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计

dé jì [de ji]
繁体 得計
注音 ㄉㄜˊ ㄐ一ˋ

词语释义

得计 déjì

(1) 计谋获得成功

夺取对政府的控制权的阴谋得计
succeed in one's scheme

引证解释

⒈ 契合心意。

《庄子·徐无鬼》:“於蚁弃知,於鱼得计,於羊弃意。”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蚁得水则死,鱼得水则生,羊得水则病。”
郭庆藩集释引郭嵩焘曰:“鱼相忘於江湖……故曰於鱼得计。”

⒉ 计策得当。

《韩非子·说难》:“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説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今虽混一,家道罄穷,何由办此奉营资费?且扬都污毁,无復孑遗,还被下湿,未为得计。”
唐韩愈《送灵师》诗:“投身岂得计,性命甘徒捐?”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学态度办事的人,自以为得计,自以为很聪明,其实都是最蠢的,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⒊ 谓计谋得以实现。

《西游记》第七五回:“却説那老魔吞了行者,以为得计,径回本洞。”

得计的国语词典

计策得当,稳操胜算。

得计的网络释义

得计

  • 得计,汉语词汇。
  • 注音:dé jì
  • 指计谋获得成功。语出《庄子·徐无鬼》:“於蚁弃知,於鱼得计,於羊弃意。”
  • 得计造句

    自以为得计,包工头无法偷工减料,捞不到大钱。
    犯罪分子四顾无人,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公安人员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他自以为得计,其实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公安人员看得清清楚楚。
    贪污了巨额公款的肖某,自以为得计,其实,他在干坏事时早已留下蛛丝马迹,逃不脱人们的眼睛。
    这个野心家,耍尽了阴谋,自以为得计,其实早已成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目标。
    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税所得计算应纳税额的速算扣除数,详见附表一、二、三。
    田中和马浮根自以为得计,可搜寻的结果却让他们事与愿违。
    在朋友的心目中,你早已沦为不值得计较的妄人。
    反动统治者自以为得计,他们的镇压人民的力量表面上也还是强大的。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运动微分方程式,解方程式并求得计算瞬时速度的公式。
    看到敌方逃跑了,所谓穷寇勿追,咱也懒得计较,就打扫了一下战场,最后得到了一堆竹笋,还有几把很锋利的刀。
    随意地删汰了很多运算步骤,使得计算很不完整。
    你始终再说是我破坏了你得计划,这个我不想分辩各有各的立场罢了。
    郭嘉说,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见事迟,得计迟,不要怕。
    阿甘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拜赐于他的轻度弱智、不懂得计算输赢得失。
    我记得计算机科学系毕业生们短命的社交午餐聚会活动。
    当我终有一日走出心的牢笼、看见一尺三寸地之外有人妩媚娉婷、脱去严实的套衣学会吃肉允许七块或九块、用全新的目光展望这阔大沉雄斑斓天地、第一次懂得哭懂得笑懂得计较和争吵,然而当我想告诉你这一切,云天苍茫,沧海空流,你却又在哪里?天下归元。
    他随意地删汰了很多运算步骤,使得计算很不完整。
    如此赢赢狗狗,自以为得计,却是舍本逐末。
    要使得计算机新格局更加协调,不同层之间必须更密切结合。

    汉字详情

    dé,děi,de [de,dei]
    部首: 303
    笔画: 11
    五笔: TJG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AMI
    四角: 262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词

    (1) 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词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词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de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děi

    动词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英文翻译

    obtain, get, gain, acquire

    方言集汇

    ◎ 粤语:dak1
    ◎ 客家话:[东莞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diad5 [沙头角腔] diet7 [陆丰腔] det7 [宝安腔] d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təktok
    [ji]
    部首: 226
    笔画: 4
    五笔: Y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J
    四角: 34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 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2) 同本义

    計,会算也。——《说文》

    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

    学书计。——《礼记·内则》

    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

    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

    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

    计日以还。——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而计其长。——明· 魏学洢《核舟记》

    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计会(计算账目;秋后算账;谋划,部署);计口(按人口计算);计度(安排生活用度);算计(估计)

    (4) 计较;关心于

    以六计弊群吏之治。——《周礼·太宰》

    主逼畏不敢计。——《资治通鉴》

    (5) 又如:计惜(计较与吝惜);计争(计较争执);计功谋利(计较功名,谋求私利);不计报酬

    (6) 商议;谋划

    计,谋也。——《广雅》

    以能遂疑计恶。——《国语·吴语》。注:“虑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非计久长。

    长安君计短。

    计之曰。——唐· 柳宗元《三戒》

    (7) 又如:计不得售;计处(考虑;谋划);计画(计虑;谋划);计开(列写出来);计事(商议大事);计奏(商议后奏请);计办(商议办理);商计

    (8) 考察;审核

    料敌计险。——《孙子兵法·威王问》

    (9) 又如:计勘(审核勘验);计制(审核规格)

    名词

    (1) 算法;算术 。如:计历(算历)

    (2) 计簿 。如:计筹(计簿。记载户口、垦田、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

    (3) 呈送计簿的官吏 。如:计节(计吏所持的符节);计车(计吏所乘的车)

    (4) 计策;计谋

    计者,事之本也。——《战国策·秦策》

    计者,所以定事也。——《韩非子·存韩》

    吾计已决。——汉· 刘向《列女传》

    计无所出。——晋· 干宝《搜神记》

    何以为计。——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计疏(计谋疏失);计智(智谋);缓兵之计;失计;巧计;空城计;苦肉计

    (6) 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的仪表 。如:静电计;体温计;温度计;安培计

    (7) 生计,谋生手段 。如:家计

    (8) 经济力量;经济开支 。如:国计民生

    (9) 姓

    英文翻译

    plan, plot; strategem; scheme

    方言集汇

    ◎ 粤语:gai3
    ◎ 潮州话:goi3

    宋本广韵

    得计的同拼音词语