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怨愤。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怨懣,絶食三日,遘疾甚篤,旬餘愈甚。” 叶文玲 《小溪九道湾》:“如果不是那一天的遭际, 金秋 对父亲的深深怨懑,恐怕永远难以消散。”
引证解释
⒈ 犹怨愤。
引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怨懣,絶食三日,遘疾甚篤,旬餘愈甚。”
叶文玲《小溪九道湾》:“如果不是那一天的遭际, 金秋对父亲的深深怨懑,恐怕永远难以消散。”
怨懑的国语词典
埋怨且愤恨。
怨懑的网络释义
怨懑
怨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夗(
)声。本义:怨恨;仇恨)(2) 同本义
怨,恚也。——《说文》
曰怨乎。——《论语》。皇疏:“恨也。”
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贾子道术》
不怨人取之。——《淮南子·说山》
天子甚怨。——《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怨恶其君。——清· 黄宗羲《原君》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怨愤所积。——孙文《序》
(3) 又如:怨怅(怨畅。怨恨);怨谤(怨恨诽谤);怨恶(怨恨憎恶);怨艾(悔恨自己的错误);怨詈(怨恨并咒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4) 责怪;埋怨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天下怨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
胥怨者民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
(6) 又如:抱怨(埋怨);怨咎(埋怨责备);怨思(抱怨迂居,怀念故土);怨责(埋怨责怪)
(7) 讥讽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8) 又如:怨刺(讽刺);怨讥(讥讽)
(9) 别离 。如:怨旷(长期别离;女无夫,男无妻);怨妇(丧夫或丈夫别离很久的妇人)
(10) 哀怨
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吕氏春秋》。高诱注:“怨,悲。”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晋· 陆机《叹逝赋》
(11) 又如:怨切(悲切);怨咽(哀伤呜咽);怨秋(悲秋);怨切(悲切);怨笛(哀怨幽咽的笛声);怨情(悲怨的情怀);怨调(哀怨的曲调);怨惜(悲怨惋惜)
名词
(1) 仇恨,怨仇
此百世之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是积怨畜祸也。——《史记·商君列书》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
(2) 怨家
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5 [宝安腔] jen5 [梅县腔] jan5 [陆丰腔] jan5 [客语拼音字汇] yan4 [台湾四县腔] jen5 [海陆丰腔] ren5 [东莞腔] je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鴛 | 於袁 | 影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qyan/van | ʔĭwɐ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心,从满。满心烦闷。本义:烦闷)
(2) 同本义
懑,烦也。——《说文》
懑,烦闷。——《广韵》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三国志·华陀传》
故济北 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烦懑不乐。——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懑愤金怀(胸怀郁闷);懑闷(烦闷);懑烦(烦闷);懑懑(烦闷的样子)
(4) 气愤不平
惟烦懑而盈匈。——《楚辞·哀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