆阳”。久晴不雨。

《书·洪范》:“曰咎徵:曰狂,恆雨若;曰僭,恆暘若。”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庶徵之恆阳, 刘向以为《春秋》大旱也。”
《明史·汪若霖传》:“言之不从,是谓不乂,厥罚恆暘。”
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十七》:“恆暘而旱,恆雨而潦。”

恒旸的网络释义

恒旸

  • 恒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éng yáng,意思是指久晴不雨。
  • 汉字详情

    héng [heng]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G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MAM
    四角: 9101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2) 同本义

    恒,常也。——《说文》

    恒者,久也。——《易·序卦传》

    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

    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

    以求其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恒牙(恒齿。永久齿);恒风(持续吹佛的风);恒舞(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恒制(长久不变的法则)

    (4) 寻常;普通

    形貌奇伟,骨体不恒。——《三国志·吴主传》

    人恒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恒态(常态);恒恣(经常的状态);恒情(常情);恒品(常类;常物);恒士(常人,平凡的人);恒常(正常的规律);恒医(普通的医生);恒言(常用的言语)

    名词

    (1) 恒心,持之以恒的决心 。如:有恒

    (2) 规律;法则 。如:恒式(常规;常法);恒典(常典;常制);恒例(常规,惯例);恒规(常规)

    (3) 即恒山 。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五岳中的北岳

    五岳:华、 岱、 恒、 衡、 嵩。—— 张华《博物志》

    副词

    (1) 经常,常常

    人恒过。——《孟子·告子下》

    国恒亡。

    恒答言见。——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2) 又如:恒谈(常谈);恒常(常常;经常)

    英文翻译

    constant, regular, persistent

    方言集汇

    ◎ 粤语:ha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en2 [台湾四县腔] hen2 [梅县腔] hen2 [海陆丰腔] hen2 [东莞腔] hen2 [陆丰腔] hen3 [宝安腔] h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登登開平聲開口一等ghong/hongɣəŋ
    yáng [yang]
    部首: 429
    笔画: 7
    五笔: JNRT
    五行:
    仓颉: ANSH
    四角: 67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昜( yáng)声。本义:日出)

    (2) 同本义

    旸,日出也。——《说文》

    曰旸谷。——《书·尧典》。传:“明也。”

    旸谷搏桑在东方。——《淮南子·地形》

    (3) 又如:旸谷(古称日出之处)

    (4) 太阳

    薄吹消春冻,新旸破晓晴。——蔡襄《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

    (5) 又如:旸乌(太阳)

    形容词

    晴;晴天 。如:旸旸(晴热);旸燥(天晴燥热);旸旱(亢旱)

    英文翻译

    rising sun; sunshin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陆丰腔] jong3 [宝安腔] jong2

    宋本广韵

    恒旸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