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职

tiǎn zhí [ tian zhi]
繁体 忝職
注音 ㄊ一ㄢˇ ㄓˊ

词语释义

愧居其职。

词语解释

  1. 愧居其职。

    《魏书·李彪传》:“而窃名忝职,身为违傲,矜势高亢,公行僭逸。” 唐 元稹 《诲侄等书》:“盖以往岁忝职諫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

引证解释

⒈ 愧居其职。

《魏书·李彪传》:“而窃名忝职,身为违傲,矜势高亢,公行僭逸。”
唐元稹《诲侄等书》:“盖以往岁忝职諫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

汉字详情

tiǎn [tian]
部首: 338
笔画: 8
五笔: GDNU
五行:
仓颉: HKP
四角: 1033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天声。本义:羞辱,愧对;辱)

(2) 同本义

忝,辱也。——《说文》

无忝祖考。——《书·君牙》

辟不辟,忝厥祖。——《书·太甲上》。传:“忝,辱也。”

无忝尔所生。——《诗·小雅·小宛》

二十忝科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有忝(有愧于;有辱)

(4) 荣幸 ——用作谦词。

(5) 如:忝列门墙;忝在知交

(6) 同“腆”。挺起;凸出

假僧接刀在手,解开衣服,忝起胸膛,将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响一声,把腹皮剖开。——《西游记》

副词

(1) 表示愧于进行某事 ——用作谦词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陈寿《三国志》

(2) 又如:忝眷;忝居

英文翻译

disgraced; ashamed; self-depreca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tim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iam3 [客英字典] tiam3 [台湾四县腔] tiam3 [梅县腔] tiam3 [宝安腔] tiam3 [客语拼音字汇] tiam3
◎ 潮州话:胎奄2(添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一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玷上聲開口四等tʰiemthemx/theem
zhí [zhi]
部首: 605
笔画: 11
五笔: BK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JRC
四角: 164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只(戠 zhí)声。“职”是“记”的意思。 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2) 同本义

职,记微也。——《说文》

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主管;任职

天职生覆。——《列子·天端》。注:“主也。”

职于南京。——《明史》

(4) 又如:职称言路(做谏官);职任民社(管理人民与国家);职客(红、白喜事的主持人);职内(古官名。掌邦赋收入)

(5) 尽职;称职

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新唐书》

(6) 又如:职办(称职而能办事)

名词

(1) 职务;职业;职责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

设官分职。——《周礼·太宰》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代百司之职。——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将尽厥职。——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专职(由专人担任的职务);革职(撤职);职役(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职事僧(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

(3) 职位;执行事务所

解辫清职。——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宰相之职。——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职任(指官员的职位和职责);职僚(职官僚属);职钱(官吏在职时所得的俸钱)

(5) 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

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战国策·燕策》

(6) 又如:职贡(职方的贡物。各地以时入员的货品)

(7) 姓

英文翻译

duty, profession; office, post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