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弦

qiè xián [ qie xian]
注音 ㄑ一ㄝˋ ㄒ一ㄢˊ

词语释义

战国时更嬴善射,曾引弓虚发,惊下受伤未愈的飞雁。见《战国策.楚策四》。后因以"怯弦"比喻受过挫折而胆怯。

词语解释

  1. 战国 时 更嬴 善射,曾引弓虚发,惊下受伤未愈的飞雁。见《战国策·楚策四》。后因以“怯弦”比喻受过挫折而胆怯。

    唐 钱起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诗:“旅思蓬飘陌,惊魂雁怯弦。”参见“ 惊弓之鸟 ”。

引证解释

⒈ 战国时更嬴善射,曾引弓虚发,惊下受伤未愈的飞雁。见《战国策·楚策四》。后因以“怯弦”比喻受过挫折而胆怯。参见“惊弓之鸟”。

唐钱起《寇中送张司马归洛》诗:“旅思蓬飘陌,惊魂雁怯弦。”

怯弦的网络释义

怯弦

  • 怯弦是汉语词汇,读音qiè xián,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 汉字详情

    qiè [qie]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F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GI
    四角: 940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去声。《说文》:本从犬。本义:胆小,畏缩)

    (2) 同本义 怯,多畏也。从犬,去声。 杜林说,从心或曰劫省声。——《说文》

    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贾子道术》

    怯者不得独退。——《孙子·军事》

    五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怯怯乔乔(战战兢兢);怯壳儿(怯坎儿,怯条子。土气,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怯症(胆怯);胆怯(胆小;畏缩);羞怯(羞涩胆怯)

    (4) 土气

    怕人说他怯,笑他不开眼。——《负曝闲谈》

    (5) 虚弱

    一来我们身小力怯,着甚来由吃挨吃搅。——《京本通俗小说》

    动词

    (1) 害怕;畏惧

    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史记·鲁仲连邹阳传》

    黄花不怯西风冷,只怕诗人两鬓霜。——辛弃疾《鹧鸪天》

    (2) 又如:怯床(指妓女畏惧接客或男子性能力不足);怯上(怕见地位高的人);怯色(惊慌的表情)

    (3) 舍弃

    高声喝叫:“得莺莺便把残生怯。”——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英文翻译

    lacking in courage, afraid

    方言集汇

    ◎ 粤语:hip3
    ◎ 客家话:[东莞腔] giap7 [梅县腔] kiap7 [台湾四县腔] kiap7 [客语拼音字汇] hiab6 kiab5 [海陆丰腔] kiap7 [客英字典] hiap7 kiap7 kiok7 [宝安腔] hiap7 ki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三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劫入聲開口三等kʰĭɐpkhiap/qiap
    xián [xian]
    部首: 312
    笔画: 8
    五笔: XYX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YVI
    四角: 10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

    (2) 同本义

    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说文》

    无待韦弦。——《文选·王文宪集序》

    故佩弦以自急。——《韩非子·观行》

    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抚弦登陴。——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弦箭(弦上之箭);弦栝(弓弦和箭末扣弦处)

    (4) 弓弩 。如:弦刃(弓和刀);弦木(指弓);弦矢(弓箭)

    (5) 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

    弦而鼓之。——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朝歌夜弦。——唐· 杜牧《阿房宫赋》

    转轴拨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小弦切切

    (6) 又如:弦徽(琴弦与琴徽;系琴弦之绳。后也指琴面上的标志);弦乐(丝弦乐器);弦子(胡琴);弦吹(泛称弦管乐);弦柱(乐器上绾丝的柱子);弦桐(琴的别名。以桐木为造琴良材,故名)

    (7) 弦乐器

    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吕氏春秋》

    (8) 又如:弦子(胡琴);弦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弦柱(乐器绾丝之柱);弦乐(丝弦乐器);弦子(三弦)

    (9) 弦乐器弹奏出的声音

    管清疑警鹤,弦巧似娇莺。——唐·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10) 又如:弦歌(歌泳诵读,也指儒家的礼乐教化);弦节(琴瑟之节拍);弦外之音(同“絃外之音”。喻指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

    (11) ∶连结曲线上两点的直线;特指曲线上正割的两个交点之间的线段

    (12)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所对的边)

    勾三、股四、弦五。——《周髀算经》

    (13) 四分之一

    (14) 地平圈按四分之一划分的一个部分或相当于这一部分的基本方位点

    (15) 月球公转的四分之一。即上弦是月球在太阳之东90°时的位相,下弦是月球在太阳之西90°时的位相。如:上弦;下弦

    (16) 半圆形的月亮

    月中分谓之弦。——《论衡·四讳》

    (17) 又如:弦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七、初八、廿二、廿三日(弦日)和初一(朔日));弦晦;弦望(月相变化)

    (18) ∶形成直角的三体的一种组态,尤指太阳系中太阳位于90°角顶点的组态

    (19) 周代国名 。春秋时为楚所灭。故城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南

    楚人灭 弦, 弦子奔 黄。——《春秋》

    (20) 〈方〉∶发条 。如:上弦;钟弦

    (21) 弦脉。中医指脉气紧张,是脉象之一

    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红楼梦》

    (22) 又如:弦怯(指弦脉虚弱);弦芤(切脉时如同指按丝弦、浮大中空)

    (23) 姓

    (1) 弹奏琴瑟等弦乐器

    北面而弦。——《礼记·乐记》。注:“谓鼓琴瑟也。”

    匡坐而弦。——《庄子·让王》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

    (2) 又如:弦音(拉弓弦的声音);弦琴(弹琴)

    (3) 安上弓弦

    弦大木为弓。——《后汉书》

    (4) 又如:弦弧(在曲木上张弦成弓)

    英文翻译

    string; hypotenuse, crescen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jyu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en2 [东莞腔] hen2 [梅县腔] hien2 [宝安腔] hen2 [沙头角腔] hen2 [台湾四县腔] hien2 [海陆丰腔] hien2 [陆丰腔] hian3 [客语拼音字汇] hi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田先開平聲開口四等ghen/henɣ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