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忽忽不樂
注音 ㄏㄨ ㄏㄨ ㄅㄨˋ ㄌㄜ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忽忽:失意的样子。失意而不愉快。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史记 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成语用法

忽忽不乐作谓语、定语;指失意的样子。

引证解释

⒈ 失意而不愉快。

《史记·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復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
唐陈鸿《长恨歌传》:“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秦少游謫古藤,意忽忽不乐。”

忽忽不乐的国语词典

心中失意而不快乐。

忽忽不乐的网络释义

忽忽不乐

  • 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 忽忽不乐造句

    又想起命官言语,却去当铺粉壁下,立在厅前,独自个看著天,忽忽不乐;亦有时自语自言,正不知甚麽意思。
    上自华州还,忽忽不乐,多纵酒,喜怒不常,左右尤自危。
    这样一来,高洋还真犹豫,半路回返晋阳,忽忽不乐。
    上自甘露之变,意忽忽不乐,两军球鞠之会什减六七,虽宴享音伎杂遝盈庭,未尝解颜。
    要是没有碰见她们,我大学这几年,兴许都要一小我私人忽忽不乐、一言不发地待在睡房里了。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忧愁太过,忽忽不乐……萱草忘忧汤主之。

    汉字详情

    [hu]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QR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HP
    四角: 27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副词

    (1)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形容词

    (1) 急速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2) 姓

    英文翻译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沙头角腔] fut7 [梅县腔] fut7 [东莞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陆丰腔]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骨入聲合口一等xuəthuot/xuot
    [hu]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QR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HP
    四角: 27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副词

    (1)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形容词

    (1) 急速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2) 姓

    英文翻译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沙头角腔] fut7 [梅县腔] fut7 [东莞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陆丰腔]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骨入聲合口一等xuəthuot/xuot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lè,yuè,lào [le,yue,lao]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QI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VD
    四角: 72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喜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3) 安乐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4) 又如:乐欣(安乐欢欣);乐佚(悠闲安乐);乐安(安乐);乐郊(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乐居(安乐的住所);乐国(安乐的地方)

    (5) 乐于;安于

    英雄乐业。——《资治通鉴》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乐生焉。——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

    先生乐游。

    (7) 又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乐士(喜爱贤士);乐育(乐于教育、培养人才);乐业(乐于本业);乐愿(乐意,情愿);乐成(乐于成全)

    (8) 感到快乐,享受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笑 。如:乐得合不上嘴;乐眼(犹笑眼);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

    名词

    (1) 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国语》

    (2) 乐趣

    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水之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

    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

    (4) 姓

    (5) 另见 yuè

    yuè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

    伶伦作乐。——《礼记·世本》

    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

    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

    和乐之本。

    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

    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5) 乐器

    乐既和奏。——《诗·小雅·宾之初筵》

    太师抢乐,箕子拘囚。——司马贞《索隐述赞》

    (6) 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7) 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

    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

    (8) 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

    (9) 姓

    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

    动词

    (1) 唱,用口发音乐音

    比单而乐之。——《礼记》

    (2) 奏乐

    殿上酒九行,使相乐曲。——《辽史》

    (3) 又如:乐钟(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乐手(演奏音乐的人);乐生(奏乐歌舞的人员);乐童(奏乐的童子)

    (4) 另见

    l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appy, glad; enjoyable; music

    方言集汇

    ◎ 粤语:lok6 ngok6
    ◎ 潮州话:lak8 ghaoh8 lok8 nga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