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慂

sǒng yǒng [ song yong]
繁体 慫慂

词语释义

从旁劝说鼓动。 《方言》第十:“怂慂,劝也。 南楚 凡己不欲喜而旁人説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谓之食阎,或谓之怂慂。” 唐刘秀 《凉州卫大云寺碑》:“乃怂恿司马等僉议装严於北面化十善十恶。” 宋王迈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君言虽怂惥,帅意竟缩瑟。” 清和邦额 《夜谭随录·玉公子》:“三妹復从旁怂恿之。” 浩然 《艳阳天》第十六章:“因为 马之悦 的怂恿, 焦振茂 一咬牙,送 焦淑红 上了学。” 舒群 《题未定的故事》:“ 刘文钊 毕竟拗不过我的顽固,以及 马海龙 的怂恿,不得不引我观看一番激光。”

词语解释

  1. 从旁劝说鼓动。

    《方言》第十:“怂慂,劝也。 南楚 凡己不欲喜而旁人説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谓之食阎,或谓之怂慂。” 唐 刘秀 《凉州卫大云寺碑》:“乃怂恿司马等僉议装严於北面化十善十恶。” 宋 王迈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君言虽怂惥,帅意竟缩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玉公子》:“三妹復从旁怂恿之。” 浩然 《艳阳天》第十六章:“因为 马之悦 的怂恿, 焦振茂 一咬牙,送 焦淑红 上了学。” 舒群 《题未定的故事》:“ 刘文钊 毕竟拗不过我的顽固,以及 马海龙 的怂恿,不得不引我观看一番激光。”

引证解释

从旁劝说鼓动。

《方言》第十:“怂慂,劝也。 南楚凡己不欲喜而旁人説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谓之食阎,或谓之怂慂。” 唐刘秀《凉州卫大云寺碑》:“乃怂恿司马等僉议装严於北面化十善十恶。” 宋王迈《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君言虽怂惥,帅意竟缩瑟。”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玉公子》:“三妹復从旁怂恿之。” 浩然《艳阳天》第十六章:“因为马之悦的怂恿, 焦振茂一咬牙,送焦淑红上了学。” 舒群《题未定的故事》:“ 刘文钊毕竟拗不过我的顽固,以及马海龙的怂恿,不得不引我观看一番激光。”

怂慂的网络释义

怂慂

  • 怂慂,出自《方言》,意思是从旁劝说鼓动。
  • 汉字详情

    sǒng [song]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WWNU
    五行:
    仓颉: OOP
    四角: 88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从声。本义:惊慌)

    (2) 同本义

    怂,惊也。——《说文》

    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慄而怂兢。——《文选·张衡·西京赋》

    (3) 又如:怂兢(惊惧)

    (4) 怂恿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 钟宇淳复怂惥, 寰再上疏丑诋。——《明史·海瑞传》

    (5) 又如:怂恧(从旁鼓动)

    英文翻译

    instigate, arouse, incite

    方言集汇

    ◎ 粤语:sung2
    ◎ 潮州话:song2(sóng) [澄海、饶平]zong3(tsòng)

    宋本广韵

    yǒng [yong]
    部首: 440
    笔画: 14
    五笔: ICEN
    仓颉: EBP
    四角: 37332

    英文翻译

    urge, incite, egg-on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ng3 [海陆丰腔] rung3 [梅县腔] jung3 [宝安腔] jung3 [台湾四县腔] j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隴上聲開口三等jyungx/jvnkjĭwo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