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種

fù zhǒng [ fu zhong]
繁体 复种

词语释义

在同一块地上,一年播种和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在同一块地上,一年播种和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用解释

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播种两次以上。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五:“为了要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提高耕作技术(深耕细作、小株密植、增加复种面积、采用良种、推广新式农具、同病虫害作斗争等)。”

词语造句

1、李保国解释说,中国的成功源于多茬复种、有效的农业管理以及节水技术。
2、中国的农民常常实行“复种”,即在第一种作物收获之后在同样的大田中种植第二种粮食作物。
3、例如,中国北方的冬小麦农田应该减少,而在水资源丰富的中国南方应该维持多茬复种。
4、试验结果表明,麦茬复种油菜能提高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改善土壤颗粒组成状况;
5、根据灰色控制系统理论,首次应用灰色系统决策方法研究郁金的复种轮作方式。
6、稻菜复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蔬菜的病虫害、防止保护地内土壤的盐渍化。
7、复种油菜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改善贡献高于土壤微团聚体。
8、进行复种指数监测对全国农业资源利用评价、粮食生产安全以及全国农情遥感速报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9、探讨了不同肥密因素下分期青刈、麦茬复种与常规种植饲用杂交甜高粱的产量变化。
10、结论为加速控制麻疹,今后要提高儿童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和成人麻疹疫苗复种。
11、对小麦复种玉米模式在晋南麦区乃至黄淮麦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12、模式二:白菜或根菜类蔬菜为前茬,复种西芹;
13、全年间套复种除须对空间和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外,投入因素的统筹也十分重要。
14、复种指数潜力;
15、目的评价卡介苗(BCG)复种效果和预防性服药的流行病学意义。
16、利用裂区试验设计,对玉米收获后复种油菜的栽培技术与生态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
17、为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增加经济效益,进行了麦茬复种青贮玉米栽培试验研究与推广。
18、结果表明,与单作一熟农田相比,复种、间作及轮作农田土地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2%、38%和21%;
19、对引进的12个胡萝卜新品种在复种条件下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20、由此可见,用于反映停止BCG复种组结核感染与发病的两项主要指标均不高于甚至低于未停BCG复种组。
21、复种、间作农田单位面积产值分别为单作一熟农田的1.76和1.35倍。
22、不同复种方式饲用价值及效益不同。
23、结论停止BCG复种后不会引起儿童青少年结核感染及发病的增加。
24、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BCG复种及预防性服药停止前后的肺结核疫情进行分析。
25、攀西地区下湿田增种早春作物,是充分利用春季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
26、实验结果证明,该类温室的小气候效应显著,可大幅度提高蔬菜的复种指数,生长季可延长27。
27、研究表明,麦茬复种青贮玉米苗期短,生长速度快;
28、在人多地少地区,粮食、饲料的供应通过增加复种、提高单产以及增加甘薯、小麦种植面积来解决。
29、根据时间序列NDVI曲线的周期性提取的耕地农作物动态信息能够很好地揭示耕地的复种情况。
30、老绿洲利用麦茬复种多熟有很大发展;

復種的国语词典

在同一耕地上,一年播种及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式。

如:「为了增加农民收益,政府鼓励农民采复种的方式耕作。」

復種的网络释义

复种

  • 复种是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种收一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有两年播种三茬,一年播种二茬,一年播种三茬等复种方式。复种的方法有:(1) 复播,即在前作物收获后播种后作物;(2) 复栽,即在前作物收获后移栽后作物;(3)套种,即在前作物成熟收获前,在其行间和带间播入或栽入后茬作物。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和总量的有效措施。
  • 汉字详情

    [fu]
    部首: 303
    笔画: 12
    五笔: TTJT
    仓颉: HOOAE
    四角: 28247

    英文翻译

    return; repeat; repeatedly

    方言集汇

    ◎ 粤语:fau6 fu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k8 [陆丰腔] fuk8 [梅县腔] fuk8 [沙头角腔] fuk8 [客语拼音字汇] fug6 [台湾四县腔] fuk8 [海陆丰腔] fuk8 [宝安腔] fuk8 [东莞腔] fuk7
    ◎ 潮州话:hog8(hôk) hiun3(hiù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扶富去聲開口三等bʰĭəubiuh/biow
    zhǒng,zhòng [zhong]
    部首: 505
    笔画: 14
    五笔: TTGF
    仓颉: HDHJG
    四角: 22915

    详细解释

    chóng

    形容詞

    (1) 幼稚

    種,稚也。——《玉篇》

    (2) 另見 zhǒng;zhòng

    zhǒng

    名詞

    (1) 植物的種子

    誕降嘉種。——《詩·大雅·生民》

    其穀宜五種。謂黍、菽、麥、稻也。——《周禮·職方氏》

    種不得下。——《漢書·溝洫志》。注:“五穀之子也。”

    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

    黄芩之種。——赫胥黎著、 嚴復、複譯《天演論》

    (2) 又如:點種(點播種子);種籽(即種子);種食(穀種種糧食);種糧(穀物的種子);種實(即種子);種粒(猶種子);種子田(也叫“留種田”)

    (3) 人的種族或其他生物的族類

    種馬一物。——《周禮·校人》

    單于一平蕩,種落自奔亡。——李白《出自薊北門行》

    (4) 又如:種落(部族居住的地方);種人(同種族的人);種落(種族部落);種衆(同一種族的群衆);種號(種族名號);種誅(族誅);種豪(種族中的豪强);種輩(同一種族的人);種孽(對非我種族的蔑稱);種界(種族的界限);種性(種屬的特性)

    (5) 人種

    本以救國救種爲志。——孫中山《建國方略之一》

    (6) 又如:黄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有色人種;蒙古人種;滅種

    (7) 種類;類彆

    序六藝爲九種。——《漢書·藝文志》

    (8) 又如:劇種;兵種;工種;軍種;種切(種種切切,一切的意思);種彆(類彆);種類(類彆)

    (9) 即物種 。生物分類係、繋統上所用的基本單位。如:種火(火種)

    (10) 另見 chóng;zhòng

    zhòng

    動詞

    (1) (形聲。從禾,中(重)聲。本義:播種;散布)

    (2) 同本義

    種,先種後熟也。——《説文》

    黍稷種稑。——《詩·大雅·閟宫》

    而生種稑之種。——《周禮·内宰》

    種之黄茂,實方實苞。——《詩·大雅·生民》

    慎其種,勿使數,亦無使疏。——《吕氏春秋·辯土》

    仲秋乃勸種麥。——《禮記·月令》

    一丘之禾,則後種者晚實。——《夢溪筆談·采草藥》

    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書·大禹謨》

    (3) 又如:種田;種子(下種);種惠(施予恩惠);種禍(埋下禍根);種福(積福);種祉(賜福);種毒(埋下毒根)

    (4) 種植;栽種

    東西植鬆柏,左右種梧桐。——《樂府詩集·焦仲卿妻》

    條桑臘月下,種杏春風前。——唐· 王維《送六舅歸陸渾》

    (5) 又如:種瓜(栽植瓜果);種菜(種植蔬菜);種栽(猶栽種);種插(插枝栽種);種殖(栽種繁殖);種瓜得瓜(比喻有其因必得其果)

    (6) 繁殖;養育

    以肥其身,以種其子孫。——唐· 韓愈《祭鰐魚文》

    (7) 又如:種魚(養魚)

    (8) 移植;接種

    種痘而愈,遂傳于世。——《醫宗金鑒》

    (9) 又如:種齒(鑲補牙齒);種牙(修鑲牙齒)

    (10) 培養;培植

    明州江瑶柱有二種,大者江瑶,小者沙瑶,然沙瑶可種,逾年則成江瑶矣。——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

    (11) 又如:種學(培養學識);種學積文(培養學識,積纍文才);種智(佛教語。“一切種智”的省稱);種覺(佛教語。佛證一切種智而大覺圓滿,故名)

    (12) 另見 zhǒng;chóng

    英文翻译

    seed; race; offspring; to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2 zung3
    ◎ 客家话:[宝安腔] zung3 | zung5 [台湾四县腔] zung5 zung3 [东莞腔] zung5 zung3 [沙头角腔] zung5 zung3 [陆丰腔] zhung5 zhung3 [客英字典] zhung3 zhung5 [海陆丰腔] zhung5 zhung3 [梅县腔] zhung3 zhung5 [客语拼音字汇] zung3 zung4 [梅县腔] zu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隴上聲開口三等cjyungx/tjvnktɕĭwo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