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善良驯顺。
汉 贾谊 《新书·时变》:“进取之时去矣,并兼之势过矣,胡以孝弟循顺为?”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前 英 人 额尔金 奉使驻 华 ,亦尝函致其妻云:‘…… 华 民过於循顺不敢抗拒,又过於愚蒙不知控诉,以致时遭凌辱。’”
引证解释
⒈ 善良驯顺。
引汉贾谊《新书·时变》:“进取之时去矣,并兼之势过矣,胡以孝弟循顺为?”
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前英人额尔金奉使驻华,亦尝函致其妻云:‘…… 华民过於循顺不敢抗拒,又过於愚蒙不知控诉,以致时遭凌辱。’”
循顺的网络释义
循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盾声。彳(
),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2) 同本义
循,行顺也。——《说文》
循道而趋。——《庄子·天道》
循墙而走。——《庄子·列御寇》
率循大下。——《书·顾命》
五星循轨。——《淮南子·本经》
循天者,与道游者也。——《淮南子·原道》
循山而南。——《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聊斋志异·促织》
循以入。——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循轨(依轨道而行);循箫(沿街叫卖的人)
(4) 按照;依序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韩非子·定法》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循例(依照常例);循名责实(按其名而求其实);循次(依次);循依(依照)
(6) 遵循,仿效
昏微循迹。——《楚辞·天问》。注:“循,遵也。”
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离骚》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书·洪范》
(7) 又如:循古(遵循古制);循道(遵循正道);循桡(遵行);循检(遵照规矩);循蹈(遵循)
(8) 遵守
卿大夫以循法为节。——《礼记·射义》
大人作而弟子循。——《淮南子·汜论训》
(9) 又如:循律(遵循法律、制度);循分(遵守本分)
(10) 循环 ,往复回旋。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如:循环往复,循环无端
(11) 通“巡”。巡视
循行国邑。——《礼记·月令》
循,巡也。——《珠丛》
徼循长杨以东。——《汉书·东方朔传》。注:“行视也。”
(12) 又如:循览(浏览)
(13) 步行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战国策》
拊循和辑。——《汉书·赵充国传》
拊循勉百姓。——《汉书·萧何传》
子反收余兵,拊循欲复战。——《史记·晋世家》
拊循和辑。——《汉书·赵充国传》
拊循勉百姓。——《汉书·萧何传》
子反收余兵,拊循欲复战。——《史记·晋世家》
(14) 又如:循步(行步,慢步)
(15) 安抚
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战国策》
(16) 又如:循拊(安抚;抚慰);循抚(安抚)
(17) 寻找 。如:循本(寻求其本源);循揣(寻思);循咀(寻味)
(18) 考察;检查;省察 。如:循省;循察(省察);循行(巡视)
(19) 通“揗”。抚慰;摩;抚摩
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荀子·哀公》
循石,非彼无石。——《公孙龙子·坚白论》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列子·天瑞》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汉书·李陵传》
(20) 又如:循玩(抚摩赏玩)
形容词
(1) 良,善,好 。如:循声(治绩;声誉);循顺(善良驯顺);循雅(温顺文雅)
(2) 恭谨
臣以济循事王,王能亡燕…——《战国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cun2 [梅县腔] sun2 [海陆丰腔] sun2 cun2 [陆丰腔] sun3 [东莞腔] c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宝安腔] su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旬 | 詳遵 | 邪 | 諄 | 平聲 | 眞 | 合口三等 | 諄 | 臻 | zsyn/szvin | zĭuĕ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页,从巛。页(
),头。本义:沿着同一方向)(2) 同本义
顺,循也。——《释名》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曹操自 江陵将顺 江东下。——《资治通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3) 如:他顺着篱笆一直爬到大门边;顺流(水顺地势而流泻;顺着水流的方向);顺衽(按衣襟的方向顺序);顺领(顺着次序);顺绪(顺着次序);顺数(顺着次序计数)
(4) 顺从;顺应
顺,从也。——《广韵》
顺彼远方。——《礼记·月令·孟秋》
不识不和,顺帝之则。——《墨子·天志中》
顺天之意。
文王顺 纣而不敢逆。 武王逆 纣而不肯顺。——《庄子·天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顺情(依顺人情);顺率(顺应天理而统率仁义之师);顺变达权(顺应形势变化而权宜行事);顺风旗(比喻随声附和,一边倒);顺时颐养(顺应季节变化,注意保养身体);顺守(遵循正道而固守之);顺常(遵循常道、常典);顺人(顺从人心);顺天(顺应天道);顺化(顺应造化);顺命(顺从天命);顺俗(随顺习俗);顺时(顺应时宜);顺义(顺从正当的义理);顺天应人(顺承天意而合乎民心);顺脑顺头(顺顺从从);顺行(遵循道理行动);顺机(顺循时机)
(6) 通过润色加以改动或删除 。如:文章还得顺一顺;顺朱儿(红仿;描红习字帖)
(7) 通“训”。教诲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孝经·开宗明义章》
民有心而兵有顺。——《庄子·天运》
顺民之经。——《管子·牧民》
是夷是训,于帝其顺。——《史记·宋世家》
名词
(1) 道理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汉书》
(2) 姓
形容词
(1) 合理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 又如:顺逆(顺正与邪逆);顺政(顺理的政治);顺言(顺理的话);顺成(因顺理而成功);顺备(合理完备)
(3) 事情进行顺利,合乎心意
曹公,豺虎也,兵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资治通鉴》
(4) 又如:顺成(顺利成就);顺溜纸(给鬼神烧纸,以求要办的事得以顺溜);顺济(顺利地渡过)
(5) 逻辑上前后保持一致和合条理的
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樊绍述墓志铭》
(6) 和顺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诗·郑风·女曰鸡鸣》
(7) 又如:顺女(和顺的女子);顺美(和顺善良);顺气(和顺正直之气);顺顺(服服帖帖的样子);顺亲(相顺相亲);顺慈(和顺慈祥)
(8) 通“慎(
)”。谨慎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易·升》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荀子·劝学》
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己矣。——《淮南子·缪称》
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词
(1) 顺便;趁便 。如:顺访(顺路拜访);顺劲(乘势);顺会(乘方便会晤)
(2) 依循次序 。如:顺续(顺次接续);顺递(依次递接);顺推(连词顺接前项,而使意思推进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